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欣悅
摘 要:在瞬息萬變的國際環境中,面對著艱巨繁重的穩定發展任務,黨的十九大明確表示要將新發展理念當成國家建設的基本方略,這一方略的實施與落實情況,將會對我國各個領域的建設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綠色金融概念的提出備受關注。所謂綠色金融,就是要合理利用金融這一工具,協調好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的關系,實現綠色發展。綠色金融的發展離不開行政手段的干預,但對現階段發展形勢進行分析,市場仍未實現良性發展,可持續發展動力嚴重不足,綠色金融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綠色金融;綠色發展;新發展理念
一、引言
南于金融的特殊屬性與作用,決定著它在整個經濟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在當前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金融業的改革與創新顯得尤為關鍵,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發展綠色金融引起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也是新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本文重點闡述了與綠色金融、綠色發展有關的內容,立足于我國經濟建設情況,進一步明確綠色發展目標,為實現戰略發展目標做好準備。
二、綠色金融
在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等方面,我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是傳統產業的升級。還是綠色產業的發展,都向金融提出了較高要求,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綠色金融都將成為發展的主流趨勢。這就向金融部門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將保護環境當成基本政策,合理引導經濟發展,為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綠色金融與傳統金融相比,最鮮明的特色就是充分認識到生存環境利益的重要性,對綠色產業的發展表示支持,突出了保護生態環境的意義,并將此當成考量活動成效的重要指標,將更多的資源用于治理污染方面,使金融活動與維護生態平衡之間的矛盾得到化解,而這些恰恰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
對傳統金融、綠色金融進行分析,不難發現二者之間存在著共同點,即其實施都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撐,但受到“經濟人”思想的影響,傳統金融以完成政策任務、創造經濟效益為目的,而綠色金融則是為了推動政策發展。由于環境資源屬于公共產品,如果沒有受到政策的指引與約束,金融機構一般不會主動考慮貸款方在運營過程中是否創造了生態效益。
三、綠色金融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情況
雖然我國經濟不斷邁上新臺階,但當前仍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如,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方式等,環境保護成為發展的重要前提,越來越多人對綠色金融產生了深刻而全面的了解,成為支撐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手段。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想要縮短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距離,一定要將綠色理念融合到經濟建設的方方面面,及時清除落后產能,發展綠色金融,使之更好地服務于現代化建設。綠色金融發展情況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
1.優化調整信貸結構
一方面,要對環保行業的發展表示支持,提升綠色信貸額度:另一方面,不斷調整信貸結構,將信貸風險控制到最低水平。
2.拓寬綠色金融范圍
一是對綠色項目的實施表示支持;二是積極發展碳金融,設置專項基金;三是在部分省份推行綠色保險,并將試點地區取得的經驗進行匯總。
3.開展碳交易試點建設
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實現:第一,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碳排放權交易成為防治污染的重要手段,我國當前已經創建了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其有序運行與發展,將會對綠色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第二,大力推行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在此類項目的帶動下增強自身能力,制定出能促進綠色發展、節能減排、應對惡劣氣候的政策方針。
(二)發展綠色金融過程中遭遇的問題
1.綠色金融體量小,實施力度弱
回顧我國綠色金融發展之路,已經有了十年的歷史,在這期間,在證監會、保監會等的支持下,雖然中國人民銀行相繼頒發了一系列綠色金融政策,但在政策落實方面卻沒有為綠色產業的發展提供足夠經費。
2.綠色金融產品同質化嚴重
在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過程中,為了對綠色發展表示支持,許多金融機構都推出了獨具特色的金融產品,但基本只是局限于綠色信貸這一較淺的層次上,同時這些產品具有較強的相似性,就是適度降低高污染、高能耗企業的貸款額度,從根本上沒有體現出對綠色產業的支持,也沒有結合具體情況為企業的綠色發展提供多樣化的服務,足以體現出金融機構對綠色金融產品的理解不到位。
3.綠色金融盈利模式較為單一
綠色發展,實際上就是要協調好環境、資源、經濟三者之間的關系,具有濃郁的公益性色彩。然而,所有金融機構都會想盡-切辦法獲取利潤,同時綠色金融本身具有較高的風險,收益率卻不高,二者形成了尖銳矛盾。
4.綠色金融立法與政策保障力度仍需加強
第一,綠色金融立法體系建設速度較為遲緩,存在著許多空白點;第二,各級政府制定的綠色金融政策可執行性比較差;第三,沒有制定出合理的評價標準,評價主體過于單一,沒有理清權責,評估工作流于形式;第四,沒有及時進行信息披露,項目評估效力不足。
四、如何促進綠色金融的綠色發展
(一)綠色金融的發展需要得到政府支持
西方國家的綠色金融發展起步明顯要早于我國,對其成功經驗進行分析,不難看出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性,相比而言,我國綠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卻難以擺脫大面積的行政干預。如今,各個國家綠色金融發展過程中都I—j時面臨著市場與政府雙失靈的現象,要想實現兩種模式的無縫銜接,政府部門理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要想使這一局面得到扭轉,一方面,立法部門要加快立法建設速度,為綠色投資、綠色項目的開展提供政策支持、立法保障;另一方面,要為綠色項目的實施提供優惠條件,使之真正成為經濟發展的強心劑。
(二)綠色金融的發展需要綠色銀行政策引領
綠色銀行是一種新的經濟形式,不僅能為綠色項目的落地與發展提供經費支持,使市場失靈的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還能產生較強的信息溢出效應,引起更多投資者的關注,使更多閑置資金發揮出應有的價值。各個省市都可以嘗試開展綠色銀行試點工作,使更多綠色項目得到發展所必需的資金,也能使項目風險得到有效控制,產生一定的規模效益。
(三)綠色金融的發展需要得到整個社會的支持綠色金融的發展雖然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干擾,參與主體的態度顯得尤為重要,發達國家已經牢同樹立了綠色發展理念,以這種理念引領企業與金融機構的發展,使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綠色金融發展當中。
在我國,無論是綠色金融的理論研究還是綠色項目的建設都處于起步階段,談不上創新發展,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著較為懸殊的差距,這種差距體現在多個方面。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綠色金融業既是有力保障,也是困難消解器,但其發展既需要得到宏觀政策的引領,也離不開法律法規的有力保障,更需要加強氣候融資國際合作,綠色金融的發展任重道遠,卻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選擇。
參考文獻:
[1]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課題組.我國綠色金融市場發展展望及對策建議[J]。商業銀行經營管理,2016( 11).
[2]鄭士鵬.綠色發展開啟生態文明新道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7-26.
[3]易金平,江春,彭猬袆.綠色金融發展現狀與優化路徑[N].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
[4]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環保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課題組.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J].金融論壇,2015(10).
[5]王修華,劉娜.我國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探索[J].理論探索,2016(4).
[6]何天書.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探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6-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