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憲敏 盧山 孫亞志

摘? 要:成果導向教育思想源于美國的基礎教育改革,經過數十年的驗證,目前已成為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英國等眾多國家流行的教育思想。文章基于成果導向教育思想,以黑龍江外國語學院的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例,進行了公共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研究,旨在借助成果導向的教育思想優化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設計,確保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切實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關鍵詞:成果導向;計算機基礎;計算機教學
中圖分類號:TP311.1-4;G642?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706(2019)15-0099-03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Based on Results Orientation
MA Xianmin1,LU Shan2,SUN Yazhi1
(1.Heilongjian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Harbin? 150025,China;
2.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Beijing? 100070,China)
Abstract:The idea-oriented education thought originated from the basic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decades of verification,it has become a popular educational idea in many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Australia,Canada and the United Kingdom. Based on the results-oriented education thought,this paper takes the public computer basic course of Heilongjian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and carries out the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public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It aims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design of the public computer basic course with the help of results-oriented educational ideas to ensure the student-centered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guiding role of teacher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y.
Keywords:results orientation;computer basics;computer teaching
0? 引? 言
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培養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重要環節,具有授課對象專業較多、內容重應用和實踐性較強等特點。而傳統的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一直采用教師講解、學生上機實驗和期末考試的教學模式,未能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未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未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因此,適時進行基于成果導向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成果導向的概念
所謂成果導向,是指一種根據學生在未來生活中應具備的能力素質反向設計教學過程及評價標準的教育思想。該教育思想主要強調以下幾點:
第一,想讓學生具備哪些能力,并思考為什么要具備這些能力和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具備這些能力。
第二,學生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還要很好地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并以此判斷培養目標是否達成。
第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分別引導學生獲得初步成功,這個初步成功會激勵學生的后期自主學習,從而使得教師不必再用固定不變的教學方法來教不同的學生。
第四,針對不同基礎和不同接受能力的學生,制定差異化的評價標準,并采用多次評價取代傳統的期末一次評價,從而使得教師能夠及時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方便教師能夠及時對教學內容進行合適地調整。
2? 基于成果導向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2.1? 充分調研
隨著大智移云技術的迅速發展,計算機在各行各業廣泛應用,幾乎所有行業都需要既掌握本專業知識又具有較強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工作人員,以適應當今社會高度信息化的需要。因此,具備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早已成為現代高素質信息化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為了使得培養的學生能夠更好地符合當今社會高度信息化的要求,進行了大量的社會調查和企業調研,通過企業用人單位訪談、企業職工訪談、兄弟院校調研和本校學生訪談,充分了解企業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企業實際崗位的計算機使用情況,兄弟院校開課情況和教學資源,以及學生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期望,深入分析了畢業生應具備的計算機應用技能。
2.2? 分析課程地位
根據調研發現,計算機是各行各業開展信息化工作的基本工具,因此,當代大學畢業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崗位需求。而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大學各個專業都開設的必修公共課之一,具有涉及面廣、影響大和實踐性很強等特點,該門課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信息素養的高低。因此,計算機基礎課程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應基于成果導向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切實加強該課程的建設研究,從而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進而使得畢業生能夠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
2.3? 明確課程目標
基于成果導向思想,根據調研分析結果進一步明確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為:使學生能夠深入了解計算機軟硬件、辦公信息化和網絡等基本概念,能夠深入理解計算機開展數據處理工作的一般過程,能夠熟練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能夠熟練使用常用的辦公軟件,能夠安裝打印機、共享打印機和使用打印機,能夠組建和維護簡單的辦公網絡和家庭網絡,能夠借助網絡檢索信息、搜集信息和發布信息,能夠借助常用的殺毒軟件及防火墻保護計算機的安全。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計算機安全防范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減少計算機環境污染,避免計算機犯罪。
2.4? 優化教學任務
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緊跟時代步伐借助成果導向的教育思想,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采用任務驅動方式授課,對每節任務進行了進一步優化及重組,優化及重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第一,計算機基礎知識部分。該部分主要介紹計算機的發展與應用、計算機的硬件組成、計算機數據處理基礎和計算機軟件組成等。
第二,操作系統部分。該部分主要介紹Windows操作系統的概述、界面組成、基本操作、文件管理、系統設置和資源共享等。
第三,Word部分。該部分主要介紹Word的簡介、界面組成、基本操作、常用排版技術、高級排版技術、表格操作和圖形操作等。
第四,Excel部分。該部分主要對Excel進行了簡介,介紹了其界面組成、基本操作、函數使用、數據計算和圖表制作等。
第五,PowerPoint部分。該部分主要對PowerPoint進行了簡介,介紹了PowerPoint的界面組成、基本操作、演示文稿的編輯與美化、動畫設置和幻燈片切換及播放設置等。
第六,網絡部分。該部分主要介紹網絡的基礎知識、局域網介入、瀏覽器的使用、利用郵件客戶端接收及收發電子郵件、簡單網絡組建和共享打印機等。
根據計算機課程性質,確定考核方式為機考,成績評定包括平時成績50%+期末考試50%,平時成績主要包括:課堂表現成績20%+課堂測試80%(包括4個階段測試,每個測試占20%),主要考察學生的課程出勤、參與性、主動性及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班額在60人左右,以某個任課教師所教2018級大一新生3個班級181人為例,對其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進行統計分析,對比圖如圖1所示。
從平時成績分布情況分析可知,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方式學習的學生平時成績基本呈正偏態分布,處于良好(80-89分)分數段的人數較多,學生成績理想。反映出學生課堂的參與性高,課程學習效果好。
從學生期末成績情況分析來看,不及格(<60分)以下人數最少,從學習成績的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平時知識掌握好的學生期末成績相比也高,總評成績可以反映平時學習的效果。
2.5? 編寫教材
教材是教師教學和學生自學的重要工具,優秀的教材能夠更好地助力學生成長。在編寫教材時,不僅要從前瞻性出發,還應著重考慮實用性,根據當今社會高度信息化的需求及時調整教材結構和具體內容,并運用新媒體技術呈現教材內容,才能編寫出滿足成果導向的教學模式的優秀教材。因此,黑龍江外國語學院公共計算機教學團隊根據教育部新的精神,圍繞課程目標,結合企業實際崗位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針對畢業生應具備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整合MOS、ICT和BAP等國際認證要求的計算機相關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同時考慮授課對象的學習能力,編寫了《MOS/BAP國際認證標準教程——Microsoft Office Specialist 2010》。該教程從使用者的實際出發,較好地遵循了授課對象的認知規律,基于成果導向,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并大量運用了現代信息技術來彌補紙介質教材的不足,例如:教材為每個操作任務匹配了一個二維碼,使得學生能夠通過手機掃碼來觀看教學視頻,從而方便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后自學。
2.6? 改進教學模式
以成果導向教育思想為基礎,結合現代教育手段開展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與時俱進建立了計算機基礎課程網絡教學平臺,利用微課和翻轉課堂等現代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興趣,提升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自主性,真正意義上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2.7? 以賽促學、以證代考
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主性,以國際及國內與信息素養相關的比賽來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以國際及國內計算機應用相關的證書來代替考試?;诠灿嬎銠C基礎課程OBE的教學改革,通過設定學生學習成果、培育學生學習成果、評價學生學習成果、改進課程與教學等環節,實現從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轉變、從學科導向向目標導向轉變。公共計算機教學團隊每年面向全校學生組織全國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與信息素養大賽、微軟辦公軟件國際認證考試及MOS全國總決賽、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等,在比賽或認證考試中獲得證書的學生可以免修當年的公共計算機課程,以2018-2019第2學期為例,在“高級辦公軟件應用”課程中,共53人因為獲得微軟辦公軟件國際認證證書而免修課程,132人因為獲得全國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與信息素養大賽資格證書而免修課程。通過獲得資格證書和大賽獲獎等成果考核評價,實現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個性化評價。
3? 結? 論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培養大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課程之一,為了更好地培養大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文章進行了基于成果導向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文章以黑龍江外國語學院為例,根據成果導向理念,針對企業崗位對畢業生的能力需求,優化了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有效增強了學生的計算機實踐操作技能,使得畢業生能夠更好地滿足社會需要。
參考文獻:
[1] 眭莉.基于“OBE導向+‘階梯式’實踐育人”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初探——以常州工學院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為例 [J].常州工學院學報,2017,30(2):69-72.
[2] 曾翰穎,劉霖,吳經志.OBE理論視角下“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革 [J].韶關學院學報,2019,40(2):96-99.
[3] 馬憲敏.以“學科競賽”驅動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研究 [J].現代信息科技,2019,3(2):92-93+95.
作者簡介:馬憲敏(1979.12-),女,漢族,山東日照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大數據、軟件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