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
摘要:日本社會是一個非常有秩序的社會,這是眾所周知的,而這一點也常常令外國人感到驚訝。人們往往驚嘆于日本社會的秩序井然,尤其是在災害面前,日本人的淡定和從容更讓人感到疑惑不解。其實,日本社會的秩序之所以那么好是有著深刻的歷史文化原因的。本文將對日本社會的良好秩序的原因作一個簡單的探析。
關鍵詞:日本社會;秩序;集團意識;身份制度;恥文化
一、前言
秩序的原意是指有條理、不混亂的情況,是“無序”的相對面。按照《辭海》的解釋,秩,常也;秩序,常度也,指人或事物所在的位置,含有整齊守規則之意。本文所言日本社會的秩序,主要是指日本普通民眾作為一個社會個體在日常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表現的各種秩序現象。日本社會的良好的秩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個長期的形成的過程,這與日本的歷史與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正是日本這種特殊的歷史和文化的長期熏陶使得日本社會的秩序性舉世聞名,下面將對這一原因展開論述。
二、日本人的集團意識的影響
日本是一個島國,四面環海,由于古代極不發達的航海技術,日本自古以來與外國的聯系是中斷的狀態,所以這就使日本人內心有著深深的不安和孤獨感。尤其日本處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是地震多發地帶,日本又多火山,時常有活火山噴發,再加上海上的颶風時常光顧,更加重了日本人的恐懼感。為了應對多發的自然災害日本人只能選擇和周圍的人團結起來共同應對,所以日本人是非常團結的一個民族。而古代人們從事農耕時需要興修水利,這這一浩大的工程絕不是一兩個人能完成的,所以為了大家都有飯吃只能團結起來共同勞動,這樣才能灌溉莊稼,獲得豐收。這樣年長日久日本人逐漸形成了集團主義,為了集團的利益甘愿犧牲個人的利益,如同思想家加藤周一所說,在日本,“超越集體的價值決不會占統治地位”。在日本人的價值觀中,尤其強調的是要服從和維護集體利益,“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人們的共同行事原則。即使在2011年的3·11日本特大地震發生后,日本的社會也沒有陷入一片混亂,人們在災害面前顯得很冷靜,依然在排隊領食物和衣物。如果有家人、朋友遭遇不幸,日本人盡量不在人前號啕大哭,只是默默承受著突如其來的變故;當有人獲救時,人們說得最多的是“對不起”。對他們來說,給別人添麻煩的心情要多于感謝;人們從臨時避難所撤離后,地上沒有一片垃圾;面對緊缺的食品、飲用水,人們秩序井然地排隊等候,沒有哄搶,甚至很少有人主動去拿商店免費提供的食物……在大地震這種生死攸關的時刻,集團主義精神讓日本人近乎苛刻地維持著公共秩序。日本人的這種集團主義不是靠學校教出來的也不是靠短期的媒體宣傳,而是自古以來長期的地理歷史因素促成的,這種意識已經融入日本人的血液,內化為日本人的道德意識,在集團意識的支配下,人們總是以大家的利益為重,生怕給別人添麻煩,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日本社會保持了一種井井有條的秩序,這是自發形成的,比法律有更高的約束力。可以說,日本人的集團意識是日本社會秩序良好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日本人的身份制度的影響
日本的身份制度來源于中國朱子學的影響,尤其在日本的江戶時代,朱子學在日本占據了統治地位。日本的身份制度是世襲的,一般平民想要進入上層社會是基本不可能的。日本之所以采用朱子學是為了更好地維持封建統治,因為這種固定的身份等級制度非常有利于社會秩序的穩定,大家都各自安于自己的身份做好自己的事,不要有非分之想,這是統治者們統治社會的思想工具。當時日本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有著嚴格的身份等級,每個等級之間是不容許逾越的。“脫離了等級觀念,日本社會生活便會無章可循,因為等級就是日本社會生活的規范”。日本歷史上的等級秩序又是與身份制度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等級制度把所有人或團體分成不同等級,各個等級權利不平等,權力掌握在少部分人手里。
三、日本人的恥文化的影響
所謂“恥感文化”是相對于西方的“罪感文化”而言的。“恥感文化”就是一種在意別人目光的文化,“罪感文化”是一種在意神明目光的文化。“恥的文化”是他律型的,而“罪感文化”是自律型的。日本社會屬于“恥感文化”的概念首先由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于1946年在其《菊與刀》一書中提出。1944年6月,美國政府特派本尼迪克特研究當時在美的日本戰俘,希望她作為文化人類學家研究、說明日本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民族以制定戰后對日計劃。本尼迪克特在書中主要分析了日本人的外部行為及其心理特征,同時對比考察了日本人的價值體系之后得出日本文化不同于西方的“罪感文化”,而屬于“恥文化”體系。恥的文化使得日本人非常在意別人的目光,無論說話辦事總是先考慮別人的感受,以自我為中心在日本社會被認為是可恥的一件事情。
四、小結
本文主要論述了日本社會良好的秩序性的原因。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日本人的集團意識、日本人的身份制度以及日本人的恥的文化都對日本社會的秩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而這三種影響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一定程度上他們相互交織、相互聯系,共同對日本社會起作用。比如,在恥文化里能看到集團主義的因素,在身份制度里又有恥文化的影子。這幾種因素是同時對日本社會產生作用的。其實,日本社會的秩序還有其他的影響因素,比如日本社會的經濟結構、日本社會的保障制度等。由于篇幅所限,就不一一贅述了,這可以成為我們以后進一步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