張文東
摘 要:小學階段布置英語作業的目的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感和較準確的發音和語調根基,使他們逐步形成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際的能力。但僅靠課堂內的學習還不夠,因為學生掌握英語的各種能力需要一個漫長的習得和鞏固過程,英語學習只有不斷地反復練習和運用才能真正達到預期的目的,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作業。怎樣合理有效地布置作業就成為英語教師值得深思和探討的重要課題。本人通過調查當前小學英語作業的布置情況,并在此基礎上對在布置小學生英語作業時應遵循的原則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英語 作業 適量有趣 多樣實用
《英語新課程標準》把“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放在第一位,《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學活動必須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當中,而作業又是學生檢驗學習成果的有效方法。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講,如果能通過作業獲得知識和技能,有助于他們在英語學習的啟蒙階段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促進自我發展。
一、小學英語作業的現狀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的更新日新月異,如果教師布置的作業仍然是一些簡單枯燥的抄抄寫寫的作業,學生就失去了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收獲不到良好的效果。目前小學英語作業主要有以下幾個共同的特點:
形式單一,內容枯燥乏味的作業。 新授內容結束后,教師要求學生做的作業就是拿出練習本,抄寫課文中規定“四會”單詞、詞組或者句子。久而久之,英語作業不用教師布置,學生就早已知道當天的英語作業是什么。
目標統一的作業。 教師通過規定學生反復抄寫這些單詞、詞組和句子,讓學生掌握他們的書寫形式。而多數學生喜歡有特色的、有趣味性的、能發揮自己創造力的、聯系自己現實生活的、自己通過動腦筋能夠完成的作業。
任務統一的作業。 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是每位學生都必須做的,無論學生會不會做,少抄都會被認為“偷懶”,多抄則是“沒聽清楚老師的要求”。這種統一標準的作業輕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并不能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要。
二、英語作業設計堅持的幾個原則
英語作業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起著鞏固、深化和拓展所學知識的重要作用,是學生課外學習英語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學信息反饋的主要形式,是教師和學生了解教與學情況的重要方法,是調節教與學的進程和方法的主要手段。那么怎樣切實可行地布置好英語作業呢?筆者認為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趣味性原則。愛因斯坦曾說過:“教育應該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貝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們負擔。”做作業的過程應當是充滿快樂的過程。學生要帶著愉快的心情去完成作業。布置作業要打破傳統的“一背”、“二抄”、“三練習”的機械模式,要把學生從死記硬背,抄抄寫寫的痛苦中解脫出來,教師布置作業要以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為出發點,要以培養學生的英語興趣、樹立學生自信心為原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必須考慮作業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是否喜歡做和愿意做,學生是否在完成作業后有跳一跳就能夠摘到桃子的成就感。只要教師認真考慮這些問題,調整作業的方式和方法,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適度性原則。布置英語作業要充分考慮小學生各科的作業量,根據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勝的特點,力求做到難度適中、數量適當,輕重適宜,恰到好處,盡量避免多而機械的情況發生,作業量太小讓學生覺得太無聊,而太重學生又感到壓力太大;作業過于簡單學生覺得沒意思,難度大了學生又沒有成就感。久而久之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和逆反心理。
3、多樣性原則。從形式上來分,英語作業可分為口頭作業、書面作業和階段性作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英語作業能激發學生興趣和提高作業質量。因此小學英語作業不能只要求學生抄寫幾遍單詞和句子,進行重復的聽讀練習,而是要更應注重發展學生的聽說能力和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和創新意識,應倡導實踐、探究和合作的新型作業方式。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時間段從不同角度精心設計形式多樣的作業。在布置家庭作業時可布置一些學生能夠單獨完成的作業。例如猜簡單的英語謎語,設計英語手抄報,利用中秋節、圣誕節、春節等中西方的傳統節日,定期讓學生編寫英語小報或制作英語賀卡。在課堂內可以布置一些通過小組合作才能完成的作業。例如讓學生自編自演英語說唱和簡單的英語課本劇、會話等形式多樣的作業。動手制作的過程也是學生全身心地體驗學習英語的快樂和成功的過程。他們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自編對話、兒歌和手抄小報,并配上插圖。讓他們把這些小報張貼在教室的墻上供全班同學觀賞。學生在相互觀賞的過程中其成就感便油然而生。學生們在完成這種作業的過程中,增強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
4、針對性原則。 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基礎、能力、性格、習慣和興趣都各自不同的個體。所以布置作業也要因人而異,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當天不同的教學內容布置不同的作業,既可滿足好學生的要求,又要保護較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激勵全體學生努力學習的目的。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注意作業的難易度并進行重點輔導。有的學生性格內向,學英語難以開口,而有的學生卻善于說,不善于寫,對不同學生教師要分類布置作業,盡量使學生保持平衡發展。面對全體,就要考慮每個層面的學生進行分層練習。這樣設計練習能使每個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作業練習在原有的基礎上各有收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這就要求我們多為學生提供充滿趣味的、形式多樣的“套餐”式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其中至少一項完成。如學習了Book 5 Unit One‘My New Teacher’后,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幾項作業:(1)寫一寫:用英語寫一篇小文章描述你的老師外貌特征。(2)讀一讀:有感情地朗讀‘My new teacher ’并錄音放給同學聽。(3)講一講:把課文改編成英語小故事,講給同學和老師聽。(4)猜一猜:讓一個學生用英語描述人物,讓其他同學猜一猜他是誰。這樣作業內容分層、數量分層,在內容安排上有較合理的梯度,讓具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能激勵學生的競爭意識,關注了每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總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精心設計的作業是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教師應該像對待課堂教學一樣著眼于英語作業的有效設計,少設計一些機械、重復性作業,多設計一些開放性的,讓學生主動實踐、探究、參與與合作性的作業。教師只有設法讓學生喜歡上英語作業,才能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在作業中得以升華;使其技能在作業中得以體現;使其能力在作業中得到培養;使其思維在作業中得以發展;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形成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