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的杜江濤是一名公交司機,每當他看到有老弱病殘孕上車時,都會要求車上的年輕人讓座,無人讓座就不啟動車輛。老弱病殘孕坐穩了才開車。有時上下班高峰期車內座位已滿,沒人給老弱病殘孕讓座,杜江濤會與滿車乘客“僵持”,最長一次停了差不多10分鐘,等到有人讓座了才發車。此舉引發爭議。
盡職盡責的表現——有人說,對于公交司機來說,有責任保護好乘客安全,而如果老弱病殘孕等身體弱勢者沒有座位可坐,在這種情況下開車,就可能造成他們摔倒,從而導致他們因此受到傷害。公交司機對乘客進行提醒,要求大家坐好扶穩,要求大家給有需要的乘客讓座,是盡職盡責的表現。
過猶不及——有人說,這位司機的初衷甚好,但“無人讓座就不啟動車輛”,顯然是利用自己的“特權”侵犯了大多數乘客的正當權益。每個人都有辛苦勞累、身體不適的時候,公交司機的確可以提醒乘客給有需要的人讓座,但“強行倡導”顯然是過了。
需厘清權利邊界——有人說,給老弱病殘孕讓座,是一種美德,可倡導,不可強求。要倡導禮讓精神,要弘揚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首先需要公眾能夠兼具權利意識與法律意識,要懂得尊重他人的合法權益。只有先厘清權利邊界,讓各方懂得通過理性而合理合法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才可能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增強禮讓精神。
(綜合《潮州日報》《今晚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