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勇勝
摘要:數學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教學,教師有責任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小學高年級數學“問題解決”之“行程問題”的課堂教學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行程問題”又是小學數學應用題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中受到高度重視。本文主要從其概念、實際應用及其探究了問題解決的教學策略,,對培養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推理思維以及數學應用意識具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字:問題解決;行程問題;專業素養;數學素養;問題情境;策略
一、前 言
在中小學階段,問題解決思維的學習是建立模型思想和方程意識培養的關鍵時期。本文先以行程為題為例,淺析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如何有效對問題解決的教學進行創新于探究,并對存在的問題具體審視,有針對地提出要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培養中小學生的數學素養等策略。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我們能更清楚地認識到課堂教學對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表達能力、數學理解能力的影響,在以后的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邏輯思維、問題推理、運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旨在讓學生參與知識構建的過程,挖掘學生內在潛能,積累實際處理問題的經驗, 為以后更好的教學提供參考。
二、“問題解決”教學的概述
“問題解決”是指運用一定的認識處理方式,從最初狀態開始,通過個體內心的活動進行到對已明確的目標加以實現,如對某個特定目標進行分析、對比、想象等,運用掌握的知識來尋求問題解決的途徑,其進行問題解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具有中有一定的序列性。問題的解決分為常規性問題的解決和創造性問題的解決。前者是指使用解決的方式一般是指問題具有固定模式和固定結構,且答案具有唯一性、確定性;后者是指必須運用創新的方法和新的程序來處理無固定模式、無唯一答案的一類問題。
三、“問題解決”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行程問題”中的應用
3.1行程問題
行程問題是在實際運動過程中反映一個或多個物體的運動軌跡,并在數學應用中,通過對物體運動的時間、出發的方向、運動的軌跡及運動的結果進行量化,我們用一定的數量關系進行表示,來對我們的運動過程予以定量分析。對速度、時間、路程概念的理解是我們理解好行程問題的切入點.在實際運動過程中涉及兩個物體運動時,存在的“相向運動”、“同向運動”、“相背運動”都是反映出來的數量關系是相同的,都可以歸納為:速度×時間=路程。
3.2小學行程“問題解決”教學策略
3.2.1 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對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是一個不斷的積累、充實、提升的過程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學歷的提升、目標性地培訓等方式來提升專業素養。對學科內容的掌握是否靈活和對教學的思想是否深刻的領會都是判斷教師教學內容的重要指標。唯有教師精通所教學科的學科內容知識,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對自己的教學風格明確定位,以達到自我自己在課堂上的獨特因素。同時也要豐富自己的內涵,探索和研究在課堂教學中的最優化方法,不斷開拓思維、創新教學理念,形成獨特的教學的模型,來追求課堂教學的最高效教學效果,最終使每一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思維得到好的發散,使以后得到最好的發展,使教學藝術發揮明顯的效應。
3.2.2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素養,是指由于受后天環境因素、數學教育因素的影響,個體通過自身在實踐和認識活動中,所得到的在數學、技能、思維和理念的素養。這一素養的形成是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形成和完善的,包括數學能力、意識觀念、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創造性等方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重視培養對“數”的敏感度、精確度、豐富的感知和領悟;要運用數學模型、多媒體,將抽象的數學模型融入到學生具體、豐富的生活情景上,用數學的眼光去認知、了解事物,通過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要引導學生建立全方位、寬角的觀察,建立學生對數學的感知、認識。
3.2.3鞏固基礎知識,注重算理教學
隨者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基礎知識和算理教學越來越得到了教育的重視,算理在數學教學中,其是算法教學的著力點。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要注重加強口算能力、估算能力等計算基本功的訓練。教師要通過演示讓學生懂得而不是僅限于自己知道什么,而要使小學生理解“是什么”、“為什么”的問題研究出發,加強日常訓練。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看起來很簡單式子,但是在小學生看來比較復雜的,這就需要教師耐心細致地教學,引導學生對規律的理解,例如因子和積的變化規律、乘法分配規律等,在學生掌握算理與算法的基礎之上,進行有效的計算訓練。
3.2.4借助多媒體創設問題情境,通過畫圖等策略解決問題
為了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從數學角度的思維去分析問題,并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其中學生解決問題的一種很基本的策略----畫圖策略。畫圖策略是利用各種我們熟知的圖形,通過利用各種圖形,幫助學生把抽象問題具體化、直觀化,從而使學生能從圖中理解題意和分析數量關系,搜尋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因此注重和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體驗畫圖策略的價值性,畫圖策略來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學習“什么是直角”這個概念,我們通過利用多媒體的動畫效果,屏幕上出現了生活中常見的許多實物,一下子就可以吸引孩子的目光,在極其短暫的時間內使學生充分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并且充分清晰認識角的實質。多媒體其集圖文、色彩、聲像于一體,能夠生動的創造教學情境,使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正處在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向開發性思維過渡的階段。
四、結束語
長期以來,隨著多媒體的快速發展,在教學上,我們存在輕數學基礎、不注重培養孩子的數感思維等問題存在,這些問題是不容被忽視的。本文作者主要探究了在“問題解決”教學課堂中,如何提升孩子數感,通過以形成問題為例,在后期的教學中,要特別注重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提升,唯有教師隊伍思維活躍,富有創造性,中小學生才能獲得發展潛力。
參考文獻
1梁偉坤;;小學高年級數學“問題解決”之“行程問題”的課堂教學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年37期
2馬金環;;對課堂提問的感悟[J];寧夏教育;2017年10期
3陳秋蓉;;聚焦問題 追尋真實有效的課堂[J];名師在線;2018年13期
4吳武淳;;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突出問題解決辦法[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8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