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林華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是給所有孩子傳遞知識的重要主體,肩負著重要的教學任務,要自覺增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良好責任感與使命感,要做好榜樣,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有效的引導。對于二十一世紀的教師,不僅需要積極開展自我道德的修養,還需要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百行以德為先”,對于教師而言,道德是最為重要的。教師必須要具有敢于獻身的精神,要能夠做到愛崗敬業、無私奉獻,通過自身的實際活動踐行著自身的師德,給學生帶來表率。在長時間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始終堅守“教育是愛的事業,老師是愛種子的人”教育理念。
一、 以身示范
以身作則是教師職業道德的主要表現。對于教師而言,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夠對學生產生更大的影響。誠然,所有教師都需要成為學生的表率。對于教師而言,傳授知識固然重要,育人也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在育人的時候,教師也需要實現自身的發展與提升。
小學生的思維與性格還并未獲得完善,還處于發展的重要階段。成年人的行為習慣都會對小學生的性格養成造成巨大影響。教師是小學生成長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就小學生來說,教師的行為習慣都會成為小學生的模仿對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語言的使用都會對孩子的思維習慣與語言表達造成直接影響。良好的語言交流不僅能夠促使師生進行有效的情感交流,還能夠讓教學活動得到更好的開展。因此,良好的師德不但可以促使教師在教學中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還能夠和學生進行有效交流,起到帶頭示范作用,讓學生可以在正確的引導下實現成長與發展,從而養成健康的人格。
二、 情感育人
對于小學生而言,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都并未獲得完全發育,有著較強的依賴性,還處于天真、幼稚的階段。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必須要始終遵守平等交流、共同學習與進步的原則,在學生身上能夠學到很多東西,甚至還會被感動。可以與這些孩子一同成長是幸福的事情,親眼見證所有孩子的蛻變,看到他們一步步地從幼稚發展到成熟等等,這些或許只有堅守在一線的教學工作者才會有所體會與感悟。在教學過程中,身邊出現了很多有趣的事情,這些事情都讓我受益匪淺,并且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感受其中的含義,從而收獲很多從其他地方無法獲得的感動……
仍記得,筆者接管A、B班級的時候,因為剛剛接管,與學生間的關系陌生,對各個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不夠了解,他們也需要慢慢地熟悉筆者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僅有一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及時接受筆者的教學節奏,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還有一些學生在慢慢地磨合中也能夠適應,但是依舊是有一些學生始終無法跟上教學節奏,上課過程中不喜歡發言。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對所有學生的聽課狀態進行觀察,發現B班的小楊始終無法進入狀態。通過兩天的了解與觀察以后,筆者與班主任開展了交流,對這個學生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小楊自身的性格較為內向,也比較靦腆,并且缺乏自信心。后續教學中,筆者主動與他進行交流,并且就小楊在學習中的實際表現進行分析,最后設定了相應的教學計劃。這個計劃主要是從聽、讀這兩個方面著手,如果他每日的聽讀次數超過三次,那么筆者就會給予相應的獎勵;然后在課堂中也設定了一定要求,每節課主動舉手次數達到兩次,并且回答相應的問題,也能夠獲得一定獎勵。這樣就可以通過簡單的獎勵對他進行激勵,筆者逐漸發現小楊也開始慢慢地融合到教學當中,并且愿意進行舉手回答,課堂中回答的次數也達到了兩次以上。后來,筆者又調整了教學計劃,并給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獎勵的內容也做了一定的調整,讓其更具有吸引力。就這樣開展了幾個月,之后筆者讓學生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與需求進行學習計劃的設定,讓他們獲得學習的主動權,在自身計劃的促使下完成學習,實現自主性學習。身為教師,看到學生的這些變化,無論是微小或巨大,都是有著很強的成就感。
三、 和諧相處,團結共進
教研科組就是一個團體,友好、和諧的教研氛圍可以讓教師更好地開展工作,從而獲得更多的教研成果。作為教師而言,必須要無條件地幫助教研組長開展工作,建立良好的環境,讓所有的教師都可以有好的相處。筆者認為,這些也都是自身必須要完成的任務。教研科組是能夠形成合理的組織,在工作的時候可以讓我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當中,并且不斷地激勵自己。筆者曾經在教研科組中說過:“我希望能夠生活的非常快樂,與大家共同學習與進步,我也會盡量的給身邊人帶來快樂,只要小組需要我,我就會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幫助所有人。”筆者也始終這樣要求自己,在教研科組中積極開展研究,努力進行工作,并且主動承擔工作,在青年教師的教學中給予自己的幫助,發表自身的看法與意見。只要小組有人需要幫忙,我們就會給予幫助,并且積極參與活動,盡自己的能力給予幫助,對相關資料進行整理與歸納。筆者始終盡量做到最好,通過自身的實際行動對周邊的人進行影響,以期能夠起到帶頭示范作用。因為積極的工作心態讓工作效率得到提升,也讓所有人都能夠快樂地開展工作。
四、結語
“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也是所有中國人想要實現的夢想,更是中國未來發展的目標。而這是一項非常偉大艱巨的事業,是需要所有中國人為之而努力的。“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弊鳛橛⒄Z教師,不僅要能夠傳授相應的知識,還需要讓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讓他們創建正確的價值觀。當一個個學生自信地開展學習時,筆者心中充滿了自豪感。要想成為一位合格的教師,就必須用愛給予學生關心,在愛的基礎上實現學習與成長,真正地實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
參考文獻:
[1]司書霞.略論用師愛詮釋師德[J].中國校外教育,2018, 651(31):54.
[2]韋琴.她用愛詮釋德,用責任托起師德[J].教師,2017(9):10.
[3]李文平.儒雅仁愛喚醒巨人 敬業創新發展教師[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2).
[4]羅海燕.關于在教育教學中“立師德鑄師魂”的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7(0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