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敏
摘 要:小學教育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而發展迅速。新時代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小學網絡教研活動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和組成部分,開展小學網絡教研活動可以促進教師之間交流經驗,增進網絡教學專業技能的提高,保障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傳統教研局限性較大,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教師教研也應與時俱進,以促進教研順利進行,充分發揮教研對網絡教學質量提升的全面促進作用。
關鍵詞:創新;小學語文網絡教學;興趣教學策略
我們作為學校教學一線的骨干教師,應不斷學習網絡新技術,創新小學語文教學和網絡化教學。小學網絡化教學課程是義務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學為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奠定了基礎。但是由于各個學校認識不同,對語文網絡教學重視不夠,教師隊伍和硬件方面還比較滯后,因此開展網絡化教學成為當前的重要課題。
一、網絡教研的內涵和必要性
(一)小學網絡教學的內涵。小學語文網絡教學活動是小學生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網絡化教學學習活動,教師可以不斷提高網絡化技術水平,不斷完善教學活動水平。小學生語文網絡化活動也隨著社會信息化的變化而不斷發展提高,信息化社會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接受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結合,從而產生了新的教研活動模式——網絡教學。
(二)網絡教學的必要性。首先能夠豐富學生的信息資源。學生利用網絡可以豐富學習活動的內容,拓展教育視野,不斷提高信息化水平技能,可以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新思路,提升學習本領。其次,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教學活動本身就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水平,通過網絡實現共享,可以用最便捷的方式達到學校團體教學水平的提升,教師把信息資源共享在網絡上,可以克服時間和空間的約束,達到效率最大化。
(三)實現教研工具和學習方式的轉變。網絡教學是以網絡信息技術為載體的,音頻、視頻等內容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師的教學質量。依托于網絡的教研能夠促進教師和學生與現代社會的快速融合,優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思考。
二、小學教師網絡教研的實踐形式
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敝挥袑W生發自內心地“樂而為之”,才能對教師的“傳道授業”積極主動地吸收、消化和運用。新時代小學語文網絡化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使學生“樂而為之”的有效途徑之一。小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生的腦子里就自然產生許多個問號,就能引起他們探究問題的欲望,從而促使他們主動、自覺地學習語文知識。
(一)分享集體智慧的共同學習
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多種多樣,找準當前大多數教師面臨的熱點與難點問題,組織教師開展專題研討也是網絡教研的基本形式。論壇活動由各學科教研組成員負責組織管理,大家可以自由安排時間和空間,分別負責收集整理教師平時教育教學中遇到的熱點問題和困惑,把共性問題置頂于“教師專題論壇”欄目,借助專題論壇這個網絡平臺,教師的教學困惑在合作、互補中得以迅速解決,閃現著集體智慧的火花,形成了濃郁的教研氛圍和教研文化。
(二)進行區域教研
由于學科教師的不足和分散,而本校教師又無法獨立進行教研,可以利用網絡建立區域教研群,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建立區域學科教學QQ群、微信群,通過資格審核后學生才能加入,并指定專門的教師對本教研群進行管理,為大家搞好服務。對教學群的建立,教師主要利用群開展集體備課、與學生討論交流教學問題,分享信息化教學成果等。特別是利用QQ群、微信群等教學群平臺進行集體備課活動,老師備課、展示、討論,不受時空的限制,課后也可以進行。這樣網絡教學平臺就打造了一個大的區域教學,全班同學都可以參與進來。對于區域教學也可以劃成幾個班,農村學校再分為幾個教學組,這樣也就形成了幾個大的學科網絡教學組,有利于大家開展教學,也便于大家就近進行賽課活動,讓學科信息化教學活動高效開展起來。
(三)通過創新小學語文網絡化教學開闊眼界
通過網絡化教學,老師將他們在某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展示出來,可以開闊廣大學生的眼界,增強研究意識。網絡教學則可以利用它跨時空的便捷,讓一些學生聽到名師課堂教學,與名師零距離接觸。網絡教學可以讓名師課堂、名師講座引領我們小學語文專業教學成長,促進我們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進,提高我們的教學能力,推動學校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四)創新語文網絡化教學方法,合理導入課程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把鞏固學生語文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語文應用能力作為課堂教學目標,并盡可能地利用恰當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小學語文網絡教學。另外,小學生處于好奇心比較豐富的成長階段,對于新鮮的事物總是充滿好奇,精彩的網絡課堂導入,必然會吸引學生的關注,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比如講故事、玩游戲、網絡播放視頻、展示圖片等多種網絡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教學的內容當中。
(五)跟進后續行為,催生教學新天地
1.教學共同體網絡教研提倡注重問題解決的反思。為了提高反思效果,教學共同體在反思方式上提倡專題反思。專題反思強調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圍繞某一專題進行深入、持續、系統的反思,從而形成對該專題較為全面、深刻的理性認識,尋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有效方法,提升自身教育教學水平。
2.持續跟進的實踐表明,圍繞教研、實踐、再教研、再實踐,保持教研活動組織者、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發展機制是有效的。
三、結束語
小學語文網絡化教學是教育活動的一種重要創新形式,是學校傳統教研活動的深化和拓展。教師利用網絡化教學,可以不受時間和場地的束縛,滿足教研需要。利用網絡進行教學活動突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優勢,促進了教師、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從而不斷提升教師和學生信息化的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朱凌雪,朱曉磊.網絡教研:一種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新型教研模式[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8,(7):80-81.
[2]高枝國.讓教研活動成為促進教師專業思考的有效載體--黑龍江省小學數學第四屆網絡教研合作體教學素養展示會綜述[J].小學數學教育,2017,(4):47-48.
[3]李斬棘.發揮網絡優勢,進行有效研究[J].數字教育,201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