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都來到荷蘭生活的這些年里,常有國內親友問我,國外的建筑工程是不是進度特別慢,效率特別低?粗一看,似乎確實是這樣。
在荷蘭,為了控制環境污染和噪音,所有建筑工程都要辦“環境許可證”才能開工,會產生多少垃圾和建筑廢料,開工前就要預算和申報,制訂專門的建筑垃圾分類、回收及處理方案。工地得備有塵土過濾設施,以防建筑灰塵過度擴散,影響周圍居民。
對建筑噪音的控制尤為重要。工地不允許一天到晚不停地夯地,或是發出不間斷的敲擊聲。荷蘭規定:建筑公司要提前通知附近住戶,在哪天哪個時段會出現巨大分貝的建筑聲,持續時間根據分貝不同,有細則規定不能超過特定時間(如30分鐘),否則要做隔音設備把聲音降到噪音污染標準以內。
任何城市建設都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人們能做的只是盡量把這種影響減小而已。荷蘭基本的做法是,提前告知居民,并提供替代方案。比如施工會對出行和路面有何影響,該如何應對等等,都會提前通知到戶,不給人們的生活造成太大的不便。
荷蘭很少全面封路進行建設,大多數時候,路面都是一半封閉一半使用。就算全封閉,時間也很短暫,一般以小時計。高速公路維修時,封路時間會久一些,但在封路點20~30公里開外,就會不斷有提示,并告知替代路線;而且維修時間大都安排在車流量較小的周六或周日凌晨1~3點。
(摘自《成都商報》 魏蔻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