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梁
摘要:當前車輛事故救援已經成為消防員一項主要任務,但在救援過程中仍然存在程序操作不規范、技術運用不合理、安全防護不到位等問題。為進一步提高指戰員車輛事故處置能力,本文著重闡述了車輛事故救援的處置程序。
關鍵詞:車輛事故;救援程序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汽車保有量逐年增多,車輛事故也呈多發、頻發的態勢。車輛事故救援作為消防隊伍一項主要工作,但目前消防隊伍由于救援任務緊迫、作業不夠規范,極易導致被困人員的二次受傷,甚至造成救援人員的傷亡。為進一步提高車輛事故救援的效率和安全,本文立足消防救援工作實際,歸納總結了車輛事故救援程序。
一、車輛事故的特點
(一)發生率高。受路況、車況及人為等因素影響,汽車交通事故非常常見。據統計,僅2013-2017年我國就發生涉及人員傷亡的交通事故79余萬起,造成30余萬人死亡、85余萬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43余億元。
(二)救援難度大。汽車一旦發生連環相撞,以及發生墜江(河)、墜崖、墜橋等事故,不僅會造成車輛損毀、人員傷亡、交通堵塞,而且救援技術要求高,施救十分困難。
(三)潛在風險大。汽車發生交通事故,燃油(氣)外泄易引發火災、爆炸事故,運輸危險化學品時可能還會造成爆炸、有毒有害物質泄漏,新能源汽車電池受損易導致電解液泄漏引發火災,造成災情進一步擴大。
二、車輛事故現場處置程序及考慮因素
(一)風險評估。救援人員應首先對事故車輛進行風險評估,確保現場安全。需要考慮的因素有時間、地點、天氣、車流量、車輛種類及狀態、有無危化品、被困人員的數量及位置、被困人員狀態、確認所需開創空間大小等。
(二)現場管控。常規車輛事故(不涉及危險化學品)搶險救援車停靠在事故車輛前方10m,滅火車輛停靠在后方30m,轉向輪朝向事故中心方向,發揮阻隔掩體作用,以保護現場人員。車輛停靠需考慮的因素有:事故發生在單行道、雙行道或四行道;可能封鎖車道數量以及他們的位置;事故救援可能持續的時間;可用的交通管制資源;時間、天氣原因等。現場警戒應將警戒桶從事故發生的道路一側擺放成錐形,形成過渡區域,避開事故車輛、救援設備、救援人員以及被困人員所占用的車道。高速公路上連續設置的警戒桶起始點距離事故點應不少于150m-200m,普通公路不少于50m-100m,警戒桶間距最長不超過20m,形成軟警戒。同時以事故車為中心成立5m范圍的干凈區,10m范圍的工作區,10m外設置碎片堆放區。
(三)穩固車輛。利用墊塊(木)、支撐桿、鎖鏈、緊固帶等器材對車輛進行穩固。需要考慮的因素有:確定車輛的結構,狀況及完整性;確定支撐位置,觀察支撐點是否牢固,是否影響救援行動;確定支撐地面是否可以承受車輛荷載;根據車輛的狀態,確定穩固支撐方案。
(四)生命支持。衛生員從被困人員正前方接近,并告知其不要轉動身體,避免對頸椎產生二次傷害,其次對被困人員的狀況進行評估。評估方法主要為CABCDE評估,可以確定“時間緊迫”人員。C:外部大出血。目前只有大量的外部出血才是最快速致死的原因,因此必須迅速處理,任何大出血的被困人員都可以被認定為“時間緊迫”的患者。A:氣道。氣道評估應采用“看、聽、感覺”的方法,觀察胸部的起落,傾聽呼吸的聲音,感受呼出的空氣。若呼吸道受阻應按額抬頜暢通氣道,清理分泌物,如果發生心跳驟停應立即進行CPR。在進行暢通氣道時需要考慮頸椎控制,因為在進行操作時可能會移動頸部,造成部分損傷。B:呼吸。評估呼吸系統,并確定是否存在任何嚴重的胸部損傷。可評估為“時間緊迫”的有:呼吸頻率小于8或者大于30、血氧飽和度小于95、呼吸困難、胸部兩側起伏不均勻、皮下氣腫。C:血液循環。根據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CRT)、脈搏、皮膚顏色等進行評估,評估為“時間緊迫”的有:脈搏頻率小于40或大于120,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小于2s,橈動脈、股動脈、頸動脈任何一項無反應。D:意識狀況。可以通過進一步對被困人員提問來確定具體狀況,然后檢查其瞳孔的大小及對光反射情況,同時注意檢查血糖。E:暴露和壞境控制。暴露被困人員全身皮膚,仔細觀察有無出血、創傷、燒傷等情況。通過對被困人員進行CABCDE評估,確定被困人員的基本情況,做出科學的救援。
(五)開創空間。根據被困人員的傷情評估,確定為“控制型”救援,還是“時間型”救援,以及需要打開的空間,對車輛進行斷電后,利用液壓破拆工具、哈利根鐵鋌、馬刀鋸等破拆工具對車輛進行破拆。破拆需考慮的因素有:確定車輛的類型及狀態;確定車輛的結構、材質和完整性;確定破拆的部位;確定破拆需要的器材;評估分析破拆時對被救者可能帶來的傷害。
(六)轉運傷員。轉運前應對被困人員的頸部安裝頸托,并繼續手動進行穩固,同時根據創傷情況,科學進行處置。最后根據傷情及現場情況,靈活選用不同的搬運方法和工具,及時、迅速、安全將被困人員轉運至安全地帶,避免被困人員受到二次傷害。
三、結語
本文從車輛事故救援的特點入手,詳細介紹了車輛事故救援的程序,希望對消防隊伍開展車輛事故救援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北京市公安消防總隊.道路交通事故救援技術[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2:10-14.
王新偉.淺析公路交通事故的搶險救援[J].科技風,2015(10).
王生春.法國道路交通事故消防救援[J].消防月刊,200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