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標侵權民事訴訟實務中,被控侵權人的行為是否構成商標侵權行為,是人民法院依法裁判其是否承擔商標侵權民事責任的前提。無論是商標侵權糾紛案件的第一審程序、第二審程序,還是商標侵權糾紛案件的再審程序,商標侵權行為的認定對商標侵權糾紛案件的裁判結果都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是決定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能否得到保護、人民法院的裁判是否合法公正的關鍵問題之一。
人民法院認定被控侵權人是否構成商標侵權行為的依據有三:第一,被控侵權人的行為是否符合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第二,被控侵權人是否以合理使用或者先用權進行抗辯;第三,被控侵權人以合理使用或者先用權進行抗辯的,其抗辯是否成立。如果被控侵權人的行為不符合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人民法院認定其不構成商標侵權行為;如果被控侵權人的行為符合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被控侵權人沒有以合理使用、先用權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認定其構成商標侵權行為;如果被控侵權人的行為符合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被控侵權人以合理使用或者先用權進行抗辯,其抗辯成立的,人民法院認定其不構成商標侵權行為,其抗辯不成立的,人民法院認定其構成商標侵權行為。為了使商標侵權糾紛案件的當事人掌握商標侵權行為民事司法認定的依據及其適用的訴辯技巧,便于人民法院依法公正高效地審理商標侵權糾紛案件,
本文就商標侵權行為的民事司法認定依據及其適用問題談談個人看法和體會,希望對商標侵權糾紛案件當事人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人民法院依法公正審理商標侵權糾紛案件有所裨益。
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及其適用
我國商標法、商標法實施條例、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對商標侵權行為作了較為具體的規定,不同的商標侵權行為有不同的構成要件。被控侵權人的行為符合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被控侵權人才有可能構成商標侵權行為;被控侵權人的行為不符合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被控侵權人不構成商標侵權行為。在商標侵權民事訴訟實務中,商標侵權民事糾紛案件的控方要依法證明被控侵權人的行為符合某一種或者某幾種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被控侵權人應當針對控方的指控,就自己的行為不符合被控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依法進行抗辯。人民法院在商標侵權民事糾紛案件當事人訴辯的基礎上,對被控侵權人的行為是否符合被控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依法作出認定。
假冒注冊商標行為的構成要件及其適用
根據我國2013年第三次修改后的《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第(一)項的規定,假冒注冊商標行為是商標侵權行為之一,假冒注冊商標行為的構成要件如下:第一,被控侵權人實施了商標使用行為;第二,被控侵權人使用其商標所標識的商品(含服務,下同)與控方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是同一種商品;第三,被控侵權人使用的商標與控方的注冊商標相同;第四,被控侵權人實施上述行為時未經控方許可。在假冒注冊商標侵權民事訴訟實務中,被控侵權人的行為完全具備上述構成要件時,有可能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的商標侵權行為;被控侵權人的行為不具備或者不完全具備上述構成要件時,不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的商標侵權行為。
在假冒注冊商標侵權民事訴訟實務中,當事人應當圍繞被控侵權人的行為是否符合假冒注冊商標行為的構成要件進行訴辯;人民法院在當事人訴辯的基礎上,就被控侵權人的行為是否構成假冒注冊商標行為依法作出認定。當事人在圍繞假冒注冊商標行為的構成要件進行訴辯的過程中、人民法院在依法認定被控侵權人的行為是否構成假冒注冊商標行為的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1.關于同一種商品的認定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對同一種商品的認定作了具體規定1,假冒注冊商標侵權糾紛案件的當事人應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就被控侵權人使用商標所標識的商品與控方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是否構成同一種商品進行訴辯;人民法院在當事人訴辯的基礎上,依法就被控侵權人使用商標所標識的商品與控方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是否構成同一種商品依法作出認定。
2.關于商標相同的認定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對商標相同的認定作了具體規定2,筆者認為,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將商標相同的刑事司法認定標準寬于商標相同的民事司法認定標準,不僅缺乏理論依據,而且有將假冒注冊商標行為與仿冒注冊商標行為混為一談之嫌。因此,在假冒注冊商標侵權糾紛案件中,當事人應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商標相同的民事司法認定標準進行訴辯,不應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商標相同的刑事司法認定標準進行訴辯;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商標相同的民事司法認定標準就商標是否相同依法作出認定,不應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商標相同的刑事司法認定標準就商標是否相同依法作出認定。
仿冒注冊商標行為的構成要件及其適用
根據我國2013年第三次修改后的《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第(二)項的規定,仿冒注冊商標行為是商標侵權行為之一。利用商標仿冒注冊商標行為的構成要件如下:第一,被控侵權人實施了商標使用行為;第二,被控侵權人使用商標所標識的商品與控方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是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第三,被控侵權人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的商標與控方的注冊商標近似,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的商標與控方的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第四,容易導致混淆;第五,被控侵權人實施上述行為時未經控方許可。利用商品名稱或者商品裝潢仿冒注冊商標的構成要件如下:第一,被控侵權人使用商品名稱或者裝潢所標識的商品與控方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是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第二,被控侵權人用作商品名稱或者裝潢的標志與控方的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第三,誤導公眾;第四,被控侵權人實施上述行為時未經控方許可。在仿冒注冊商標侵權民事訴訟實務中,被控侵權人的行為完全具備上述構成要件時,有可能構成仿冒注冊商標的商標侵權行為;被控侵權人的行為不具備或者不完全具備上述構成要件時,不構成仿冒注冊商標的商標侵權行為。
在仿冒注冊商標侵權民事訴訟實務中,當事人應當圍繞被控侵權人的行為是否符合仿冒注冊商標行為的構成要件進行訴辯;人民法院在當事人訴辯的基礎上,就被控侵權人的行為是否構成仿冒注冊商標行為依法作出認定。當事人在圍繞仿冒注冊商標行為的構成要件進行訴辯的過程中、人民法院在依法認定被控侵權人的行為是否構成仿冒注冊商標行為的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四個問題。
1.關于商標使用行為的認定問題
商標使用是商標法中最基礎、最核心的概念,我國商標法中的許多制度都涉及商標使用問題,在不同制度背景下商標使用的含義和認定標準是否有區別,國內學者頗有爭論3。劉鐵光和吳玉寶學者認為,商標專用權維持中的“商標使用”適用誠實意圖的主觀標準,對抗搶注的“商標使用”適用來源識別力與主觀惡意成反比的客觀標準,商標侵權的“商標使用”適用來源識別可能的客觀標準,商標侵權損害賠償主張中的“商標使用”適用實際來源識別的客觀標準4。筆者認為,盡管我國不同商標法律制度中的商標使用具有不同的立法目的和法律意義,但商標使用的認定標準應當是統一的:一是將商標用于商業活動中;二是用于識別商品的來源。
商標使用行為是認定被控侵權人的行為構成仿冒注冊商標行為的法定條件之一,如果被控侵權人沒有實施商標使用行為,該被控侵權人的行為就不可能構成仿冒注冊商標行為。因此,被控侵權人的行為是否構成商標使用行為是仿冒注冊商標侵權糾紛案件當事人訴辯的核心問題之一。人民法院在當事人訴辯的基礎上,就被控侵權人的行為是否構成商標使用行為依法作出認定。在路易威登馬利蒂公司訴上海鑫貴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中,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以廣告中的“LV”圖案對被告的樓盤不具有識別商品來源作用為由,認定被告的行為不構成商標使用行為,進而認定被告的行為不構成商標侵權行為1。
2.類似商品的認定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就類似商品的認定作了具體規定,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2〕32號)第十一條和第十二條2。在仿冒注冊商標侵權民事訴訟實務中,被控侵權人所標識的商品與控方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是否構成類似商品,既是當事人訴辯的核心問題之一、疑難問題之一,也是人民法院不得不面對和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疑難問題之一。仿冒注冊商標侵權糾紛案件的當事人應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就被控侵權人所標識的商品與控方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是否構成類似商品進行訴辯;人民法院在當事人訴辯的基礎上,就被控侵權人所標識的商品與控方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是否構成類似商品依法作出認定。
在中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控公司)與艾佩斯(蘇州)不間斷電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佩斯公司)、美國電力轉換公司、杭州海龍電子工程公司侵犯商標專用權糾紛一案中,UPS產品、UPS網絡管理卡及配套軟件與涉案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是否屬于類似商品,對該案的裁判結果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涉案的UPS產品、UPS網絡管理卡及配套軟件與涉案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構成類似商品,是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認定三被告構成商標侵權行為的主要理由之一。涉案的UPS產品與涉案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不屬于類似商品、涉案的網絡管理卡和配套軟件與涉案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屬于類似商品,是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認定艾佩斯公司構成商標侵權行為的主要理由之一。中控公司在再審庭審中明確表示對二審法院關于UPS產品與涉案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不屬于類似商品的認定予以認可。UPS網絡管理卡及其配套軟件與涉案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不屬于類似商品,是最高人民法院認定艾佩斯公司不構成商標侵權行為的主要理由之一3。
3.近似商標的認定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就商標近似的認定作了具體規定4,在仿冒注冊商標侵權民事訴訟實務中,被控侵權人所使用的商標與控方的注冊商標是否近似,既是當事人訴辯的核心問題之一、疑難問題之一,也是人民法院不得不面對和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疑難問題之一。仿冒注冊商標侵權糾紛案件的當事人應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就被控侵權人所使用的商標與控方的注冊商標是否近似進行訴辯;人民法院在當事人訴辯的基礎上,就被控侵權人所使用的商標與控方的注冊商標是否近似依法作出認定。在福建南安米菲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與梅西斯有限公司等侵害商標權糾紛一案中,南安米菲公司使用的“miniFY”“minify”“MINIFY”標識與梅西公司的注冊商標“MIFFY”近似,是最高人民法院認定南安米菲公司構成商標侵權行為的主要理由之一5。
4.容易導致混淆的認定問題
容易導致混淆是指容易使相關公眾對商品的來源產生誤認或者認為被控侵權人與控方之間存在具有許可使用、關聯企業關系等特定的聯系。在路易威登馬利蒂公司訴上海鑫貴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中,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認定被告不構成商標侵權行為的理由之一是被告在廣告中使用“LV”圖案的行為不容易導致混淆6。
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行為的構成要件及其適用
根據我國2013年第三次修改后的《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第(三)項的規定,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的行為是商標侵權行為之一,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行為的構成要件如下:第一,被控侵權人實施了商品銷售行為;第二,被控侵權人銷售的商品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在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的商標侵權民事訴訟實務中,被控侵權人的行為完全具備上述構成要件時,有可能構成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的商標行為;被控侵權人的行為不具備或者不完全具備上述構成要件時,不構成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的商標侵權行為。
在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的商標侵權民事訴訟實務中,當事人應當圍繞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行為的構成要件進行訴辯;人民法院在當事人訴辯的基礎上,就被控侵權人的行為是否構成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的行為依法作出認定。在勁霸男裝(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勁霸男裝公司)訴來客創新(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來客公司)侵害商標權糾紛一案中,勁霸男裝公司以來客公司通過網絡銷售侵犯其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為由,向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來客公司沒有進行答辯。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查明:來客公司是網址名稱為“Like團”網站(網址為www.liketuan.com)的主辦單位,“Like團”網站銷售了標有“勁霸男裝”中文字樣的上衣夾克。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涉案侵權商品為夾克,與勁霸男裝公司的第6535827號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相同。由于涉案侵權商品與正品服裝在銷售價格、標識方式、產品質量等方面存在差異,故認定涉案商品為侵犯勁霸男裝公司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因此,來客公司構成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的商標侵權行為1。
非法制造或者銷售他人注冊商標標識行為的構成要件及其適用
根據我國2013年第三次修改后的《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第(四)項的規定,非法制造或者銷售他人注冊商標標識的行為是商標侵權行為之一。被控侵權人只要實施下列行為之一,即構成非法制造或者銷售他人注冊商標標識的商標侵權行為:第一,偽造他人的注冊商標標識;第二,擅自制造他人的注冊商標標識;第三,銷售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第四,銷售擅自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
反向假冒注冊商標行為的構成要件及其適用
根據我國2013年第三次修改后的《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第(五)項的規定,反向假冒注冊商標的行為是商標侵權行為之一,反向假冒注冊商標行為的構成要件如下:第一,被控侵權人實施了更換控方注冊商標的行為,即去除控方的注冊商標、換上自己的商標;第二,被控侵權人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了市場;第三,被控侵權人實施上述行為時未經控方同意。在反向假冒注冊商標侵權民事訴訟實務中,被控侵權人的行為完全具備上述條件時,構成反向假冒注冊商標的侵權行為;被控侵權人的行為不具備或者不完全具備上述條件時,不構成反向假冒注冊商標的侵權行為。
在反向假冒注冊商標侵權民事訴訟實務中,當事人應當圍繞被控侵權人的行為是否符合反向假冒注冊商標行為的構成要件進行訴辯;人民法院在當事人訴辯的基礎上,就被控侵權人的行為是否構成反向假冒注冊商標行為依法作出認定。在北京市京工服裝工業集團服裝一廠(以下簡稱北京服裝一廠)訴北京百盛輕工發展有限公司、鱷魚國際機構(私人)有限公司、中國地區開發促進會等侵犯商業信譽、不正當競爭一案中,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被告是利用原告的優質產品為其牟取暴利,無償地占有了原告為創立其商業信譽和通過正當競爭占有市場而付出的勞動,其行為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公平競爭的基本原則,使原告的商業信譽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正當競爭的權利受到一定影響。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根據《民法通則》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相關規定,判決被告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賠償損失2。該案的主審法官在結案后撰文指出,該案既可以適用《商標法》,也可以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只是原告以侵犯商業信譽、不正當競爭起訴的,故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當事人請求原則進行審理3。在北京市溫菲爾德工貿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訴北京北方華娜絲綢服裝有限責任公司侵犯商標權一案中,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被告的行為不僅侵害了原告的商標權,也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公平競爭這一基本的商業道德準則。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根據1993年第一次修改后的《商標法》第三條、第三十八條第(四)項和《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判決被告賠禮道歉、賠償10萬元的經濟損失4。
幫助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及其適用
在商標法中,幫助侵權行為是指故意為他人實施商標侵權行為提供幫助的行為。根據我國2013年第三次修改后的《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第(六)項的規定,幫助侵權行為是商標侵權行為之一,幫助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如下:第一,他人的行為構成商標侵權行為;第二,被控侵權人為他人實施商標侵權行為提供了倉儲、運輸、郵寄、印制、隱匿、經營場所、網絡商品交易平臺等便利條件;第三,被控侵權人主觀上是故意的。在幫助侵權商標民事訴訟實務中,被控侵權人的行為完全具備上述構成要件時,構成幫助侵權行為;被控侵權人的行為不具備或者不完全具備上述構成要件時,不構成幫助侵權行為。
在幫助侵權商標民事訴訟實務中,當事人應當圍繞被控侵權人的行為是否符合幫助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進行訴辯;人民法院在當事人訴辯的基礎上,就被控侵權人的行為是否構成幫助侵權行為依法作出認定。在香奈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香奈兒公司)、李向勤與廣州羿豐置業有限公司(下稱羿豐公司)侵害商標權糾紛一案中,羿豐公司的行為是否符合幫助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對該案的裁判結果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香奈兒公司認為,羿豐公司將商鋪出租給李向勤,李向勤銷售假冒香奈兒公司注冊商標商品的行為構成商標侵權行為,羿豐公司應承擔共同的侵權責任。羿豐公司認為其從未對商鋪的侵權行為怠慢或縱容,更不存在故意提供便利條件實施幫助侵權行為。廣州市白云區人民法院認為,羿豐公司盡到了作為專業市場開辦方和管理者的管理義務,其對侵犯香奈兒公司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主觀上并不存在過錯,羿豐公司的行為不構成幫助侵權行為。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認為,羿豐公司出租商鋪給李向勤,李向勤侵權行為得以進行的“便利條件”正是羿豐公司所提供;羿豐公司收到了香奈兒公司的警告函,該函件明確指出了涉嫌侵權的具體商鋪,但是,羿豐公司未采取有效的措施制止侵權行為的繼續,而是直至本案成訟后才采取進一步措施,羿豐公司在本案中主觀過錯明顯,足以認定幫助侵權1。
利用字號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及其適用
根據我國2013年第三次修改后的《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第(七)項和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利用字號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是商標侵權行為之一2,利用字號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如下:第一,被控侵權人取得字號權的時間期晚于控方的商標注冊日;第二,被控侵權人所標識的商品與控方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相同或者近似;第三,被控侵權人使用的字號與控方注冊商標的文字相同或者近似;第四,被控侵權人突出使用其字號;第五,容易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在利用字號侵犯商標專用權的民事訴訟實務中,被控侵權人的行為完全具備上述構成要件時,有可能構成利用字號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被控侵權人的行為不具備或者不完全具備上述構成要件時,不構成利用字號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行為。
在利用字號侵犯商標專用權的民事訴訟實務中,當事人應當圍繞被控侵權人的行為是否符合利用字號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構成要件進行訴辯;人民法院在當事人訴辯的基礎上,就被控侵權人是否構成利用字號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行為依法作出認定。在山東中魯時空數字技術傳播有限公司與呂曉霞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中,山東省萊蕪市中級人民法院和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以呂曉霞的行為不符合利用字號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構成要件為由,認定呂曉霞的行為不構成商標侵權行為3。
利用域名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及其適用
根據我國2013年第三次修改后的《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第(七)項和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利用域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是商標侵權行為之一4,利用域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如下:第一,被控侵權人取得域名權的時間期晚于控方的商標注冊日;第二,被控侵權人注冊的域名與控方注冊商標的文字相同或者近似;第三,被控侵權人通過該域名進行相關商品交易的電子商務;第四,易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在利用域名侵犯商標專用權的民事訴訟實務中,被控侵權人的行為完全具備上述構成要件時,有可能構成利用域名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被控侵權人的行為不具備或者不完全具備上述構成要件時,不構成利用域名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行為。
在利用域名侵犯商標專用權的民事訴訟實務中,當事人應當圍繞被控侵權人的行為是否符合利用域名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構成要件進行訴辯;人民法院在當事人訴辯的基礎上,就被控侵權人是否構成利用域名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行為依法作出認定。在朱江與上海建設路橋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路橋公司)確認不侵害商標權、域名權糾紛一案中,最高人民法院在當事人訴辯的基礎上認為:在涉案域名注冊、使用之前,上海路橋公司的第854402號注冊商標“山寶SHANBAO及圖”曾被認定為馳名商標;涉案域名中的“shanbao”是上述注冊商標中“山寶”的音譯,并且與上述注冊商標中的“SHANBAO”拼寫相同,涉案域名構成對上述注冊商標的復制、模仿、翻譯或音譯;朱江長期從事域名投資活動,并且從其注冊、使用涉案域名的整個過程來看,主觀惡意明顯。綜上所述,朱江注冊、使用涉案域名的行為構成商標侵權行為5。
被控侵權人是否以合理使用進行抗辯及該抗辯是否成立
合理使用制度是限制商標權的措施之一,根據我國2013年第三次修改后的《商標法》第五十九條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規定,注冊商標中含有的本商品的通用名稱、圖形、型號,或者直接表示商品的質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數量及其他特點,或者含有的地名,注冊商標專用權人無權禁止他人正當使用;三維標志注冊商標中含有的商品自身的性質產生的形狀、為獲得技術效果而需有的商品形狀或者使商品具有實質性價值的形狀,注冊商標專用權人無權禁止他人正當使用。
在商標侵權民事訴訟實務中,被控侵權人以合理使用進行抗辯且抗辯成立的,被控侵權人的行為不構成商標侵權行為。因此,被控侵權人以合理使用進行抗辯的,控方應當針對被控侵權人關于合理使用的抗辯,就被控侵權人的合理使用抗辯不成立依法進行反抗辯;人民法院在當事人訴辯的基礎上,就被控侵權人的合理使用抗辯是否成立依法作出認定。在米金龍與西安市新城區米菊英泡饃館(以下簡稱米菊英泡饃館)等侵害商標權糾紛一案中,米菊英泡饃館使用“老米家”是否構成合理使用對該案的裁判結果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菊英泡饃館使用“老米家”的目的是為了說明服務的提供者是回坊米姓家族人,“老米家”文字在此僅構成描述性因素,并非為了指示該項服務的來源;米菊英泡饃館對“老米家”字樣的使用客觀上不會造成相關公眾混淆、誤認。因此,米菊英泡饃館使用“老米家”字樣不侵犯米金龍“老米家”注冊商標的專用權。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認為:一審認定“老米家”文字并非為了指示該項服務的來源不符合本案事實;“老米家”注冊商標的顯著性較弱,不能使相關公眾僅以“老米家”注冊商標即和米金龍或者米菊英泡饃館唯一的、具體的服務提供者產生聯系。因此,米菊英泡饃館使用“老米家”的行為并未侵害米金龍注冊商標的專用權1。
被控侵權人是否以先用權進行抗辯及該抗辯是否成立
先用權是指商標在先使用人依法繼續使用其未注冊商標的權利。賦予商標在先使用人依法繼續使用其未注冊商標的權利,使該商標與他人的在后注冊商標并存,是限制在后商標注冊人商標權的措施之一。根據我國2013年第三次修改后的《商標法》第五十九條第三款的規定,商標使用人享有先用權的法定條件如下:第一,商標使用人在商標注冊人申請商標注冊之前已經使用其商標,并且使用該商標的時間早于商標注冊人使用其商標的時間;第二,商標使用人的商標在商標注冊人申請商標注冊之前已經有一定影響;第三,商標使用人使用的商標與商標注冊人的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第四,商標使用人使用商標標識的商品與商標注冊人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是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
在商標侵權民事訴訟實務中,被控侵權人以先用權進行抗辯的,如果被控侵權人符合享有先用權的法定條件, 其先用權抗辯成立,其行為不構成商標侵權行為。因此,被控侵權人以先用權進行抗辯的,控方應當針對被控侵權人關于先用權的抗辯,就被控侵權人的先用權抗辯不成立依法進行反抗辯;人民法院在當事人訴辯的基礎上,就被控侵權人的先用權抗辯是否成立依法作出認定。在沛縣沛城瑪雅映像婚紗攝影服務部(以下簡稱瑪雅映像服務部)與青島薇薇新娘婚紗攝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薇薇新娘公司)、沛縣新新薇薇新娘婚紗攝影服務部(以下簡稱薇薇新娘服務部)侵害商標權糾紛一案中,薇薇新娘服務部是否構成商標侵權行為的關鍵在于其先用權抗辯是否成立。薇薇新娘服務部的先用權抗辯不成立,是江蘇省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認定其構成商標侵權行為的主要理由之一2。
綜上所述,在商標侵權民事訴訟實務中,人民法院認定被控侵權人是否構成商標侵權行為的依據有三:第一,被控侵權人的行為是否符合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第二,被控侵權人是否以合理使用或者先用權進行抗辯;第三,被控侵權人以合理使用或者先用權進行抗辯的,其抗辯是否成立。如果被控侵權人的行為不符合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人民法院認定其不構成商標侵權行為;如果被控侵權人的行為符合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被控侵權人沒有以合理使用、先用權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認定其構成商標侵權行為;如果被控侵權人的行為符合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被控侵權人以合理使用或者先用權進行抗辯,其抗辯成立的,人民法院認定其不構成商標侵權行為,其抗辯不成立的,人民法院認定其構成商標侵權行為。
作者簡介:金多才(1963—),男,中原工學院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知識產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