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豐斌 徐小波
本報訊 近日,在教育部2019年面向全國中小學校以及綜合實踐基地開展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主題活動設計)征集活動中,銅陵市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教師施萍的“比特實驗室——會說話的溫度計”與教師宋豐斌的“避障機器人小車的組裝與編程”的課程設計成功入選教育部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庫。
據悉,本次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主題活動設計)征集活動是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面向全國承擔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中小學校以及綜合實踐基地的教師公開征集,從中遴選出優秀的課程資源(主題活動設計)建立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庫,搭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共建共享、示范引領平臺,不斷提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水平。自4月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發文面向全國各中小學及綜合實踐基地的教師公開征集以來,共收到26個省份4000余個課程資源(主題活動設計),經各省市教育裝備管理部門、教育部華中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專家組三輪審核,最后僅有121個優秀的課程資源(主題活動設計)進入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庫。
此次施萍、宋豐斌兩位教師的課程資源(主題活動設計)能被征集入選教育部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庫,是與銅陵市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一直以來重視課程建設分不開的。據了解,該校始終堅持以課程建設為抓手,要求廣大教師堅持“立德樹人、實踐育人”的辦學理念,在正常組織開展綜合實踐教育教學活動的同時,積極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發,努力為廣大中小學生提供優質高效的課程,不斷提升綜合實踐教育教學活動質量,并以此推動學校高質量、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