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姍姍 霍晶
【摘要】跨文化外語教學理論和實踐應該充分結合。而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就是要從實踐出發,突出實踐研究并堅持實踐導向,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反思、體驗真正理解跨文化理論知識,把跨文化培養真正還原到課堂,還原到實踐活動。本研究通過以討論、案例分析、模擬等方式改進跨文化培養的教學實踐,力圖給學生搭建腳手架,使其經歷從體驗到反思,最終達成提高跨文化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關鍵詞】跨文化教學;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沈姍姍,霍晶,東北林業大學。
一、研究目的、意義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的要求,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競爭的國際化人才。”語言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互相促進,密不可分。培養學生的跨文化能力是大學英語課程面臨的挑戰和責任。本研究意在通過大學英語課中的跨文化教學實踐探索跨文化能力培養模式,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推動教改的深入,培養能夠具有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能力的人才。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有關跨文化交際能力(ICC)的理論體系通常分為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流派和跨文化交際學流派。前者主要包括Hymes(1972),Canale&Swain(1980),Bachman(1990)的交際能力理論和Byram(1997)為外語教學構建的模型,后者主要包括Gudykunst(1994)、Spitzberg(2000)和Samovar&Porter(1995)等的跨文化交際理論。近年來,研究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理論框架有從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理論為框架轉化為結合跨文化交際理論的跨學科研究的趨勢。
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理論影響力比較大的為Byram和Spitzberg的理論。Byram構建了一個跨文化交際能力模式,該模式由知識、技能、態度和性情、行為取向構成,語言能力、社會語言能力及語篇能力與這些構成因素結合才能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且它們之間是互動的關系。Spitzberg對跨文化交際能力作了如下界定:“跨文化交際能力廣義地說可以理解為這樣一種印象,即這一行為在某一特定的語境中是恰當和有效的。”Spitzberg和Cupach提出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三要素理論影響較大,三要素分別指動機、知識和技能。
回看國內的研究,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外語屆就引入了跨文化交際這個概念,并嘗試在外語教學中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胡文仲、高一虹(1997)、賈玉新(1997)、文秋芳(1999)、王振亞(2005)、張紅玲(2007)、孫有中(2015)等都出版了學術專著探討外語教學中跨文化能力的培養。此外,許多的國內研究者都構建了自己的ICC理論模型,如高一虹(2002)、畢繼萬(2005)、孔德亮、欒術文(2012)、許力生、孫淑女(2013)、張衛東、楊莉(2013)等等。然而ICC的模型構建呈現多樣化的同時足夠深入的探討并不多見。目前國內學者能夠達成的共識是跨文化交際能力包含認知層面、感情(態度)層面和行為方面的能力(胡文仲,2013)。
國內的跨文化培養主要在外語教學的領域展開。其中不乏優秀的跨文化教材問世。然而跨文化外語教學仍處于引進多、創新少的初級階段,真正符合中國外語教育特點的本土化研究缺乏,重復性研究比較普遍。此外,目前許多研究成果還沒有有效的應用于教學實踐。
三、跨文化教學的行動研究
本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如何通過大學英語課程課堂及第二課堂提高學生的文化敏感度、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能力。研究對象為東北林業大學非英語專業一年級203名本科生。研究通過教師日記,訪談,錄音,錄像進行,為期一年。根據本次行動研究,筆者對自下而上的跨文化教學模式總結如下:
1.課上展示體現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筆者要求學生進行自選題目的課上展示,203名學生共完成398次有效課上展示,其中設計外國文化內容達到55%,大多為國外電影介紹,偶像介紹,這其中歐美文化占大多數,另有少數日韓文化,較少其他國家背景文化,這說明語言和地域對文化了解興趣占了很大作用。介紹本國文化的達到28%,大多為介紹家鄉,歷史人物事件等等,其余沒有明確的文化地域分布。整體體現出學生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意識和文化對比意識。而外國文化話題選取與英文水平也呈正相關。
2.案例分析和小組討論有助于增加跨文化能力:通過按照地域劃分小組,保持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對各種文化話題及案例的討論使學生明白跨文化的普遍性,比如不同地區的方言,早餐和習俗價值觀等的不同,小范圍的跨文化也讓學生明白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以及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3.教師應善于挖掘教材的文化價值。教師應注意如何引導學生對比中西方文化,構建跨文化身份以及如何把跨文化培養和思辨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
4.重視課堂交際:通過課堂對話,實現師生交際,生生交際,通過模擬情境直接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楊桂華,趙智云.培養跨文化能力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實踐研究[J].外語界,2018(03).
[2]尤澤順,林大津,陳建平.MTI“跨文化交際”教學模式:跨文化語篇分析視角[J].外語界,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