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辰璐
摘? ?要:社會的發展會給環境可持續發展帶來影響,農業發展亦是如此。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的發展依賴于環境,所以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農業發展。分析了當前我國農業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措施,促進我國農業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業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
我國幅員遼闊,地域間的自然環境條件存在很大的差異,南方與北方相比,南方的水資源較多,自然環境更好;而東部與西部相比來說,東部的自然條件更加優越,生態環境更好。當前我國的農業資源布局越來越不平衡,如傳統的南糧北運轉變為北糧南運,造成了北方地區的水資源過度使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業生產越來越現代化,土地利用更加集中,提高了生產效率。但是在農業發展的同時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很多的壓力,致使人們注意到農業生產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其不僅可以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還能提高生產品質,以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 ?我國農業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1.1? ?耕地資源減少
雖然耕地面積只占土地總面積的14%,但是生產了糧食、棉花、食用油及肉、奶等,當前我國的耕地面積在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發展過程中逐年減少,后續的支撐力有些不足。由于人口的增長速度過快,人均耕地面積只會越來越少,人口與土地之間的面積越來越尖銳。同時近些年來不斷發生自然災害,如干旱、洪澇、泥石流等,耕地資源呈下降趨勢,且水污染、農藥的使用降低了耕地質量,糧食安全受到影響。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耕地資源的空間格局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對食物安全產生影響。東部地區的自然條件相比中西部相對較好,但是耕地資源卻與中西部相差了2倍多,耕地資源空間格局的變化使糧食生產的重心也發生變化,同時也造成了過度使用北方的水資源,使北方的水資源與土地之間的矛盾加劇,直接影響我國的糧食安全與生產。
1.2? ?水資源匱乏
我國水資源豐富,單位耕地面積水資源匱乏,目前我國農業水資源形勢越來越嚴峻,在北方很多地區都處于缺水狀態,即使是水熱條件好的南方也出現了用水困難的現象,所以干旱是我國農業生產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非農產業方面還需要大量的水資源,同時在人口逐漸增長的未來,用水方面的需求會越來越大,這給農業用水造成了更多的壓力,加劇了農業用水的匱乏程度。
1.3? ?農業環境問題突出
農業環境問題已經嚴重威脅到我國食品安全,水資源的污染、農藥與化肥的使用是造成農業環境問題的主要因素。我國不僅是化肥生產的第一大國,也是化肥使用的第一大國,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民的化肥施用是粗放式,不夠科學合理,過量施肥反而造成了化肥的利用率過低,化肥流失率的增加,污染了水環境,使農業生態環境失去平衡。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會使用農藥如殺蟲劑、殺菌劑去防治害蟲,但是由于害蟲抗藥性的增加,農民對于這方面又不是特別了解,所以會造成農藥的使用量增加,給生態環境帶來很大的威脅。農藥殘留也影響著食物的安全性,對人體的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2? ?農業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
2.1? ?加強現代生態農業建設
現代生態農業的建設結合了生態學和經濟學的原理,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合理規劃與發展農業,將經濟發展、農業生產與環境保護融合為一體,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率,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在農業發展中,要根據地區的農業資源及經濟發展情況科學規劃與組織農業生產,不僅要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與品質,更要實現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平衡。
2.2? ?發展循環農業
循環農業就是將生產、資源及其廢棄物融為一體,實現農業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農藥、化肥等化學物質對環境的污染,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率。發展循環農業有利于生態環境與農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努力發展循環農業,并不斷利用現代技術去促進循環農業的發展與創新,減少農藥與化肥的使用,保證食物的安全性,讓人們對自己所食用的瓜果蔬菜更加放心,從而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3? ?不斷創新農業科技
為了實現農業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要不斷創新農業科技。近年來隨著我國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選育出了抗性強的品種,減少了農藥的使用,研究出低毒無害的農藥,這些都有利于農業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為了促進農業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要結合人們寶貴的勞動經驗及現代科技技術,不斷創新農業科技,通過調整生態科技去控制害蟲,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農業資源呈下降趨勢,耕地面積及質量下降、水資源匱乏,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農業的發展依賴于生態環境,農業資源與環境失去平衡,會影響食物安全,進而危害人體健康,因此要加強生態農業建設,實現循環經濟,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率,促進農業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收稿日期:2019-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