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要】 繼教育部提出立德樹人核心素養的教育新理念,《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版)》中提出發展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引領著生物教學新方向。高中生物教材閱讀資料是培養核心素養的極好素材,它反映時代的特點和生物科學的發展和應用,引領建立生命觀念、培養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增強社會責任意識。
【關鍵詞】 閱讀材料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6-159-02
0
核心素養的提出是教育變革和社會發展的趨勢,兼顧知識、能力、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核心素養置于深化課程改革是一個長期工程,需落實在教學的每一個細節中,生物學科如何發展課程價值助力核心素養的培養,《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版)》提出發展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是高中生物教學的輔助和延深,在目前使用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必修2、必修3教材中均穿插了各種閱讀材料,如:“科學家訪談”、“科學史話”、“科學家的故事”、“科學前沿”、“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科學·技術·社會”、“資料分析”等。這些閱讀材料很好的滲透了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可作為落實教育改革新理念的落腳點。
1. 引領建立生命觀念
生命觀念是對觀察到的生命現象或特性進行解釋后的抽象,是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形成的觀念認識。高中生物學課程主要包括結構和功能觀、物質和能量觀、系統觀、遺傳與變異觀、進化觀、信息觀、生態觀、穩態和調節觀等。學生多年學習后可能忘記了生物學具體概念但若幫助構建生命觀念則有助于對自然界的科學理解,它是衡量學生是否受到良好教育的標尺,在生物學核心素養中處于中心位置。
觀念一般較為抽象,在教學中需教師通過具體的事實幫助建立觀念。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正是對課本正文的補充,豐富的人物介紹、探究歷程、科技呈現、與社會聯系等若巧妙的穿插在日常學習中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有助于形成科學的生命觀念。如必修一“資料分析”《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從解剖學家對人體的觀察到顯微鏡的發明到英國科學家虎克用顯微鏡發現細胞再到細胞學說在修正中前進,如此一步步的科學探索歷程的呈現讓學生從本質上理解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初步建立統一性的生命觀念。再如人教版必修三“科學史話”《穩態概念的提出和發展》中提到動物體內的穩態和調節,同時發現許多生命活動如都有類似于內環境穩態的特性,從分子水平、器官水平再到宏觀水平,穩態已經成為生物科學的一大基本概念。此閱讀材料從微觀到宏觀,梳理出對應的概念和事實,注重知識整合,將對穩態與調節的生命觀念的領悟滲透其中。
2 .培養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的良好素材
生物學是門自然學科,生物學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如原理、規律都是人類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的產物。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囊括所有生物,所依賴的環境又各有不同,即使是同一環境生物也具有多樣性,生物學研究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的特點。同時生物是不斷進化的,且隨著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生物學事實性的知識,更要注重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科學思維有利于正確認識分析事務,提高面對新問題的能力,是科學態度、科學世界觀、價值觀的基礎。學生在學習中應積極發展科學思維,能夠基于生物學事實和證據運用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建模、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等方法探討生命現象和規律。科學探究是生物學科有效的探索方法,也是人類適應高速發展的現代化和未來生活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科學思維與科學探究相互結合,也是高考命題中的常客,科學思維主要是以基于證據的闡釋或論證的面孔出現,如:……原因是,……判斷依據是,請簡要寫出實驗思路;科學探究以發現問題、提出假設、控制變量、方法步驟以及結果分析、得出結論等形式體現出來。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如“科學家的訪談”、“科學家的故事”、“科學前沿”等版塊包含有科學探究的基本原則、思路、技術手段等,是培養科學思維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素材,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科學前沿”《組裝細胞》以文特爾對最小最簡單的細胞支原體基因組進行測序,采用破壞一個又一個的基因看哪些基因是絕對不可或缺的,終于篩選出300個對生命活動不可少的基因,并試圖用細胞膜將其包裹起來,有關實驗還在進行中。對于是否能夠成功組裝生命還在探究,但是該閱讀材料讓學生領悟科學家在研究過程中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進行熏陶。再如2019年高考全國卷Ⅰ第2題考查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學生們大多能做出來但是有的學生考完后卻不知道該內容完全來自必修二教材的選學部分。這些閱讀欄目完全出現在課堂上是不現實的,但是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和探究的熱情,可通過讓學生課內外自主閱讀,充分挖掘其價值,體驗科學家的思維和探究過程。
3. 增強社會責任意識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一份子,應對生命現象、社會責任做出合理分析判斷并擔負起建設祖國未來的重任。社會責任要求具有生態環保意識、愛國情懷、民族自豪感、關注社會關心他人。
教材中的這些閱讀材料都努力引導學生關注社會上與生物學有關的議題,如必修三“科學·技術·社會”《恢復生態學及其應用》、《關注生態倫理道德》有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生態文明觀,形成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意識;關注生物科學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如必修一《酶為生活添姿彩》;關注健康如必修三《拒絕毒品,慎用心理藥物》讓學生認識到毒品是危害國家、危害人民、毀滅自我、有百害無一利,給身體健康帶來危害,給家庭帶來經濟破產、甚至家破人亡,給社會帶來不安和混亂,我們應該遠離毒品。《艾滋病——威脅人類的免疫缺陷病》通過對艾滋病的介紹、目前的現狀、以及艾滋病的傳播方式,讓學生更多、更詳細的認識這個談“艾”色變,聞“艾”喪膽的真面目,也讓預防艾滋病教育深入學生的靈魂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宣傳科學的生活方式;關注我國科學家取得的科技成果,提高民族自豪感,同時學習他們的科研精神,立志報國的社會責任感,如人教版必修一《科學家訪談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奧秘——與鄒承魯院士的一席話》中問到:在那么困難的條件下,你們是怎么想到做這個高難度的課題的?”鄒院長回答:“沒有,只是憑一股熱情。當時大家就是有一個愿望,做出一項重大的科研成果,為祖國發展做貢獻。”必修二《科學家訪談 我贊嘆生命的美麗——與楊煥明教授一席話》中問到:“您怎么想到要做水稻基因組的測序”,楊教授回答到:“中國是農業大國,全世界約有30億人以水稻為主要糧食,測定水稻基因組的序列對解決世界糧食問題無疑具有重要意義。”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用知識報效祖國,其博大的胸襟讓人尊重。同時熱愛科學、追求真理,堅持真理,為了揭示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吃大苦、耐大勞品格的傳播都有利于幫助正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這些閱讀材料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激發求知欲,培養生物學核心素養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讓我們充分挖掘科學史料蘊藏的寶藏,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 參 考 文 獻 ]
[1] 生物課程教材研發中心.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①②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生物課程教材研發中心.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生物》必修①②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劉恩山.生命觀念是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標志[J].生物學通報,2018,53(1):18.
[4]吳成軍.試論科學思維及其在生物學科中的獨特性[J].生物學教學,2018,43(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