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
摘 要:隨著企業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找到競爭的方式,跨境交易很可能變得更加重要。與國內交易相比,跨境交易的信息不對稱加劇,因為收購者需要在不同的法律制度、語言、會計準則或企業文化之間進行交易,而這些都受到地理距離的阻礙。這些因素使得收購方難以準確估計和評估目標在跨境交易中的價值和風險。本文對全球化背景下企業跨境并購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針對性的跨境并購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企業;跨境并購;問題;對策
一、引言
跨國并購與國內并購的原因相同:當兩家公司的合并為收購方的管理者提供了比以前更大的價值或效用時,兩家公司將合并。然而,全球化背景下企業跨境并購往往與能夠刺激或阻礙并購的其他因素相關聯,相關因素包括文化或地理差異、治理標準和資本市場一體化程度等。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國并購已成為國內企業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重要途徑,在推進全球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全球化背景對企業跨境并購的問題與對策進行了研究,對企業規避跨境并購的問題與風險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二、全球化背景下企業跨境并購的問題
(一)政治與法律風險并存
中國企業在進行跨國并購過程中,若收購對象所在的國家時常發生政治斗爭,則不利于我國企業跨國并購,甚至導致企業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例如2016年美國政府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理由,我國中興集團被列入黑名單:同年美國商務部向華為發出傳票,華為須向美國商務部提供其與朝鮮等被美國制裁國家出口科技產品的信息。
我國企業在跨境并購中除了需面臨較大的政治風險以外,還面臨著一定的法律風險。目前我國法制建設仍有待加強,我國部分法律條款在國際上由于不符合國際慣例,所以屬于違法行為。雖然我國為保障工人的合法權益出臺了《勞動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但整體來看尚未完善。以上汽集團境外并購交易為例,因為上汽集團沒有積極與韓國勞動工會進行溝通,導致工人罷工事件頻發,最終阻礙了上汽集團跨境并購,使上汽集團蒙受巨大損失。
(二)后期整合不利
由于跨境并購交易雙方所處的經濟環境、政治環境以及雙方的企業文化的差異,所以兩家企業跨境并購后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整合期。在這一時期內,如果并購企業沒有做好雙方的整合工作,沒有對雙方的內部資源進行優化配置,雙方資源優勢難以互補與共享,極有可能造成企業跨境并購失敗,甚至加重了企業的經濟負擔。
(三)國際化運營人才匱乏
我國企業海外經營發展起步較晚,所以絕大多數企業國際化人才隊伍比較薄弱,這一問題在民營企業中尤為突出。國際化運營人才的匱乏成為阻礙我國企業整體跨境并購的重要因素,對企業跨境并購的戰略選擇有著負面影響,還會造成企業跨境并購后管理效率低。
三、全球化背景下企業跨境并購的對策
(一)事前重視政治與法律風險評估
面對跨境并購中可能出現的政治與法律風險,企業在并購前需要建立相應的應急預警機制。具體而言,企業需要對并購對象所處的政治環境、經濟市場環境、政府的政策等進行充分的調研與分析,根據綜合的分析結果,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若企業難以避免一些政治與法律風險,則需要靈活的應用相應的政策與經濟措施盡可能地將其對企業的影響降至最低。與此同時,企業還可以咨詢熟悉國際法的專業人士了解國外法律條文,對收購對象的法律環境有著較為全面的認識,盡可能避免境外并購過程中出現違法行為。在跨境并購過程中,企業還需要密切注意海外市場與國際政治局勢的變化,盡量選擇政局穩定、經濟政策較為開放的國家或地區企業進行并購,建立較為完善的政治與法律風險防控體系。
(二)加強跨境并購后期整合
后期整合是企業跨境交易后是否運營順利的重要影響因素,也影響著并購雙方雙贏目標的實現。因此,企業在跨境并購過程中需要秉持市場互補、產品互補的原則,充分挖掘被收購企業所在地區的市場潛力,注重企業國際化渠道的拓展。除此之外,企業在跨境并購后,還要注重雙方企業文化的整合,需要主動轉變管理理念與管理結構,努力與被收購企業的文化進行融合。
(三)強化國際化運營人才隊伍建設
首先,企業應該改革用人制度,重視從全球招聘優秀的國際運營人才,企業可以將目標放在中國廣大海外留學生的身上,這些將是中國企業跨境發展強大的后備力量。其次,企業還可以積極地引進海外華人華僑,用好已有的國際化人才,隨時保持與海外華人華僑的聯系,使其可以協助企業境外并購。除此之外,我國政府也應該將人才培養列為扶持企業跨境發展的重點內容,為企業培養國際化運營人才,提供更多的政策與資金扶持。
四、結語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跨國并購已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一大途徑,企業在跨境并購過程中需要面臨諸多的問題與風險。因此,企業在跨境并購前需要重視風險的評估,在跨境并購只需要重視后期整合工作以及國際化運營人才隊伍的建設,提高跨境并購成功率。
參考文獻:
[1]陸改紅.后危機時期中國企業跨國并購風險識別與評價[J].金融經濟,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