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中國是農業大國,耕地面積大和農村人口多。作為中國的鄰國日本農產品進口需求大,中國一直是其第一大農產品進口國,可在2007年后,日本實施了嚴苛的農產品及其加工制品的檢驗程序,質量標準提高,極大影響了中國農產品的出口。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農產品出口屢次受到發達國家所設立貿易壁壘的碰壁,本文試圖通過研究綠色壁壘,給中國相關的產業或企業提供建議和政策。
關鍵詞:綠色貿易壁壘 農產品對外貿易 日本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業的發展就有目共睹,中國擁有廣闊的耕地面積,全國農村人口58972.6萬人,至2016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363.4元,農業決定著國家命脈。中國農產品2018年進出口金額為2,164.7億美元,同比增長8.3%。中國農產品出口793.2億美元,同比增長5.6%。中國農產品進口1,371.5億美元,同比增長10.0%。這些年來,中國農產品的出口影響著對外貿易,同樣也反作用于農產品出口,實現同步增長。
在國際貿易中,為了保護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相關產業和生態環境,一些國家和地區以產品質量、環境污染、危害人類健康等標準限制其他國家的商品進入本國市場,以達到保護本國相關產業和生態環境的目的。綠色貿易壁壘作為一種新的非關稅壁壘,已逐漸成為各國開展國際貿易的重要工具。這些發達國家利用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環境保護標準和科技水平上的差異,制定了復雜的貿易保護法律和標準。
中國農產品及加工制品出口供銷于日韓歐美亞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的人口和需求量都很大。發達國家對農產品要求苛刻,檢測嚴格,手續復雜,巧妙運用了綠色貿易壁壘合法合規手法隱蔽的特點。中國屬于發展中國家,科技水平發展緩慢,對環保的標準要求離發達國家還有一定距離,在農產品及其加工制品的過程中不免含有不利于健康的成分,相當一部分的農產品出口被貿易壁壘拒之門外。
本文希望通過分析中日兩國農產品貿易現狀,建立引力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尋找日本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影響因素,來制定中國政府的應對策略,這也為中國農產品在今后的國際貿易中如何消除綠色貿易壁壘帶來的影響有積極建樹。
二、現狀
(一)中國農產品出口現狀
1. 占世界農產品國際貿易的比重
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離不開對外貿易的持續增長,從另一方面也支撐了對外貿易的擴大。中國農產品出口占世界農產品出口的比重從1980年的1.5%上升到了2018年的4.3%;中國農產品進口占世界農產品進口的比重從1980年的2.1%上升到了2018年的7.8%。
2.出口產品結構
雖然我國農產品大多數為未加工產品,不過加工制品的出口量也在逐漸增加,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商品結構在呈現不斷優化的趨勢。2018年水產品及其制成品出口為215.6億美元,蔬菜水果類出口為238.4億美元。
3.主要出口市場
中國農產品出口市場主要是面向亞洲、歐洲和美洲,其中亞洲的日本是中國第一的出口市場。2018年,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前五市場分別是:日本、中國香港、美國、韓國、越南。分大洲來看前三市場分別是亞洲占比64.53%,歐洲14.47%及北美洲占比11.89%。2018年中國對日本農產品出口達到107.4億美元,居全球第一。
(二)日本農產品進口現狀
1.農產品進口食品貿易逆差大,自給率低
從 1976 年到 2018 年,日本多種農產品自給率逐漸下降,除大米、蔬菜、肉類、雞蛋、牛奶和乳制品有超過50%的自給率,其他農產品如小麥等自給率都不足50%,有些甚至低于10%。
2.設置嚴苛綠色貿易壁壘
為保護本國農業發展,日本政府提高了農產品的檢測標準。自2007年起,日本的農藥殘留標準數猛增至53862個,這也與日本農業人口和耕地面積雙重下降不無關系。設置了嚴苛的綠色貿易壁壘,一方面阻礙了不發達國家的農產品出口,一方面想促進本國的農業發展。
3.對特定國家和地區的依賴度較高
日本由于其地形限制,農產品主要依靠進口,并且進口國主要源于中國、歐美等大國地區。對特定國家的依賴程度較高,這些國家和地區占據了日本進口農產品的大部分比重。
三、實證分析
建立引力模型: lnF= ln C0 + C1lnGDPJ + C2lnGDPC + C3lnT + C4lnRE
其中,F代表日本、進口國與中國在一定時期內的貿易量;GDPJ是進口國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GDPC是出口國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T為進口國與出口國農藥殘留標準量之比;re為兩國貨幣匯率。C0、C1、C2、C3、C4為常數項。
此外對5組變量進行取對數處理,得到 LNF、LNGDPJ、LNGDPC、LNT、LNRE。
(一)數據的平穩性檢驗
為保證被檢驗數據具有平穩性,在進行協整分析之前首先對數據進行ADF單位根檢驗。
檢驗結果如下:
(二) VAR最優滯后階數
運用 VAR 模型確定最優滯后階數后再對各變量進行協整檢驗。
檢驗結果如下:
(三) 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農產品出口影響的協整分析
采用Johansen協整檢驗
得到的最優滯后時間選擇結果如表所下:
從上表可以看出,LNF、LNGDPJ、LNGDPC、LNT 和 LNRE五個變量間存在協整關系,且協整關系數量為 1。
標準化協整向量輸出結果:
(四) 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農產品出口影響的格蘭杰因果檢驗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知 LNF、LNGDPJ、LNGDPC、LNT 和 LNRE五個數據間存在著長期持久的均衡關系。以下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
檢驗結果見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GDPJ、GDPC和T都是F 的格蘭杰因,即這三個因素的滯后期對出口額能夠產生較大影響。RE不是F 的格蘭杰因,即雖然日元兌人民幣年平均匯率RE與中國對日本食用蔬菜出口額F存在著長期關系,但影響并不強烈。
實證結論:農藥殘留比值 T 與出口額呈負相關關系。實證結果中T 對出口額的影響系數為-0.150475,比其余三個要小,表示雖然T對出口額有阻礙作用,但影響相對較小。這說明只要中國檢測技術能夠提高,能夠盡可能地消除日本對中國出口額的影響,在嚴苛的綠色貿易壁壘夾縫中尋求突破口。
四、政策建議
(一)加強相關立法,結合國際相關標準構建中國自有的綠色標準
有關日本的綠色壁壘,有提到他所設置的不同的法律,相較來說,中國在法律上十分欠缺。中國需要結合國際通用標準,采用立法的方式,規定本國農產品生產應該達到的綠色標準。迫使國內農產品企業實現綠色生產,盡管短期內對農業產值有不利,但長期看來是利大于弊的。
(二)大力宣傳環境保護知識,提高國民的環保意識
中國也開始不斷的加大環保意識的宣傳,并且小有成效。但在這方面,還遠不及日本,日本通過《廢棄物處理法》強制要求國民在規定的時間內把生活垃圾分類放置在規定地點。2019年上海嚴格實行垃圾分類管理,促使上海市民提高環保意識,提高垃圾分類觀念。這是上海垃圾分類的一小步,也是中國環境保護的一大步。由此中國可以將垃圾分類的觀念推廣至全國,真正提高國民的環保意識。
(三)增加對農業的財政支出,尤其注重支持農業科研
相比于發達國家來說,中國在農業上的財政支出并不算多。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刺激著農產品質量的提高,中國應加大農業科研投入。對有重大農業研究成果應給予獎勵,使其更好地投入農業科研,實現良性循環。
(四)增強我國農業人口素質
我國有5億多農村人口,比例逐年呈下降趨勢,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進入農業,提升了農業科技水平。但是農村人口素質還有待繼續改善,對農產品質量的觀念還未得到提升。中國應該加強農村素質教育,引導農村人口注重農產品質量。
參考文獻:
[1]黎曄.日本的蔬菜進口動向[J].世界農業,1998,(01):29-30.
[2]熊露,徐克,王盛威.2014年中國蔬菜進出口情況分析及2015年展望[J].農業展望,2015,(02):61-65.
[3]林玉潔.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與對策分析[J].對外經貿,2012,(11): 24-26.
[4]楊勝利.中日農產品貿易摩擦分析及對策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5]左艷葵.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效應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 2013.
[6]李文霞,楊逢珉,毛一卿. 中國蔬菜國際競爭力研究——基于出口日本的數據[J]. 宏觀質量研究,2016,(01):94-105.
[7]白學峰,魯植雄,常江雪,戚鎖紅,劉奕貫.中國農業機械化現狀與發展模式研究[J].農機化研究,2017,(10):256-262.
[8]曹貴東.中國農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J]. 品牌(理論月刊),2011,(12):2-3.
[9]平野一貫.中國農產品出口的發展與生產基地建設[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
作者簡介:
周蘊哲(1995—),男,漢族,江蘇泰州人,單位:上海大學經濟學院,2018級研究生,國際商務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