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穎
摘 要:本文探索了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多途徑分層教學模式,包括微課介入模式、教材優化模式和平臺交互模式,將傳統教學手段與信息化資源、工具高效結合,因材施教,真正實現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分層教學改革,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分層教學;計算機基礎;微課;教材;交互平臺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9-050-1
分層教學的核心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關鍵是對學情有準確的把握。將分層教學有效運用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采取互動自主的教學模式,完善與提高教學評價,實行因材施教、分類指導,才能夠應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引導學生更個性地發展與成長,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機能力,滿足就業市場的需求,為社會培養更多具備計算機能力的優秀人才,也才能使學校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結合我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分層教學現狀,談以下幾點實施舉措。
一、引入微課資源,介入分層教學
“微課”,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的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課程資源。微課的教學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視頻,以及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等。微課的主要授課對象是學生個人,授課形式是一對一,授課的優點是可以解決集體授課時遇到的困惑問題,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在任意時間、地點,通過臺式機、筆記本、平板電腦、手機等選擇反復觀看、操作、揣摩,鞏固,幫助學生主動探究、理解疑難點。同時在單個微課的基礎上,著力重點打造微課程,將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知識點碎片化,并有效拆分、整合、重組,注入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設計,系統地將各個知識點滲透到課程教學中,從而取得較好的實際應用價值。由此可見,將這個教育界日趨關注的新的契機與興奮點切入到分層教學是非常必要的。通過微課分層教學打破傳統的分層模式(即將學生按基礎分為優、中、差三層),照顧了學習基礎比較差的學生的尊嚴,拓展了基礎好的學生的知識面,真正實現了深層次的分層,從而也更受學生歡迎。
二、完善教材體系,優化分層教學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教材的選用,素材的選取,知識領域的開辟,教師起決定性的作用。教師可根據教材內涵特點及學生差異,設置不同的教學、評價目標,實施分層教學,充分展示教學內容的層次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現有教材及時補充校本或輔導教材,也可以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注重教材內涵在學生學習上的“動態生成”作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材例題的空間,對練習可做適當改編,由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做。同時可以將教材與建設好的微課程資源合理整合,通過掃描二維碼、登錄指定網站的方式,將紙質教材與電子教材互補結合,分步階段學習,動靜結合,相得益彰。完善計算機基礎的整個教材體系,遵循教材的探究性、互動性、開放性、生成性四大要素,靈活運用,實施有效分層教學,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發展空間。
三、搭建交互平臺,創新分層教學
1.開展“教”“學”互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有定規、貴在得法”。從學情的知識、能力和動機態度三個維度進行分析,教師有針對性教學,明確學生的知識系統,分析其學習知識和技能的認知性學習能力,還包括交往、同伴互助等學習的能力,而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態度,對學習效果具有或增強或削弱的作用,間接地影響著認知過程。常規的是通過問卷法、觀察法、資料分析法、測驗法,從知識、能力和動機態度方面,完成了學科學情調研分析、測試情況分析等。但是學生的思維是形象的、多元的,學生的情感更是豐富的。教學過程在動態變化,再加上學生各不相同的個性,因此常常會隨機造就許許多多的生成性問題。為了及時把控這些動態生成性問題,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情,我校通過搭建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莫愁微課堂”,利用現在校園中已經廣泛普及的智能化手機動態實時地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通過平臺中的“學習圈”、“微練習”、“微測試”等方式,使教師對學生想法、學習情況等學情中的主要動態因素能夠較為準確有效的把握,留給學生自我展示交流的空間。同時通過學習過程中的“搖一搖”等方式有效激發學生結伴學習、互幫互助的濃厚興趣。
2.完善評價機制。
依托“莫愁微學堂”的學生學習平臺、“微學達人”評比等,以多元智能理論為基礎,對學生進行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全面衡量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果;借助于大數據的采集和挖掘,分析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分層分類推送與計算機基礎課程相關的熱門信息等。通過將信息化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管理機制深度融合,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最合理地調配各種教學資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效掌控整個教學的節奏,實現以學情定教情,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分層教學得以實現。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職業學校一門必修基礎學科,針對學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采取以上三種多途徑分層教學模式,以現代信息技術為重要手段,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分層實施,有效啟發了學生思維,增加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提高了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培養了學生的集體參與能力和協作能力,提升了學生學習主動性與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傳宇.微課介入中職“分層教學”(助學環節)的設計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08).
[2]徐振華.合理整合教材,實施有效分層教學[J].考試周刊,2011(86).
[3]吉亞軍.互動式分層教學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改革[J].亞太教育,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