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平
中學生的人文素質是中學生十分重要的素質,但當前我國教育中往往忽視了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中學生普遍存在著人文素質不高的問題,因此本文就如何提高中學生的人文素質展開研究。
(一)中學生要自覺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做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事實告訴我們,一個具有良好人文素質的人,他必定也是一個具備較強的政治理論水平與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的人。所以作為一名當代中學生,我們更應該加強對政治理論學習的自覺性,通過政治課堂等方式,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真正從意識層面去認識到人文素質對自身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如此,中學生才會更加主動的去學習,自覺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質。強化政治理論教育,提高中學生學習主動性,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較高人文素質的人。
(二)中學學校要加強教師的人文素養,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教師。
1、中學學校要努力轉變中學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提升中學教師在中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方面的水平。
教師是教育的主導,擔負著教書育人的責任,要想取得高質量的教學水平,培養出具有高素質的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現代的教育觀念。長久以來,在我國的教育教學中,教師都是持著“重科學知識,輕人文知識”的觀念;而今,中國的教育要實現朝著培養四有公民的角度努力,要朝著培養社會主義優秀接班人的角度努力,因此,中學教師應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主動摒棄長期以來所堅持的落后的陳舊的觀念,自覺接受先進的教育觀念;并以此為牽引,把實現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有機結合,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作為己任,為社會造就有用之才,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升教學水平。
2、中學學校要通過多種方式豐富中學教師的人文知識,提升中學教師的人文素質和人文水平。
中文教師人文知識豐富與否,中學教師人文素質與人文水平的高低與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關系十分密切。但在中學教師的知識體系中,特別是高中教師的知識體系中專業的科學知識占據了相當大的份量,而由于對人文素質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教師掌握的人文知識少之又少,根本滿足不了教學的需要,因此要優化教師的知識結構,增強教師的人文知識。在中學教師隊伍的建設上我們還應提倡采用“引”與“出”相結合的的辦法;“引”也就是在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上要善于借鑒其他學校乃至國外名校的先進經驗,在對比中尋找差距以達到提高的目的,同時引進人文素質教育領域的專家充實教師隊伍?!俺觥币簿褪且膭罱處熞竽懽叱鰧W校接觸外面的世界,而不是閉門造車。
(三)營造優秀的校園文化環境,建設美麗的書香校園。
馬克思說“人是環境和教育的產物”。 所以提高中學生的人文素質還可以從校園環境入手,讓學生在健康、和諧、美麗的環境之下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質。
1.“軟環境”-----抓好學風建設
群體的價值觀和文化背景在中學的校風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對于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正確價值觀的樹立及學校深厚文化底蘊的形成都離不開校風的建設。但良好校風的形成并非朝夕之功,而是學校悠久的文化不斷的積淀、發揚與傳承的結果。這同時也是教職員工和廣大學子齊心協力去奮斗的結晶。
2.“硬環境”-----美化校園環境,豐富校園生活
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優美的校園環境與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將為學生展現自我提供了理想的平臺,有助于他們人文素質的培養與提高。學校應加強對校園的綠化建設,注意校園的布局調整,讓學生在校園內始終能以良好的心態去學習。中學學??梢愿鶕拘嶋H進行校園的美化,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例如,可以充分發揮各種宣傳欄、校園網絡的功能,通過各類文化節、科技周等活動凸顯校園文化、提升校園品味。
(四)建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制機制,科學認識和評價中學生人文素質的進步。
1.結合實際,構建人文素質評價標準
我國最大的國情就是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地區發展不夠平衡,因此中學學校和相關部門在制定人文素質評價標準時都應將這些因素加以考慮;因而政府部門與教育機構可以嘗試有針對性地根據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提出更具體的符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評價標準,如東部經濟發達省份的人文素質發展目標、具體標準與西部落后省份就應有所區別;而少數民族地區更應發揮本民族優秀文化的特色,在評價中充分體現民族特色。
2.社會應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引導整個社會正確看待中學生人文素質的發展。
社會在提升中學生的人文素質的培養中不可缺失,因此,社會應該引導社會公眾以正確的眼光去看待中學生人文素質的發展,不能僅僅以成績或其中某一方面作為衡量標準去評價學生。要通過新聞傳媒、網絡信息、電影電視、宣傳廣告等途徑展示人文素質在學生綜合素質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同時要讓家長及其他社會群體認識到,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與提高不單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而應是社會各個方面不同參與者共同努力的結果,通過構建人文素質評價標準,使他們更加明確責任,提升中學生的人文素質。
參考文獻
[1] 徐濤.論大學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5(1):109-112 .
[2] 崔新建.人文素質及其培養[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117-119.
[3]http://baike.baidu.com/link?url=hyPpjGIEiXXQkYZOw4FL9o1DlFY9xh9vMTF0KeCegtb9u1JuvIXZpheQhcnTDbrtfqfti6jciITLxdUJ7xxvzq
[4] 焦子國.深化人文教育 [J].中國成人教育,2007.(23) :26-27.
[5] 王麗敏.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意義[OL].河北邯鄲學院,056005
http://www.pep.com.cn/xgjy/gdjy/gjyj/200606/t20060627_257444.htm.
[6] 劉楠.談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途徑[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29(6):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