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柯芯
摘要:回顧中國近代史的發展歷程,是一段民主思想不斷發展、民主制度得以建立的歷史。自洋務運動以來,封建地主階級為了擺脫帝國主義列強的統治,開始探索救國圖存的方法,封建地主階級開始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將民主思想引入中國,與中國的實際國情相結合,借助民主思想為封建統治服務。自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以來,中國民主思想不斷涌現新的成果,在各階級的努力下,民主化成為中國近代史發展的核心。本文通過研究中國近代史與民主思想的發展歷程同民主制度建設的關系,以期能為新時代中國民主制度的完善、民主思想的革新貢獻微薄之力。
關鍵詞:近代史;民主思想;發展;封建統治;聯系;措施
一、近代思想家對民主思想的認識
(1)林則徐、魏源
早在19世紀早期,林則徐、魏源就提出了開眼看世界,邁出了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林則徐在其著作《海國圖志》中提出要學習西方文化,通過先進的民主文化,鞏固封建統治。
(2)洋務運動的封建地主階級
封建地主階級為了鞏固封建王朝的統治,提出了“中體西用”、“師夷長技以自強”,在教育上建立京師同文館,大力發展軍事,洋務運動的發展標志著中國近代化的開始。
(3)王韜、鄭觀應
作為早期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提出建立民主制度,對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提出的思想進行繼承和發展。但是早期的思想并沒有付諸于實踐,而且缺乏理論指導,但是為康梁維新思想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4)康有為、梁啟超
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抨擊傳統經學,組織了“公車上書”、“維新變法”等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沖擊了封建統治,卻遭到了封建地主階級的打擊,僅僅維持了100天的維新變法最終以失敗告終。
(5)孫中山
孫中山作為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主張通過革命的方式救國,宣傳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思想,在孫中山先生的帶領下,辛亥革命最終取得勝利,辛亥革命的勝利,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二、民主思想在鞏固封建統治中的措施
(1)“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自救運動
洋務運動時期,封建地主階級為了鞏固封建統治,以李鴻章為首的封建地主階級開始學習西方技術,大力發展軍事,文化。但是從本質上來講,這是一次封建階級的自救運動,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大力發展的文化產業也對后期民主思想的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2)建立君主立憲制,設議會
繼洋務運動之后,資產階級也開始了探索,以民主思想為根基,早期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提出了立憲法,設議會,但是早期的民主思想并沒有付諸于實踐,更是缺乏理論的指導。到后期,資產階級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以康梁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發起了戊戌變法,提倡建立君主立憲制,設內閣,還有學習西方民主思想的一系列措施。此變法雖然得到了皇帝的支持,但是它觸及到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的利益,收到了打壓,最終僅僅維持了一百天的戊戌變法也以失敗而告終。
(3)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雖然資產階級改良派的變法運動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但是資產階級并沒有停止探索,資產階級改良派,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提出了以革命的方式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在孫中山先生的帶領下,取得了辛亥革命的成功,建立了中華民國,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與資產階級自身的局限性,辛亥革命勝利的果實很快被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最終也不得不以失敗而告終。
(4)提倡民主科學,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在北洋軍閥的打壓之下,以陳獨秀李大釗為首的資產階級代表又開始了對民主思想的探索,在他們的帶領下,在社會范圍內掀起了新文化運動。他們提倡新文化,反對舊文化,堅持民主和科學,嚴重打擊封建專制統治以及軍閥割據的統治,主張建立共和國。在新文化運動的后期,十月革命一聲炮響,將馬克思主義思想送到了我國,他們無產階級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力軍,他們主張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共和。最終無產階級在各方勢力的打壓之下,還是堅強的走了下去,無產階級登上了歷史的舞臺,成為了國家的主人。
三、民主思想對中國近代史發展的影響
歷發展與思想變革相生相伴,在任何一個歷史時期,社會的進步都意味著文化的進步。縱觀中國近代史的發展,每一次歷史變革,都是在思想文化的催生下發展而來的。
就民主制度、思想而言:首先,早期“開眼看世界”的思想,開啟了中國向西方學習先進文化的先河,為新思想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其次,洋務運動時期提出“中體西用”思想,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大力發展海軍,在這一時期,中國海軍風生水起,為中國近代軍事以及重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囿于腐朽的封建統治,洋務運動最終走向失敗;再次,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改良政治,建立君主立憲制度,崇尚西方先進的文化;最后,新文化運動、辛亥革命等活動分別以宣揚馬克思主義,推翻帝制、建立君主立憲制為核心,為中國的民主制度、思想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結語
歸根結底,中國近代史的演進過程是民主制度不斷建立、民主思想得以完善的過程,而合理的民主制度建設措施助力歷史的加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