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 甘玉潔
摘要:本文主要通過對武警官兵負性情緒現狀的闡述以及對武警官兵常見負性緒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研究,從官兵認知、情緒、意志、心理適應性出發,提出一些對策建議。維穩處突是武警部隊的中心工作,為確保武警官兵切實履職盡責圓滿完成上級賦予的各項任務,就必須要克服負性情緒的干擾。這項工作應融入日常教育、訓練中去,貫穿始終、常抓不懈,努力培養擁有敏銳的觀察力、縝密的思維能力、果斷的判斷力、穩定的情緒、堅強的意志靈活快速的應變能力等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合格官兵。
關鍵詞:負性情緒;維穩處突;情緒
維穩處突過程中雖然各項保障日益完善,但是官兵似乎更加緊張,壓抑。主要是因為當時狀態下的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太過于復雜,維穩處突時壓力過大,對家鄉的思念和對高壓的環境承受力不足,對盡快結束任務的期望過高造成了官兵在維穩處突過程中不同程度的負性。
一、武警官兵維穩處突中負性情緒現狀
(一)官兵的焦慮情緒
美國精神病聯合會給焦慮定義為“由緊張的煩躁不安或身體癥狀所伴隨的,對未來危險和不幸的憂慮預”,即焦慮是人處于負性情境中的消極適應現象。這種消極適應現象不但體現在人的心理和行為上,而且發生在人的體驗感受中,屬于情緒范疇。官兵的焦慮情緒常常發生在維穩處突任務的前期準備階段,有時也會在處突過程中出現,是官兵在任務的前、中和后期產生負性情緒中發生機率最大的。
(二)官兵的憤怒情緒
憤怒是指在自身未達到目的和欲望訴求沒有被滿足時產生的不良適應情緒,常常伴隨著沖動和攻擊行為的出現。是一種難以去平復和忍受的負性情緒,有時能給人們帶來能量,但大多數的時候會帶來不良影響。憤怒會伴隨著激烈的生理反應,如血液迅速流向大腦和四肢,心跳加快同時腎上激素產生加快。官兵在維穩處突時面對敵對分子的挑釁和謾罵,或者看到傷害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事件時,會有臉部漲紅、呼吸急促、全身充滿能量的感受;在經歷暴恐事件時,看到了犯罪分子向人民伸出了罪惡之手,非常容易產生憤怒情緒,并付諸于行動。
(三)官兵的恐懼情緒
恐懼情緒常常發生在任務過程中,是最能影響任務開展和最難掌控的負性情緒,官兵在執行維穩處突任務時大多數情況下要面對窮兇極惡的歹徒,需要面對生與死的考驗,恐懼心里伴隨左右,表現在生理方面就會感到:血壓升高、心跳加快精力下降、汗液增多甚至是顫抖等應急反應;在心理方面的表現有:思維不清晰、精力不集中等。正如孟昭蘭所說,恐懼常常是因為情緒承受力的崩潰,就像洪水沖毀堤壩一樣,很難恢復。
(四)官兵的厭惡情緒
厭惡是一種反感的情緒,主要包括討厭、惡心、難受、拒絕、不滿等。抽象的地說,生活中凡是和真、善、美相對立的東西,都容易引起人們的厭惡情緒。厭惡常常發生在維穩處突的后期階段,是官兵對自身在維穩處突過程中的所見所感和自身表現的反應。在暴恐事件中部分官兵對于血腥場面不能接受,又由于任務需求原因不能避開,在這種環境中就會產生厭惡情緒。
二、維穩處突中負性情緒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官兵的本能習得行為差異
武警官兵在執行任務中面對突發情況,每個官兵反應不同,有的官兵在遇到人群爆發的暴亂會害怕,會有往后退的動作,不能堅守住陣線;而有些官兵則是訓練有素,沉著冷靜。
根據有關學者在研究本能行為與習得行為關系中指出:本能行為和習得行為都是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從某種意義上說,任何先天的本能都需要后天環境的誘發或完善,而任何習得行為都需要一定的先天遺傳基礎。先天的本能是難以通過后天的環境去改變的,比如對死亡的恐懼,只能去通過訓練來緩解或者很快克服從這種情緒正常參與處突任務。
(二)社會壓力對官兵的影響
武警官兵軍營生活有嚴格的管理制度,繁重的訓練和枯燥的生活,導致官兵容易孤獨、焦慮、和抑郁,加之在維穩處突任務中,不良情緒不能發泄,沒有訴說的對象。所以來自社會的關懷理解對武警官兵來說是極為重要。
(四)任務突發性的影響
維穩處突任務雖不像戰爭大規模集團作戰,但是也隨時經受生死考驗的。特點是是事件緊急,時間和發生地點都是不確定,需要處置人員第一時間趕赴戰斗一線,留給官兵情緒調整的時間很少。
三、維穩處突中負性情緒的調節對策
(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樹立責任使命觀念
維穩處突任務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能否得到及時保障,這是處突官兵的職責。必須堅持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指示精神武裝頭腦。大力強調使命教育,清楚維穩處突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加官兵的使命意識、責任意識,自覺把維穩處突作為踐行黨的宗旨、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行動。組織官兵及時了解國際國內政治局勢,了解當前反恐怖戰場的新情況,恐怖分子的網絡與組織,清楚其內部構成,隨時做好戰斗準備。
(二)注重心理調節
一是提高自我情感效能有效轉移不良情緒。情感效能高的官兵能將情緒轉化為行動的動力。情感效能低的官兵只能停留在感受情緒的過程中,主觀能動性較低,難以緩解這種不良情緒,只會越積越深。所以官兵有意識提高自我的情感效能,注意轉移是比較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是尋找可靠社會支持獲得關愛與歸屬感。個體在社會現實生活中如果可以獲得很多的社會支持,那么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會很高。這些支持就是包括物質上,精神上,情感上的幫助。這可以有效緩解官兵在維穩處突任務之后的厭惡情緒,在遇到挫折時,官兵能夠獲得社會支持越多的人,越能夠為負性情緒找到多條出口,與其他戰友分擔憤怒、厭惡、恐懼和焦慮,使自己情感傷害降到最低。
三是鍛煉自身情感智力構建和諧人際關系。官兵能否克服各種任務困難,有效地管理自我情緒,就要看其是否具備了較高的情感智力和和諧的人際關系。不能讓官兵帶著負性情緒去執行維穩處突任務,特別是因為同行戰友之間關系的不和諧,會直接影響任務單位之間的協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