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博
摘要:本文從紅色旅游的意義與現狀出發,綜合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就如何推動紅色旅游實現具體發展提出了幾個具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
關鍵字:紅色旅游;可持續發展;對策
所謂紅色旅游,是指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游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游活動。從根本上說,紅色旅游的本質并不在于旅游,而在于紅色文化的傳播,在于曾經抗戰歷史中凝結的重要精神財富,在當前現階段社會主義建設工作中的指導價值呈現。正因為如此,才需要密切關注紅色旅游事業的發展狀況,確保其能夠在社會發展中發揮其應有價值。
一、紅色旅游的意義與現狀分析
對于紅色旅游而言,其旅游資源的保持固然是一個重要方面,但同時更為重要的是,要讓這些資源發揮對應的價值,尤其是對于當前社會建設的價值,對于人本身的發展的價值。在這樣的背景下,首先要對紅色旅游的意義有所了解。
紅色旅游的意義,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審視,即教育意義、社會意義以及經濟意義。從教育意義的角度看,主要是考慮到我國當前經濟飛速發展,社會變遷日新月異,青少年的成長,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呈現出了社會的斷代。那種對于戰爭的認知,對于民族強盛和領土完整的責任心因此匱乏。而國家的發展卻不容斷代,我國是從戰爭中走出的國家,戰爭年代留下的諸多先烈的斗爭經驗,更是我國展開國家建設的寶貴財富。只有用這樣的精神財富對青少年的思想進行武裝,國家的發展才能得到保證。而從社會的角度看,紅色旅游的價值不能僅限于對青少年思想建設的加強,其價值應當在更為廣闊的社會范圍之中。戰爭階段凝結的諸多先烈的智慧,在當代社會建設中的價值也不容忽視。因此從這個角度看,唯有加強紅色旅游事業建設,加強紅色文化的傳播,才能更為有效的展開當前的建設工作。而從經濟的角度看,雖然紅色旅游本身的價值并不在于此,但是考慮到我國抗戰過程中,很長的一個階段都在采取農村包圍城市的重要戰略,因此紅色旅游的景點有很多也都存在于偏遠地區之中。這些地區想要實現經濟發展,其難度必然比城市更大。而紅色旅游作為一個側面的經濟支持力量,對于這些地區而言不容忽視。
雖然相關部門對于紅色旅游的發展已經十分重視,但是實際工作中,紅色旅游現狀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比較典型的問題包括如下三個方面。首先,紅色旅游形式僵化。大多數紅色旅游都單純以導游講解,和游客自己參觀作為主要形式,并且多年不變。無視消費者體驗,也因此導致紅色文化傳播速度比較慢,紅色基地的經濟效益難以和一般景點相比。其次,經營觀念落后。旅游本身是一種服務形態的工作,要為游客提供對應的服務,幫助游客實現價值。對于紅色旅游而言,幫助游客更好的認識歷史,加強對于戰爭過程中文化和作戰智慧的了解,幫助游客將紅色文化的價值落實到當前工作、學習以及生活中,都應當是紅色旅游應當具有的作用。但是在僵化的環境之下,經營觀念也隨之固化在單純的展示方面,從一定程度上說,是阻礙了紅色旅游事業本身的發展,也阻礙了紅色文化的傳播和價值的實現。最后,紅色資源本身發展不足。當前階段,對于紅色資源,即戰爭過程中留下的文物以及文化的整理和保持,都能夠落實到位,但是更深一步的文化價值卻常常無法得到保證。這一問題已經成為紅色基地普遍存在的不足之一,必須引起廣泛關注。
二、切實推進紅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在面對紅色旅游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問題的背景之下,可持續發展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說是一種對于時代的順應。從概念的角度看,可持續發展首見于環境以及相關領域之中,在《我們共同的未來》中,將其定義為“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進一步將這一概念落實到紅色旅游的發展環境之下,需要強調的是“需求”而非像環境保護工作那樣的“保護”重點。紅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固然談不上當前需求的滿足會對后代需求的“危害”,但是從發展的角度看,當代人需求與后代人需求必然是存在差異的,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需求必然會呈現出逐步的上升特征。除此以外,人本身對于文化的需求,還在于社會的發展這一方面的影響,紅色旅游以及紅色文化本身的價值在于實現對于社會發展的推動,因此紅色旅游的這種“需要”,也必須落實在社會的發展層面。只有能夠切實推動社會發展,推動人本身的進步的紅色文化,才算是實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文化,才是時代所需要的文化。
從這個角度出發,進一步展開對紅色旅游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一問題的審視,可以發現應當重點從如下兩個方面展開工作:
1.端正紅色旅游的服務觀念
紅色旅游的價值,不是單純的展示歷史遺留物品,而是要讓游客透過這些歷史的痕跡,去窺視當年的情景,去體會和考證那些凝結于戰爭過程中的智慧。從更為宏觀的角度看,就是要建設起紅色文化體系,并且實現有效傳播,使得紅色文化能夠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有力武器。想要實現這一方面的目標,必須端正紅色旅游的服務觀念,明確紅色旅游的目標對象,并且以這樣的目前群體作為基礎向外展開,采用合理的途徑,合適的形態進行文化傳播。唯有如此才是有效的傳播,才能切實被游客做接受,才能讓紅色文化成為其觀念組成系統中的有機元素,最終發揮紅色文化的自身價值。這種服務要求以人為本,要求以目標群體為本,任何忽視目標群體,單純關注自身體系建設的方法和態度都不可取。游客的需求是紅色文化,以及紅色旅游自身價值實現的根本,只有從游客的需求出發,才能保證其生命力的永續存在,才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2.與時俱進,加強紅色文化與時代的融合
紅色旅游的根本目標是紅色文化的傳播,以及紅色文化價值的發揮。一種文化想要在社會環境中發揮其價值,必須與對應的時代特征和社會環境實現有效融合。任何脫離了具體環境的文化都會逐步失去其生命力,至少是無法有效發揮作用。對于紅色旅游而言,其可持續的發展的核心問題就在于要滿足對應時代的人群的需求。不同時代的人群,甚至于同一個時代的不同群體的人群,其需求都會呈現出一定的差異,因此唯有加強紅色文化與時代的融合,在可能的情況下,與對應群體的具體生活和工作相融合,才能切實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實現,才是保持紅色旅游旺盛生命力的根本依據。脫離了對應的社會,失去了對應群體的支持,紅色旅游就會變成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也就無從談起其可持續發展。
三、結論
紅色旅游是一種特殊的旅游形式,它并不像其他旅游模式,注重觀景與玩樂,而是更加注重愛國主義教育思想的傳達。因此,我們一定要在開發時注重結合地域精神的融合,并與時代發展并軌,引入先進技術實現場景的再現,另外,也要注意資源的保護和人才的培養,進而推動我國紅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璐.紅色旅游發展新思路[J].度假旅游,2018(7) .
[2] 趙雨.國內紅色旅游資源的創意轉化進展解析[J].中國林業經濟,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