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港竣
摘 ? 要:延邊是玉米種植較多的地區,該地區由于生產環境以及氣候條件的限制,栽種大多是與玉米一樣需水量較少、也不需要較高溫度的植物。為了滿足需求及經濟發展的需要,近年來,我國一直大力提倡提高玉米的產量,優化玉米的品種。針對延邊地區主要玉米品種的發展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從而進一步對玉米品種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初步的預測,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延邊;玉米品種;發展情況;發展趨勢
延邊地區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種植玉米,能夠完全地滿足玉米種植以及生長的一切需求。據統計,近年以來由于延邊地區土地肥沃,在延邊地區種植的玉米其產量是非常高的且很穩定,玉米的質量也比較好,完全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加上國家的政策支持,延邊地區玉米生產的發展勢態良好,越來越多的居民種植玉米。為了滿足進一步的發展需求,玉米的品種也需要不斷地進行改進。
1 ? 延邊主要玉米品種發展現狀
近年來,由于玉米品種的不斷改進和優化,各地區玉米的產量及適應性變得越來越好,這樣有利于我國農產品的發展。在延邊地區人口、樹木較多,并且屬于溫帶氣候,濕潤度比較高。冬季氣候當地比較寒冷,不適宜種植,但是夏季的氣候非常溫暖,平均溫度也只是在20 ℃以上,僅適合一年一熟制的種植模式,降水量在400~800 mm,只能夠滿足7—9月份的玉米生長條件,但也足夠滿足玉米的生長需要。并且,延邊地區的土壤主要是黑土地,比較肥沃,能夠為玉米種植提供充足的養分。在以前,優良的玉米品種都是由國外引進的,國內品種研發技術較低,沒有優良的品種。然而近幾年來,我國也開始注重農產品新品種的研發,所以玉米的新品種也越來越多。而且,在不斷地進行改良與提高后,由于受到糧食生產需求的變化,以及國家糧食收儲政策的引導,我國的糧食品種優化較為快速。由于我國引進了國外玉米品種以及進行了推廣,且我國科學技術在不斷提升,這就讓目前北方地區的玉米生產進入到一個良性循環之中。
目前的玉米品種已經適應了延邊地區的環境狀況,變為了晚熟的生產模式,并且在生長后期,玉米籽脫水非常快,便于儲存及晾干[1]。
2 ? 延邊主要玉米品種發展趨勢
2.1 ? 提高玉米的耐密性,調整種植分布狀況
在玉米的種植過程之中,玉米稈的抗倒性是非常重要的,要求玉米稈比較粗壯與堅硬。所以在未來玉米品種的研發之中,要注意研發出玉米稈粗壯的品種,這樣才能夠降低倒塌的概率,保證玉米的高產量及存活率。而玉米稈可以比較矮,這樣才抗風刮。原因是在德國及美國地區,玉米的種植產量較好,就是由于玉米稈較矮的品種出現。所以,玉米稈的高矮對于產量來說影響是較大的,矮稈的玉米品種對于未來玉米品種的研發來說是大勢所趨。并且,矮稈的玉米可以在提高玉米單位面積產量的同時,提高單位面積種植量。玉米的種植密度也不能夠盲目地選擇密集性種植,還應該考慮到當地的土地承受能力及土壤的肥沃度,這樣才能夠根據當地的水平,因地制宜地調整玉米種植密度。只有種植適合當地土地狀況的密度,才能夠讓玉米的產量得到最大化提升。如果沒有把握好當地的玉米種植密度,僅僅只是將玉米種植堆砌在土地上,過于密集的話,玉米的產量以及質量都會降低[2]。
2.2 ? 研發出新品種種植,提高玉米單位產量
由于玉米的種植面積有限,為了提高玉米的產量以及滿足人們的玉米需求,就需要考慮如何提高玉米的單位面積產量,保證玉米的質量。提高玉米的單位面積產量,除了依靠肥沃的土地及有營養的化學肥料之外,更加重要的是要培養出單位面積產量高的玉米品種來進行種植。只有品種優化,才可以節約更多的種植成本及生產成本,也可以節省土地種植面積,讓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同時,只有提高了單位面積產量,才能夠滿足當下的需求,也會有利于使用土地來種植一些其他的產品。這樣才可以讓居民的生活變得更好,所以提高玉米品種的單位面積產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玉米的總產量,也便于對資源進行充分利用[3]。
2.3 ? 提高品種的適應性,增加玉米附加價值
同樣的玉米品種,在不同的地區進行種植,所獲得的產量以及玉米的質量也是有較大的區別的。有的地區產量較好,玉米的品質較高;有的地區產量較低,玉米的品質較低。造成這種差異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各個地區的氣候不同,各個地區地表土壤的肥沃度差異較大。氣候及土壤是決定玉米產量及質量的重要因素,但是卻很難改變,這就對玉米的品種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不同的地區,玉米生長的需求不同,因為各個地方的氣候以及土壤的差異,決定玉米生長時需要的水分及養分是不均衡的。有的地區可能缺水,而有的地區可能是缺養分。面對這樣的情況,以前采用的方法就是給予玉米人工的補充營養。這樣操作就加大了玉米種植的人工成本以及資源成本,所以為了更好地對玉米進行種植,提高產量,就需要各個地區根據當地不同的環境狀況進行玉米品種的改良優化,研發出適合本地環境狀況的玉米品種,讓玉米的產量及質量達到較好的水平。所以,對于延邊地區來講,就要研發出適合本地區的氣候,以及環境狀態的玉米品種。因此,提高品種的適應性、增加玉米的附加價值是非常有必要的。
總而言之,由于時代的發展進步,人們對于物質方面的需求有了更高的標準,不再僅僅只是追求數量增長,同時也追求質量提升。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玉米的品種優化是勢在必行的,并且還要因地制宜地進行玉米品種改良,這樣才可以提高延邊地區的玉米產量及質量。
參考文獻:
[ 1 ] 趙久然.超級玉米指標及選育模式[J].玉米科學,2005(1):3-4,9.
[ 2 ] 張志軍,劉文國,張建新,等.吉林省耐密型玉米育種現狀及選育途徑初探[J].玉米科學,2004,12(2):34-36,41.
[ 3 ] 王懿波,王振華,陸利行,等.中國玉米種質基礎、雜種優勢群劃分與雜優模式研究[J].玉米科學,1998,6(1):9-13,28.
(收稿日期:2019-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