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波
摘? ?要:中華松針蚧是當前為害松屬植物的主要蟲害物種之一,對我國絕大多數地區松屬植物的生長及周邊生態環境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影響。因此,為了盡快做到安全有效的防治,減少其對松屬植物及生態環境的危害,就中華松針蚧的蟲齡以及防治區域特點,采用適宜的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等綜合防治技術進行探討,以期為今后中華松針蚧的綜合防治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中華松針蚧;綜合;防治技術
中華松針蚧,又稱中華松梢蚧,為同翅目、珠蚧科、松梢蚧屬。經統計,在國內分布較為廣泛,主要分布于河南、云南、四川、甘肅等地區,以為害油松、馬尾松、黑松等松屬植物為主,具有蟲體小、數量多、繁殖快等特點[1]。近年來,我國較多地區大面積出現中華松針蚧的暴發為害現象,對我國絕大多數松屬植物的生長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影響,并對生態環境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因此,如何盡快對中華松針蚧進行安全有效的防治,對我國松屬植物的生長發育及周邊生態環境的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物理防治
1.1? ?摘繭
采用摘繭方式進行中華松針蚧的防治,具有安全、直接的特點,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方式服務于連續的綜合防治。該方法僅適用于成蟲羽化前,因為在中華松針蚧結繭期間采用噴霧或熏蒸方式均得不到較好的效果,而通過人工摘繭方式可以獲得較好的成效,但由于中華松針蚧的結繭期較短,人們不好掌控,且松屬植物樹干較高,人工只能對較低的植株進行摘繭,所以人工操作效率較低。
1.2? ?人工捕捉
人工捕捉防治,主要針對中華松針蚧剛剛孵化后為幼蟲的時期,因為該時期的幼蟲處于休眠期,其活動能力較弱,而且該時節一般為農民的農閑時節。經過人工捕捉可以直接有效地減小中華松針蚧的為害程度,雖然相對費工費力,但可以有效彌補噴霧或煙熏防治的漏洞,同時也可彌補噴霧或煙熏對零散樹木和高山山頂樹木防治效率較低區域樹木的不足[2]。
2? ?化學防治
2.1? ?地下噴灑殺蟲劑
該化學防治方法主要針對中華松針蚧的若蟲期,防治殺蟲率可高達95%,防治有效時間可高達6個月左右,可覆蓋高山山頂、零散樹木等防治面積較小的區域。該方法可在樹基部土壤噴灑50%辛硫磷1 500倍液、25%喹硫磷乳劑1%藥液或50%西維因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也可在樹下噴灑50%氧化樂果乳油0.4%~0.5%藥液,依據樹干大小進行用藥,一般以1 cm樹徑用藥2~3 mL為宜,依次累加。還可在樹基配合灌水噴灑呋喃丹或涕滅威,同樣依據樹干大小進行用藥,一般以1 cm樹徑用藥1.5 g為宜,依次累加。
2.2? ?煙熏防治法
該化學防治方法主要針對中華松針蚧的孵化期,具有防治效率高、防治速度快、防治工時省、便于高樹防治的特點,其對幼蟲的防治殺蟲率可達80%,但該方法的使用具有一定時限性,一般適宜在6月下旬至7月進行,因為該時期的幼蟲抗藥能力較弱。在使用該方法進行防治時,需要注意操作人員的防護防備。該方法一般選用林丹或馬煙劑,具有煙熏濃度大、刺激性強的特點,在傍晚時間,且無風的天氣熏蒸效果為好,一般以15~20 m為間隔布置藥點為宜,在地形復雜或溝谷地區相對增加布點即可。目前,研究發現利用焚燒馬桑枝葉煙熏中華松針蚧也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其作用原理是在中華松針蚧成蟲交配期,在松林內進行煙熏形成毒煙毒物對其進行熏殺,干擾交配,減少產卵數量。該方法需選擇無風或風力較小的天氣,且在7:00~9:00 PM進行煙熏效果最好。在使用該方法進行防治時,必須要在防火期以后進行。
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為害病蟲的天敵,進行自然控制蟲害的作用,可采用遷捕昆蟲或人工釋放的方式進行生物防治,該方法具有經濟安全、高效可持續的優點。中華松針蚧的天敵有松蚧癭蚊、大草蛉和瓢蟲,其中瓢蟲主要有紅點唇瓢蟲、紅媛瓢蟲和異色瓢蟲3種,這些天敵對防治中華松針蚧種群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目前,國內研究學者發現,通過噴灑馬桑堿溶液,對防治中華松針蚧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馬桑堿溶液為馬桑葉的提取液,其作用原理為在中華松針蚧若蟲和幼蟲活動頻繁期,通過噴灑馬桑堿水溶液,使其吸入溶液中毒而死,減少羽化成蛹數量。該方法需要選擇在晴朗的天氣進行,且在6:00~8:00 AM進行噴灑效果最佳,同時操作人員要佩戴防毒面具,注重自我防毒防護。但目前該方法處于小面積試驗中,對于最佳的馬桑堿溶液濃度的確定和干生物堿的提取仍處于摸索階段。
4? ?其他防治
4.1? ?加強植物病蟲害檢疫
人為傳播是中華松針蚧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而且可以遠距離傳播。因此,在植物轉運以及人員參與植物防治等工作時要注重消毒工作,以防止中華松針蚧的人為傳播;同時也要加強森林植物的檢疫工作,防止帶有病蟲害的苗木轉運到無病蟲害的區域,從而導致病蟲害的傳播。
4.2? ?營林技術防治方法
做好營林技術防治需要做到如下幾點:一是在植樹造林時要合理密植,增加樹林的通風透光性,抑制中華松針蚧的繁殖;二是適當建造混交林,形成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提高樹木的抗病抗蟲能力;三是減少人為破壞,保持樹木的多樣性結構,既可有效提高樹木的抗逆性,又可形成中華松針蚧天敵的棲息地,達到防治的效果。
參考文獻:
[ 1 ] 林學義,劉江林.中華松針蚧生物學特性及防治技術的研究[J].甘肅科技,2009(18):144-146,119.
[ 2 ] 周琪.油松中華松針蚧防治技術[J].北京農業,2016(4):108-109.
[ 3 ] 冀興林.松針蚧的危害與綜合防治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1(8):30.
(收稿日期:2019-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