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金蘭
【摘要】 ?在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選取的生活情景里,學生思考、研究情境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可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教材新修訂的輔助文“相關鏈接”豐富了有關經驗和感性的材料,提供了鮮活的生活情景,能更好地啟發學生的思維和調動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所以善用輔助文“相關鏈接”,有利于展現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助推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筆者在經濟生活二輪復習課堂教學實踐中利用教材新修訂的輔助文“相關鏈接”進行了“啟動問題鏈”和“建構思維導圖”的嘗試。典型而生活化案例情境的“相關鏈接”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學生主動搜集資料、尋找答案、澄清概念、領會知識的意義,展示學科思維與技能,領會了學科獨特魅力價值。針對新教材增加的時政熱點知識而設計的輔助 “相關鏈接”,充分揭示知識的發生過程,為學生學習新知識提供準備,有利于學生主動知識建構,有效遷移應用,提升思考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科獨特的思維方式,實現深度學習,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 ?輔助文 相關鏈接 學生問題意識
【中圖分類號】 ?G633.2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3-145-02
所謂核心素養是指“個體在面對復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境時,能夠綜合運用特定學習方式所孕育出來的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結構化的學科知識和技能,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內的動力系統,在分析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性品質。”在政治學科教學的生活情景中,不是簡單的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與解決,而是強調在思考、研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綜合性品質。從理論上看,由于核心素養代表學生的軟實力,可以從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從學生發現問題和構建問題的能力來進行考察。可見不重視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而談學科核心素養,是不切實際的。
提升學生問題意識,助推學科核心素養又該從何入手呢?表明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證據,來自學科內容的“使用”,更要看運用學科內容的過程。故在經濟生活二輪復習中嘗試從調用學生既熟悉又陌生的輔助文“相關鏈接”入手。輔助文本就旨在調動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切實解決學生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自然而然提升到抽象原理、概念的高度,進而完善學生自身的認知結構,即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輔助文的“相關鏈接”是對事例、資料、數據的引證和表述,特別教材新修訂的“相關鏈接”做到了與時俱進,豐富有關經驗和感性的材料,實現新舊知識的聯系,啟發學生的思維和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所以在二輪復習中善用輔助文中的“相關鏈接”,既能檢驗一輪復習考點掌握情況,便于開展熱點考點的專題化復習,又能提升學生問題意識,助推學科核心素養落地。本人在經濟生活二輪復習課堂教學實踐中利用新教材新修訂的輔助文“相關鏈接”進行了“啟動問題鏈”和“建構思維導圖”的嘗試。
一、啟動問題鏈,一石激起千層浪
詩人歌德說,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常青。典型而生活化案例情境的“相關鏈接”最容易激發思維碰撞,大可就地取材,為我所用。如最新版經濟生活教材p7“相關鏈接”:“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銀行計算機網絡化的實現,出現了依托信息技術與電子計算機進行貯存、購買、支付的“電子貨幣”,涌現出各種新的支付方式,如刷卡機刷卡、手機掃描支付、銀行柜員機轉賬支付等。人們越來越多地借助日益發展的信息技術便捷地完成結算業務,紙幣使用明顯減少。”就此“相關鏈接”,教師可以設置問題激發學生提出補充問題,再以問題導向激發思考。正因為它貼近學生貼近生活,教學實踐教學中很快形成了以下問題鏈:數字貨幣是電子貨幣形式的替代貨幣,相比于紙幣,數字貨幣有何優點?有人說數字貨幣的優勢已讓我們進入無現金時代,你怎么看?支付數字貨幣使用的“移動支付”帶來了個人信息泄露和金融風險,可以怎么解決呢?
在認識類的問題上:“數字貨幣是電子貨幣形式的替代貨幣,相比于紙幣,數字貨幣有何優點?”學生基于生活經驗和學科基礎知識調用開始了“頭腦風暴”。相比于紙幣,數字貨幣優勢明顯,有學生從發行角度講能節省發行、流通帶來的成本;也有學生從支付結算的角度說提高了交易或投資的效率,提升經濟交易活動的便利性;還有從數字貨幣的透明度來看的,央行可準確追蹤數字貨幣流向,對貨幣交易安全也有保障。
在分析類的問題上:“有人說數字貨幣的優勢已讓我們進入無現金時代,你怎么看?”針對問題,學生展開思辨,從不同角度發表了有不同意見的,知識越辯越明,最后達成統一認識。大家認識到數字貨幣的出現是紙幣被替代成為可能。數字貨幣不同于虛擬世界中的虛擬貨幣,它能被用于真實的商品和服務交易,仍然可以表現商品價值,其發行必須受貨幣發行規律的制約,屬于法定貨幣。雖然數字貨幣的發行方式目前仍在研究之中,但是紙幣被新技術、新產品取代是大勢所趨。由于中國人口太多、體量太大,發行數字貨幣的時間表依然沒有確定。因此預測,數字貨幣和現金在相當長時間內都會是并行、逐步替代的關系。到數字貨幣時代真正到來時,人們身上帶的現金會越來越少,旅行越來越安全,扶貧越來越精準,腐敗越來越難以遁形,而小偷也越來越難當。
在解決類的問題上:“支付數字貨幣使用的“移動支付”帶來了個人信息泄露和金融風險,可以怎么解決呢?”。學生籌謀劃策,集思廣益。學生能針對主題綜合調用知識為移動支付保駕護航,如加快科技創新,以科技進步提升信息安全和金融安全保障水平;健全社會信用制度,建立健全失信懲戒機制;運用行政、法律等宏觀調控手段加強監管,加強信息系統安全和金融安全管理等。
可見,由“相關鏈接”引發的問題鏈引導下,學生不是被動消極的知識接受者,而是積極的主動的知識的探究者,正如布魯納所說:“教師的主導作用是要形成一種使學生能夠獨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注重問題意識,使學生逐步形成善于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善用相關連接,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在問題意識的驅動下,主動搜集資料、尋找答案、澄清概念、領會知識的意義,展示出學科思維與技能,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二、建構思維導圖,實現深度學習
教材新增了“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知識,一起增加的還有輔助文的“相關鏈接”,挖掘此輔助文“相關鏈接”的內涵,對提升新知識的認知有重大意義,可誘導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在能力,主動的知識建構,有效的遷移應用,提升思考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實現深度學習。
經濟生活教材修改的“相關鏈接”p92如下:“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以供給側改革為主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性調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使供給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物質文化和生態環境等美好生活需要,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深挖此“相關鏈接”學生將清晰供給側改革的必要性與重要性,還可以認識思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具體舉措。但要求教師利用具體情境,細化問題并追問思維過程,帶領學生合作探究。
啟用教材修改的輔助文情境:“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者對高品質農產品、高端制造品和高質量服務的需求更加強烈,但國內還不能很好地滿足消費者對這些美好生活的需要,導致越來越多的優質農產品需求、高端制造品需求、高質量服務需求轉向海外市場。”提出問題:為什么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教學實踐中不失時機的追問學生“供給是屬于生產端,有效供給僅僅屬于生產端嗎?”意在揭示知識的發生過程,啟發誘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運用。最后要求小組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示自主構建成果。
有生活情景的直觀體驗,經教師點撥、學生鉆研后,不難根據“相關鏈接”提示的“滿足需求”和“解放生產力”,進而捉住“供需對接”與“提質增效”兩個關鍵點,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完善并形成觀點,展示時呈現了清晰的思路、導圖與關鍵詞。關于滿足需求的意義:①總的來看,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②具體來看,減少低端和無效供給,擴大中高端和有效供給,可以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滿足人民多樣化的中高層的需求;關于促進生產的意義:①從當前看,通過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創造新供給,打造發展新引擎,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②從長遠看,實現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關于“怎么辦”對應的具體舉措的思維方式亦然:①從需求端思考,深入研究市場變化理解現實需求與潛在需求,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②從生產端入手,重點是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著力提升整個供給體系的質量,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有效供給的質量。期間令人驚喜的是學生在構建思維導圖時,展示了知識遷移的能力,在建議類提問中想到“從主體出發”,企業和政府齊發力。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思維面得以拓寬,形成主體性認知的提升,結合政府助力實體經濟相關舉措,也是助力供給側改革的舉措。政府方面,減稅降費降企業稅收負擔與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融資成本;政府激勵鼓勵創新,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要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等。企業方面,必須提質增效,要增強內生動力,提升全要素生產力,提高潛在增長率。到了最后教師再特別補充與提升,在自己深度思考的基礎上,學生能迅速理解教師的補充并完善自己的思維導圖。
可見整個過程中,學生整合聯系、主動建構、深度思辨,不但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知識有了全面的認識,也對之前很多的知識有了全新的認識。這得益于“相關鏈接”的潛在提示,更得益于老師與同學一起經歷了知識發生過程。教師善于結合“相關鏈接”充分揭示知識的發生過程,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形成的必要前提和準備,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知識遷移運用的能力,鍛煉學科獨特的思維方式,實現深度學習,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總的來說,輔助文的相關鏈接能為學生提供了思考、交流、提問的平臺,我們應做一個有心人,嘗試剖析其內涵和特征,明確其功能定位,借助這個平臺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的鉆研探究,營造其獨立思考、自由發展的良好環境,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而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落地。
課題編號:GDXKT7753
[ 參 ?考 ?文 ?獻 ]
[1]朱明光.《關于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思考》.
[2]崔瀟.《思想政治核心素養培育探究》.
[3]宋麗娜.《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輔助文的類型分析及在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4]陳紅霞.《經濟生活》教材中輔助文的教學運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