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英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由此可見,作文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低年級是作文的起始階段,低年級作文起步教學搞得是否成功,基礎打得是否扎實,對學生今后的作文水平影響極大。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從學生一進校門就有計劃、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作文起步訓練。
關鍵詞:尋找素材;盡情參與;真情表達;力求提升
小學低年級習作教學的困惑:俗話說:窮人怕出門,學生怕作文。談“文”色變是學生們的普遍現象,作文已成為他們苦惱頭痛之事。一提到寫作文,孩子們就蔫了,到底寫什么呢?學生們在寫作時無話可說,內容空洞,條理不清,詳略不當,沒有真情實感。甚至有一些語文教師認為,小學三年級才是寫作文的起始階段,等學生上三年級了再開始進行寫作的訓練,一二年級的小學生沒必要進行寫作的訓練。
關于小學二年級寫作訓練,我覺得首先在于培養學生的寫話興趣,其次加強閱讀、重視積累,重視說話訓練;再次是加強各種形式的寫話指導訓練,讓學生真正做到心之所想,筆之所寫,讓每個學生愛好寫話,寫出好話。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缺少的不是具體的生活,而是缺乏對生活的觀察和自我體驗。“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想讓學生寫出好作文,及其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具備直接的或間接的生活體驗、情感體驗。低年級語文老師要主動挖掘生活中的習作資源,為學生提供活生生的體驗環境,引導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或親身經歷的事寫下來,并經常組織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并在體驗中積累寫作素材,為說真話、實話、心里話提供寫作基礎。
一、尋找素材,精心設計
“巧婦難為無米之吹”,沒有寫作素材,就只能望題興嘆。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認為:兒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只有讓孩子在操作中動手,動腦,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才能使他們的智慧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于是,一個星期五的晚上,我為學生布置了一項特殊的作業:雙休日和家長一起動手做做手工,再將手工作品帶到課堂上來,我們還要進行評獎的。周日下午,就有不少學生的家長在朋友圈曬開了:今天陪我的寶貝做了一天的手工,盡管有點累,但看到我們的作品也很開心;我家寶貝長大了,會自己動手做手工了……周一,孩子們帶著自己親手做的手工作品來了,有貼畫“小刺猬”“我心目中的家園”,有剪紙“兔子燈籠”,有易拉罐、礦泉水瓶做的“照片項鏈”“手工噴泉”,有用彩紙折的“康乃馨”“荷花”“櫻花”……學生參與了活動,開掘了寫作素材,使活動成為作文的材料,讓學生留心體驗。這樣,他們就自然而然地會有事可記,有理可議、有情可抒。
二、盡情參與,觀察說話
學生有了好的創作,就會展示自己的成果。李吉林老師曾說:“言語的發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的發展。”因此,當孩子們在欣賞作品的同時,也有了說的愿望。我把孩子們的作品擺在一起,讓學生們一邊欣賞,一邊評選出那些作品最優秀,當學生們評選完后,我順勢問學生:“這么好的作品,你們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做成的嗎?”“想!”學生的表現欲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個個躍躍欲試。于是,我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的制作經過,說的同時,我讓孩子們用上首先、接著、然后最后等連接詞,盡量讓孩子們做到言之有序。這樣,學生有了語言情境,心情也愉快了,大家都饒有興趣地主動地投入到說話訓練中去,他們積極地觀察、思考、想象,這樣,他們的語言才會如涓涓細流,流出心田。
三、真情表達,個性成文
在說的過程中,學生們個個興趣盎然,激起了強烈的寫作欲望。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充分發揮學生這種形象思維的優勢,指導他們通過視覺、觸覺等有效地捕捉事物的特征和細節。學生有了自己的真實體驗,那么,在進行寫作時,就不會覺得無話可寫了。王年勝在《小刺猬》中寫道“我很高興,因為這是我和媽媽的勞動成果。”胡嘉洛在《照片項鏈》中寫道“雖然我做的不好,但是,它對我來說,是我做過的最好的手工作品。”李軒蕾在《手工噴泉》中寫道“今天真開心呀!因為那是我自己親手做的噴泉。”陳思羽在《我心目中的家園》中寫道“藍天、白云、明媚的陽光、新鮮的空氣、美麗的風景、漂亮的房子,這就是我心目中的美好家園。”……孩子們一個個真情流露,寫出了自己的真實情感。
四、展示評價,力求提升
寫完一篇作文并不等于完成一次習作。低年級的作文訓練,應堅持鼓勵的原則,盡可能利用一切機會激勵學生的閃光點,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從而給予他們更多的成功體驗。在學生完成作文后,我對每一篇作文進行了修改,并評選出幾篇優秀作文。對于作文中好的段落,我讓孩子們上臺朗讀,在作文課上,被老師表揚,作文被老師評獎,朗讀,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激勵,無形之中強化了學生自信的信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我再把好的手工作品和作文一起進行整理,制成了一個小冊子,供學生和家長們欣賞、學習。
一切的藝術都源于生活,也只有經歷過,學生才能想出來,寫出來。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正是“討人厭”的時候。老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游戲或者參加某些活動的感受寫下來,讓學生寫自己有興趣的東西,會大大激發他們寫作的積極性。
總之,教師讓學生平時多閱讀、多動手、動腦,積極參加一些有益的活動,留心觀察,真情表達,切實做到“心之所想,筆之所寫”,讓每個學生愛好寫話,這確實是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寫話水平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