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形式的媒體不斷滋生,新聞媒體領域進入了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的地位在新形勢下受到了新媒體的沖擊,傳統媒體要想在新媒體時代繼續煥發活力,就需要對老舊傳統的新聞廣播電視節目的模式和內容進行改革,并對廣播電視臺的編輯部門員工進行技巧方面的學習和培訓。
關鍵詞:新媒體背景;廣播電視;編輯;技巧
新聞編輯無論是在新媒體還是在傳統媒體中,都需要對新媒體背景下的人民群眾最關心的新聞內容和類型進行分析和總結,還要從工作中發現新聞編輯的編輯技巧和新聞稿件審核的經驗,通過對不同類型的新聞編輯手法的創新,進而推動傳統廣播電視新聞播報收視率的提升。
隨著手機等移動終端的發展和普及,現在社會中的每一位社會成員都有可能成為新聞事件的記錄者,他們可以通過社交媒體以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記錄身邊發生的新聞。社會公眾通過自己的手機拍攝的視頻和圖片,對于廣播電臺的新聞編輯來說,只要經過拍攝者同意以后,都可以用作新聞報道的素材進行編輯。而且在很多情況下,公眾提供的圖片、視頻資料等能夠幫助電臺媒體及時獲取最新發生的新聞消息,并及時對值得關注的新聞進行追蹤報道。這種方法并不是完美的,因為社會群眾不具備新聞記者應有的職業素養,群眾多以個人角度進行新聞圖片的拍攝,可能拍攝了很多資料但是不能體現新聞的價值。所以遇到這種情況時,新聞編輯需要借助專業技能對提供的資料進行有價值的選擇。
進入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輯人員應當積極引入和學習新技術,利用高科技的新聞輔助軟件,提高新聞編輯的效率和效果。新興的編輯技術可以從下列方面入手:首先,創新編輯形式,將科學技術與傳統編輯模式進行有機的結合,比如嘗試構建虛擬新聞演播廳,在新聞編輯中增加四維技術等,將創新形式的思維貫穿于新聞編輯的始終。其次,從吸引觀眾的角度出發,新聞編輯可以運用新科技技術,制作出觀眾喜聞樂見的電視新聞節目。最后,創新新聞播報途徑,可以借助互聯網對新聞節目進行直播,吸引更多層次的潛在觀眾。
對文字的運用和處理,在一定程度上是所有新聞媒體中編輯人員必不可少的工作步驟。新聞編輯人員通過對簡單的漢字、語句進行新聞語言的編排、處理和加工,變成一篇語言符合新聞用語規范,并且通俗易懂、條理清晰的新聞稿件。在進行新聞編輯時,要求工作人員注意,對表述語言和新聞背景之間的反差,進行適當選取,以及對富有趣味性的新聞素材進行提煉時,要注意保證新聞的嚴謹性。比如,在工作時遇到合作方提供的圖片和稿件富有趣味,但是其提供的素材從畫質和文章內容都不符合新聞用語規范的情況,新聞編輯應當對圖片進行技術處理,對新聞稿件進行深入解讀,并且使用符合規范的新聞用語進行修改,最終達到新聞稿件的用語通俗易懂,并且符合報道要求,使得插入的新聞圖片達到使用效果。
目前信息化、科技化的媒體環境下,新聞需從受眾人群角度出發,新媒體在選擇新聞報道的受眾群體時,把關注點放在了年輕群體中,并且充分分析當代年輕人對新聞的需求,及時調整新聞編輯的角度。傳統媒體在選擇受眾人群時,更加在意各個年齡段、不同階層的群體需求,就容易造成新聞編輯的混亂,缺乏條理性以及針對性。所以,作為媒體的新聞編輯,我們應當及時掌握群眾的新聞需求,根據需求調整新聞編輯的模式和針對性,完善新聞編輯策略,才能最終不被時代所淘汰。新聞編輯不論在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的新聞編輯中,當遇到具有突發性質的新聞發生時,一定要提高對新聞編輯及時性和有效性的關注。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存在意義更加重要,因為新聞編輯者是否能夠改革創新新聞編輯模式和方法,直接影響著新聞主持人的節目播出效果。所以,新聞編輯者應當提升自己,與時俱進,關心群眾呼聲,才能夠寫出大眾喜聞樂見的新聞稿件,實現自身價值。新聞編輯者很少參與到廣播電視節目的播報中,但是我們作為幕后人也會不斷為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奉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