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清
摘要:“愛種子”教學模式是當前小學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一年級生字學習課堂教學中運用“愛種子”教學模式,教師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根據小學生認識和掌握知識的規律,以及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利用識字的魅力,激發學生對識字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愛學樂學的境界,可有效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的效果以及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并達到順利完成教學目標的目的。。
關鍵詞:愛種子;教學模式;一年級
根據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語文課程基本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教師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動學習能力成為擺在我們小學語文教師面前的重要挑戰。“愛種子”教學模式則可較好地幫助小學語文教師應對挑戰,可全面提升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能力和精神,最后實現小學語文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愛種子”教學模式
“愛種子”教學模式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其很好地詮釋體現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語文課程基本理念,是當前小學教育中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愛種子”教學模式重視強調突出四個方面:一是更加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習得,二是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三是重視保護學生創新思維的多樣性,四是重視學生知識的拓展和積累。“愛種子”教學模式一般由“自主學習”、“互動探究”、“主題拓展”等三方面構成。當前,“愛種子”這一全新的教學模式已經在廣東地區眾多小學學校教師中得到推廣和實踐應有,并且通過“愛種子”教學模式,使得眾多的小學學校課堂教學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并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實現了高效的課堂教學。。
二、“愛種子”教學模式下一年級生字學習的策略研究
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識字過程是一個充滿心理活動的過程,如何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從“以文為本”教學向“自主學習”課型轉變是我們“愛種子”教學模式的研究方向。根據小學生認識和掌握知識的規律,以及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利用“愛種子”多元化教學模式提升識字的魅力,激發學生對識字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愛學樂學的境界。本文以統編版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課文13《荷葉圓圓》識字自主學習課型為例,分別從“生活激趣體驗真實、動手激趣思維延伸和觀察激趣豐富詞匯”等三個方面,具體闡述“愛種子”教學模式下一年級生字學習的策略。
(一)生活激趣 ,體驗真實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越高,學習的興趣就越濃。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激發學生學習識字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識字的樂趣。設計一些貼近兒童年齡特征活動題材,可以使他們產生強烈的識字興趣。例如統編教材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課文13《荷葉圓圓》一課的生字教學:在“愛種子”自主學習教育模式中互教互學的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留心生活中的細節,發揮想象,融入識字中去。當出示“搖”字,教師立刻做出請學生伸出雙手在空中左右搖擺,感受“搖”的動作和手有關。同時引發“扌”的生字有哪些?接著課堂立馬動起來,一個接一個地舉手匯報,邊做動作邊說出生字。看著活躍的課堂我順勢展示“唱”“停”,學生止不住想象的空間。乘著這股東風教師推出偏旁法認識了“躺”字,請一位學生做了“躺”的動作,另一位學生“躲”在門后,很快學生就明白原來“身字旁”的字一般與身體有關,接著在認識新偏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組詞法,組成“平躺、躺下、躺椅”等詞語進行識記。這樣,學生置身在教師設計富有生活氣息的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對識字有一種親切感,感到識字與生活同在,學生不但認識了許多生字,也從中感受到識字的樂趣。這不僅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還為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動手激趣 ,思維延伸
識字是一種思維過程。在“愛種子”教學模式自主學習的課堂中,主要是激發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學習的興趣,同時使他們深刻地理解并有效地運用到識字中去。例如:在教學統編教材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課文13《荷葉圓圓》中,互教環節中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同學交流我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的,比一比誰的方法最好用。”教師通過讓學生動腦想一想,動手畫一畫,動嘴說一說,將枯燥被動學習變為充滿趣味的主動學習,達到激趣樂學。針對低年級學生喜歡圖畫,愛畫畫的特點,課前的預習我要求學生識字時先畫上思維導圖,然后抓住識字規律中的結構歸類的特點,再說出本課生字的上下結構的生字“朵”、半包圍結構的生字“展“翅””、品字結構的生字“晶”等。最后畫寫出來,這樣能使畫畫與識字相得益彰、圖文并茂。上課時教師請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學生便輕而易舉地主動把自己準備好的生字思維導圖拿出來與同學交流分享。
“愛種子”教學模式中的七字口訣“靠輪擺析賞辨記”。“靠”學生拿著生字卡頭靠著頭地說:“我用形聲字的方法認識了‘珠’,我知道‘珠’左邊的‘王’是形旁代表珍貴的東西,右邊的‘朱’是聲旁表示讀音。”“輪”另一個學生把他的生字卡“擺”在小組的中間又激動地說:“我知道‘珠’能組詞‘珍珠、露珠、珠光寶氣’這些都是珍貴的東西。”聽到學生如此熱烈地交流,“析”順其自然地把學生引領到“辨”。接著另一位學生對對面的學生又說:“我會用‘珠’說句子‘早晨荷葉上閃著晶瑩的露珠’。”“辨”字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最后“記”中小組長說:“我還知道除了‘珠’是形聲字,‘搖、躺、停、機、膀’都是形聲字。”教師在一旁聽見不由自主地給予他們一個肯定的眼神,結果在小組匯報中個個爭著上臺。看到這一幕我心中非常激動,很想給他們一個贊,原來枯燥乏味地識字課也能成為學生的小小分享會。于是便說:“看見你的同學如此會說,你想不想也與他來分享呢?”學生激動地舉起他的小手“我想和xx分享王字旁的字‘珍、琴、玻、璃’。”
這些由學生親手畫出的思維導圖,引領著學生進入一個無限地想像的空間。通過動手畫一畫,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從而產生了成就感,而且開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又擴展思維,讓學生語言得到發展。
(四)觀察激趣 ,豐富詞匯
觀察是信息的輸入的通道,是思維探索的大門。敏銳的觀察力是創造思維的起步器。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發現事物的異同之處,捕捉它們的特點,這樣,說出來的話才會鮮活、生動,才能豐富識字面。如教學統編教材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課文13《荷葉圓圓》一文第一個自然段時,教師說:“‘荷葉圓圓的,綠綠的。’是從那些方面說荷葉美的呢?”學生立刻說:“荷葉的外形和顏色。”教師說:“蘋果又是怎樣?香蕉又是怎樣?西瓜又是怎樣?”此刻學生像沸騰的氣泡一樣“蘋果大大的,脆脆的。”“不是,不是,蘋果綠綠的,酸酸的。”“也不是,蘋果紅紅的,甜甜的。”“香蕉黃黃的,彎彎的。”“香蕉青青,硬硬的。”“西瓜紅紅的,甜甜的。”“西瓜長長的,紅紅的。”學生們都紛紛積極發言。我又問:“同學們,你們能把看到的都說出來了,能說出下來嗎?”學生們馬上動口了。通過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抓住特點,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使學生在文字運用中能說出事物的個性。這樣,不但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從而積累了獨特的語言素材,豐富了表達的詞匯量。
例如“愛種子”教學模式中另一個環節“寫字有方”中,教師出示“朵、機”兩個生字。首先,教師先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字的共同點是什么?問題一出,學生立即發現原來這兩個字都擁有“幾”,但“朵”上面部分的“幾”在書寫的時候有變化,要把第二筆的橫折彎鉤寫成橫折彎。接著,教師又問“同學們你發現了它們的結構有什么不同嗎?”學生馬上發現兩個字一個是上下結構,另一個是左右結構,而且在書寫是上小下大、左窄右寬,“朵”的木字低上面穿頭要少。再接著,教師讓學生跟著老師書空一次加強記憶,然后,學生獨立書寫。最后,我請學生上來評價同學的作品。剛開始學生也沒有方向,不知道如何評價,只是說“他寫得很漂亮”“他寫得很用心”等。教師一下子就蒙了,聽到這樣的評價等于什么都沒有收獲。但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評價目的是期望通過評價改革,檢查學生通過學習學到什么,檢查老師如何教學的方法,可以改進的方向和步驟。于是,教師改變了問法“同學們你發現這個同學的書寫有沒有把握好‘機’左窄右寬的書寫規律呢?”接著學生毛塞頓開“這位同學書寫‘機’能注意左窄右寬的書寫規律。”聽了學生的回答我很開心,學生真的很受教。然后,教師又引導學生如果能聽到你的鼓勵相信同學們會寫得更好!“老師,我想評一評這位同學,他書寫‘機’能做到左窄右寬,如果他能把木字旁的撇寫得再舒展會更好看。”結果學生一聽他同學對他的評價帶有建議又有鼓勵,心情愉悅地說“謝謝你的分享,我會更努力學習書寫的。”看看,原來評價都是很有藝術的,
三、結語
“愛種子”教學模式是當前小學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學模式,教師在一年級學生生字學習課堂上,通過采用“愛種子”教學模式自主學習的課堂,綜合運用生活激趣體驗真實、動手激趣思維延伸和觀察激趣豐富詞匯等不同方式、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不僅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創新的欲望和識字的興趣,拓寬學生的識字方法的思路,還促進學生主動探索、主動發展,從而培養“識字”的意識,激發“樂寫”的興趣,培養“識字”的能力。“愛種子”這一全新的教學模式能很好地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完成小學一年級教育教學目標,并且還為學生在高年級的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亞蕓.《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學業質量評價標準》.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
[2]張定遠,《重讀葉圣陶·走進新課標:教是為了不需要教》[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 張洪玲,陳曉波,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小學語文[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彭芳.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究[J] 課程教育研究,2019,06
[5]高貴忠,任京民.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困惑與轉向[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 2013,1
[6]程玉鳳.淺談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學周刊, 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