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甘霖
摘要:公共政策評估是指相關部門根據規范的評估標準,經過嚴格的評估過程,檢驗一些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會有什么樣的效果,是判斷政策目的一項重要的根據。公共政策評估在公共政策系統中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科學的政策評估可以實現政策的價值化和民主化;而當前的公共政策評估工作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缺乏健全的評估體系,評估主體結構單一、素質過低,評估標準不明確和一些消極因素的抵制等。對此也提出了一定的改進措施:建立完善政策評估制度體系、加強對公共政策評估主體的建設、在公共政策評估過程中運用科學的方法、評估過程中價值取向的多元化。
關鍵詞:公共政策評估;評估主體;制度化
公共政策評估,從廣義上講,是指政策運行全過程的分析和評判;從狹義上講,是專指依據一定的程序和標準,對公共政策的效果及價值進行判斷的政治行為。政策評估是公共政策形成、規劃及合法化、執行以后的又一個環節,也是公共政策動態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政策評估的過程包括確定評估項目與目標、匯總信息資料、綜合分析與溝通論證這三個部分。
公共政策評估的作用主要在于對政策價值進行判斷,以確保公共政策的效果。公共政策評估是檢驗公共政策質量和水平的一種重要手段,是決定公共政策延續、改進或終止的重要依據,是保證合理、有效的資源配置的基礎,另外,對政府等公共部門組織成員責任感的增強也存在一定作用。
一、我國公共政策評估的發展
在我國現代的規范的公共政策評估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目前在很多政府部門已經有了評估意識和評估制度,開始自行或者委托其他機構進行公共政策評估。目前我國公共政策評估還是以績效評估為主,預評估和政策執行評估較少。
總體來看,我國公共政策評估在學習西方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情況作出了有益的嘗試,形成了一些有中國特色的公共政策評估方式。但存在的問題還比較多,如還沒有成文的法律法規的支持,尚未形成系統化、規范化、制度化的體系,評估方法比較落后,評估人才有缺口等。
二、政策評估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相關法律的設立我國公共政策評估的法律地位低,公共政策評估一直沒有被提升到一個法律化、制度化的流程中來,一項公共政策從推行之日起經過多久應該進行一次法定的評估,評估的權限、程序及評估組織的資格、評估經費的來源、評估的條件限制等,都應在法律或規章中規定,以便于保障評估活動的正常開展和評估的質量。
(二)評估主體的問題。公共政策評估的主體一般分為官方評估和非官方評估,在我國一般是以官方評估為主,官方評估也是最權威、最受承認的一種評估方式;非官方評估也有一定的發展,政府機構也會找相關的機構進行公共政策的評估,比如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大學或者一些研究機構。不同類型的評估機構之間有著較大的差異,如工作方式、評估期望都存在著不同,所以也影響著最終評估結果的不同。在評估主體存在的問題當中,以下兩個問題最為突出。
1.評估主體結構不科學。在我國的公共政策評估活動當中,大多以官方評估、系統內部評估為主,非官方評估所占比例很小。
2.評估主體專業素質低,專業意識淡薄。對于一項關乎全國的重大公共政策的評估,其方式與過程比較復雜而且需要評估者運用科學的方法、掌握數學、統計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這也對政策評估者的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評估標準不規范科學,很難進行準確評估。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一般比較側重政策的實施過程,對政策過程的重視程度較高,從而導致忽略了最終的政策結果。而且公共政策是一個動態實施的過程,其產生的結果是多方面疊加的動態社會效果,影響范圍十分廣泛。正因為公共政策評估的標準是多方面的,不易用直觀數據表格進行衡量和表達,所以公共政策評估的標準不科學、不全面。
(四)消極因素的抵制。例如政治因素的阻力;專業信息不易獲取;社會資源得不到合理配置、資金短缺。
三、公共政策評估的發展方向與改進措施
我國現階段的公共政策評估存在著諸多問題,必然要通過多種途徑和科學的方法進行改進和提高。針對所提出的問題,在政府公共部門和社會組織之間要尋找一種平衡。
(一)建立完善政策評估制度體系。公共政策評估的順利進行需要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整個國家和社會都要對這個問題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并且要把公共政策評估提高到一個比較重要的地位。要加強政策評估的法律建設,就要規范公共政策評估的法律地位、評估的效力、流程,使之制度化、標準化,盡量減少主觀態度對于最終評估結果的影響。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公共信息公開透明。
(二)加強公共政策評估主體的建設。對評估主體的結構進行完善。要改變過去單一的政府部門進行評估的方式,要開放評估的大門,使得更多的第三方評估機構能夠走進來,評估主體的活力得到增強。加強評估人員和組織的專業性。拓寬公共政策評估的參與渠道。
(三)在公共政策評估過程中運用科學的方法。保證公共政策評估有科學的流程。公共政策評估利用先進的科學知識與工具。在公共政策評估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對于科學知識的運用,尤其是對于國外先進經驗的汲取吸收。
(四)評估過程中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公共政策評估需兼顧價值判斷和實證分析,而在實際對公共政策評估的過程中一般只注重數據的科學合理,追求經濟目標的提高,而忽視了其中的其他評估指標。如果一個公共政策在一部分上都符合效率、執行、效能的數據效果,但是沒有反映出其他方面的價值觀和社會需求,那么這個政策必然存在一定的扭曲。我們應該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各個方面對公共政策進行全面的評估。
政策評估是伴隨著政策實踐與理論研究的發展而產生的政策科學理論與方法,從政策動態運行過程來看,評估是不可缺少的環節。我們在意識到公共政策評估在整個公共政策過程中的重要性的同時,也必須要看到公共政策評估發展所面臨的重重困境,只有通過不斷的摸索和努力,我國公共政策評估才能取得長足的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