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然然 何守蓉 王佳
摘要:目的:分析在高職護理專業實踐技能培訓中,開展護士規范化培訓模式的實際效果。方法:選擇本校附屬醫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接收的高職護理專業實習生50名為對照組,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間接收的護理專業實習生50名實驗組,對比兩組實習生護理專業理論成績以及專業技能培訓成績。結果:經過不同培養模式,兩組實習生均有一定成績,其中實驗組實習生護理專業綜合能力以及專業實踐技能顯著高于對照組實習生,兩組實習生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含義(P<0.05)。結論:在醫院臨床實際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專業實踐技能培訓中,采用護士規范化培訓模式能有效提升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對于提升學生護理專業實踐技能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護士規范化培訓模式;告知護理專業;技能培訓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擇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以及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間,本校附屬醫院接收的高職護理專業實習生共100名,其中男性學生24名,女性學生76名,學生平均年齡(21.79±2.19)歲。排除其他因素對于學生實踐培訓效果的影響,將2017年1月接收學生為對照組,2018年4月接收學生為實驗組。對照組學生50例,男性13例,女性37例,學生平均年齡(20.76±3.81)歲;實驗組學生50例,男性11例,女性39例,學生平均年齡(21.03±2.71)歲。兩組學生一般性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學生自愿參與到研究中。
1.2 方法
依據兩組學生分組不同,選擇不同教學方式,其中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教學培養模式,實驗組學生采用護士規范化培訓模式,具體如下。
1.2.1 傳統教學
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在接受高職護理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上,由醫院教師開展學生崗前責任意識以及相應的實際護理技能掌握水平考察,制定科學有效培養方案。對照組學生主要接受護理基礎理論培訓、護理專業技能操作集體培訓以及臨床實際專業護理技能實踐培訓等。
1.2.2 護士規范化護理模式
實驗組學生接受護士規范化護理模式。首先由醫院指定富有培訓經驗的內訓師為組長,以具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護理人員組成護士規范化培養小組,依據當前臨床護理人員專業技能時間培訓相關規章制度以及培訓流程,設計具有實用意義的護士規范化培訓模式方案。在這一基礎上針對臨床護理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以及不良反應處理方式編輯成冊用以學生臨床實踐教學使用。
其次,帶教內訓師需要依據學生綜合能力,選擇合適的教學進度開展相應的護理教學。開展從臨床護理專業知識、護理注意事項、專業護理技能種類以及臨床護理不良情況處理措施等方面開展理論教學,目的在于提升學生臨床護理實踐前專業能力的提升。
并且,帶教內訓師需要選擇不同程度的實踐病例,案例患者的選擇需要滿足病癥典型、對應護理措施由簡單到復雜,并開展學生臨床護理實踐。此過程中,帶教內訓師需要密切注意學生護理措施以及專業護理技能使用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記錄,并在完成當日教學實踐后指出,以便于提升學生專業護理技能掌握程度。
在這一基礎上,帶教內訓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講解不同病癥護理要點以及注意事項,并分發不良情況處理措施手冊,提升學生的專業護理技能中不良反應處理能力。最后,帶教內訓師需要選擇臨床癥狀典型病例用以學生臨床護理專業技能培訓考核,同時需要對于護理人員護理理論知識考核,并就實踐考核成績以及理論考核成績,綜合評定學生臨床專業技能實踐能力。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學生實習期綜合考核成績,主要包括學生理論知識考核成績以及專業護理技能實踐成績,對比兩組學生臨床護理綜合成績。同時對于兩組學生臨床護理技能實踐中出現不良情況進行分析,對比兩組學生臨床護理實踐教學效果。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使用t和“x±s”表示計量資料,P<0.05表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學生教學成績對比
經過不同教學模式,兩學生均有一定教學效果。其中實驗組學生在實踐成績以及理論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學生,即采用護士規范化培養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臨床護理技能掌握能力。兩組學生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學生護理技能實踐中不良情況發生對比
在兩組學生實際臨床護理技能實踐中,均有一定程度的不良情況發生。其中主要包括用藥不當、穿刺護理不當以及護理態度。對照組學生不良情況發生率為36%,實驗組學生不良情況發生率為12%。兩組學生護理實踐不良情況發生對比,實驗組學生顯著低于對照組學生。兩組學生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含義(P<0.05),見表2。
3.結論
基于當前醫院臨床護理人員需求量的不斷增加,相應的通過采用多種方式提升學生綜合專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在這其中,針對學生護理專業技能的臨床培訓,對于促使學生投入實際的護理過程中具有積極促進作用。而護士規范化培訓是指在學生在完成護理專業院校基礎教育后接受規范的護理專業化培訓,對于提升學生護理專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2]。因此,通過采用不同程度的高職護理專業學生護理技能實踐能力,對于實現護理人才現代化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在目前階段,傳統教學使用范圍相對較廣,以基礎性的專業技能以及專業知識培訓,能夠最大程度上實現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綜合護理能力。但是由于這一教學模式通常存在教學不到位等情況,不利于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在徐春苗[3]的研究中,采用傳統護理技能實踐模式,增加了學生專業護理技能提升難度。
而護士規范化培訓模式,主要是指在依據相應的護理人員實踐技能培訓規章制度,開展符合規章制度的專業性高職學生臨床實踐護理技能。在這一情況下,學生受到專業性、綜合性以及規范化的臨床護理技能實踐,護理綜合能力大幅度提升。在張潔[4]的研究中,采用護士規范化培訓模式,對于提升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綜合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在高職學生臨床開展護理技能實踐培養時,采用護士規范化培訓模式,對于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提高學生臨床護理技能掌握能力具有重要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裴維英, 薛麗娟. 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 當代護士(下旬刊), 2018, 25(12):179-182.
[2]高曉琳,龐貴鳳,周慧芳等.基于臨床實踐能力為導向的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模式效果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10):1704-1706.
[3]徐春苗. 高職高專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進展[J]. 教育現代化, 2017(32):33-34.
[4]張潔.臨床護士規范化培訓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3):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