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存妹
【摘要】 ?班主任作為德育工作重要的引導者,承擔學生德育教育是其職責所在,班級管理需要班主任將其滲透到日常班級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從思想到行為,對學生進行引導。
【關鍵詞】 ?班規 權利 示范 引導 獎懲 樂觀 向善
【中圖分類號】 ?G635.1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3-196-01
美國著名教育家海姆·吉諾特曾言,教師在課堂上起決定性作用,“作為一個教師,我擁有讓一個孩子的生活痛苦或幸福的權力。我可以是一個實施懲罰的刑具,也可以是給予鼓勵的益友,我可以傷害一個心靈,也可以治愈一個靈魂”。海姆·吉諾特的話體現了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對學生品行培養的重要性。班主任作為德育工作重要的引導者,承擔學生德育是其職責所在,我從事班主任工作二十余年,總結出以下幾點心得:
一、制定班規、讓學生行使主人權利
一個班級猶如一個大家庭,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一個班級必須要有一套完善的班級制度來管理。在制定班規時,讓大家一起來參與班級的建設,民主制定班規,在班規的執行過程中人人平等,做到公平、公正。督促孩子們做好各項常規工作,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的輿論,不良現象有人抓的風氣。魏書生說過一句話“堅信每位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學生的助手。”所以,維持好這種互助關系,同樣也能使雙方得到尊重,取得進步。
在班級管理中應該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并且要把班級中的所有工作分類來做。讓學生時刻認識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是學習的主人,更是班級的主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承包的“責任田”。如,輪流承包的有:擔當“值日班長”,抄寫“每日格言”、“早課領讀員”、教唱“每周一歌”等。固定承包的有:收發各學科每日作業、檢查學生日記、檢查儀容儀表等。總之,每名學生都有自己“說了算”的田地,都是主人,都有機會行使主人的權利,都能體驗到自己的價值,每一位孩子的潛能都能得到不斷的發掘。這樣班集體中每個人都有做主人的感覺,形成主人翁意識,參與到班級管理和班級建設中去,以此形成良好的班風。
二、示范帶頭,直觀引導
大教育家烏申斯基曾有過這樣一段話:“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學生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形之中會成為幾十個孩子的榜樣。因此,我們老師要言行謹慎,在班級工作中我時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從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的學生。我曾經在一次班會上鄭重地向全班同學承諾:“孩子們,向我看齊!”就拿“師生問好”這一最簡單的禮儀習慣來說,我首先把“見到老師先問好”變為“見到學生要問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培養學生的禮貌習慣,學生看到自己的老師居然向他們主動問好,他們很快就學會了。每一次的班級大掃除,我不是站在現場“指揮”,更不是坐在辦公室里“遙控”,而是和學生一起揮汗如雨。老師這樣,學生會不認真打掃嗎?在教室里或校園中,我只要看見地上有紙屑,都會主動彎腰撿起來。還把喝完水的塑料瓶拿到工具房積攢起來,孩子們見老師如此,也都紛紛效仿,甚至有的學生在上學的路上看見塑料瓶也不忘撿回工具房。這一行為,一周也能賣幾元錢。我利用這些錢購買一些獎品獎勵孩子。所有這些,不就是榜樣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嗎?
三、創意獎懲
激勵策略要注重適當獎懲,在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或出現不規范德育行為時,教師可適當的給予懲罰,比如剛開學時,有孩子愛帶零食到學校吃,一開始我對他提出批評,要求改正,效果不明顯,針對這種情況,我在全班提出要求:凡是帶零食到學校吃的,要請全班同學吃。我班有個叫何詩琦的孩子,平時總愛帶餅干、糖果等零食到學校吃,我發現情況后,及時對其進行教育,并爭取家長的支持,在家長的配合下,用她自己的零花錢給我班同學每人買了一個棒棒糖,后來再也沒人帶零食來學校吃,杜絕了學生帶零食來學校吃的現象。在學生表現較為良好時,在學生德育評價表上加蓋印章作為獎勵記錄,集到一定數量,可以換取孩子們喜歡的小獎品,進步明顯的孩子可以擔任小組長、紀律委員等職務,以此鼓勵。孩子的積極性高了,班級的班風也跟著好轉了。
四、引導孩子樂觀、向善
作為一名班主任,遇到問題,一定要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師,才能培養出一群心理健康的學生。有一年,我們班教室剛好在廁所旁邊,上課時總能聞到異味,孩子們對此紛紛抱怨。一開始,我就給孩子們講了一個簡單的小故事:兩個秀才進京趕考,當他們在路上時同時看到一副黑乎乎的棺材,但是兩位秀才的想法卻不同,一個認為是倒霉,結果他在考試中文思枯竭,名落孫山;另外一位秀才認為棺材、棺材就是升官發財,有了好的心理暗示,他在考試中思如泉涌,最后果然一舉高中!
我用簡單的故事告訴孩子們:遇到問題時,千萬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影響我們情緒的是我們對事物的看法,而不是事情的本身。接著,我又引導孩子想想離廁所近的好處,孩子們紛紛說:“離廁所近,同學上廁所方便!離廁所近,不用跑那么遠!”然后,我又引導孩子說:“我們能不能把廁所的臭味變成香味呢?”孩子們一聽,都大笑起來,然后紛紛想辦法,各抒己見。最終,我根據孩子們的建議,安排每天一組兩次輪值沖洗廁所,由廁所“所長”專門跟蹤負責,有孩子還帶來空氣清新劑、檀香等去除異味。至此,“廁所問題”得以解決。相信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孩子們也不會忘記時刻保持樂觀、向善的心態,積極地迎接生活的每一天。
總之,班級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成效的,需要班主任將其滲透到日常班級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從思想到行為,對學生進行引導,長此以往,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參 ?考 ?文 ?獻 ]
[1]海姆.吉諾特《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2]魏書生.《如何當好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