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生燃
摘 要:管理者對下屬的影響,是實現組織發展目標的重要條件,而施加影響的過程,則體現出管理者的權力性影響和非權力性影響兩種。權力性影響是管理者賦予下屬地位、職務、權力等因素所構成的影響;非權力性影響則是不需要以權力為依靠,而是利用自身的人格、威信以及學識等影響其他人,使下屬服從安排。每一位管理者都應該有非權力性影響力,并且利用這一點實施管理。
關鍵詞:管理者;非權力性;影響力
一、引言
管理者是一切管理活動的組織者,任何組織形式都需要有管理者,才能使這個組織能夠擁有穩定發展的機會。從廣義角度來講,管理包括人、財和物,但最主要的是對人的管理。在管理工作,管理者如果能夠應用好自身的非權力性影響力,則能夠促使其他T作人員積極、主動配合T作,執行管理活動流程和規則等,有利于提高管理活動效率和質量。
二、非權力性影響力概述
非權力性影響力也是自然性影響力,與行政權力不存在關系,是利用管理者自身的魅力和特點形成,不是外界條件賦予。非權力性影響力不依靠管理者的權力,而是憑借其個人的才能、人格、品德以及學識等產生的、能夠影響其他人的一種力量。非權力性影響力所具有的特點有兩點:是管理者自身的魅力產生的影響:被管理者自愿接受管理。
在管理活動中,非權力性影響力能夠獲得他人的信任,并使其主動服從管理,因此非權力性影響力恒能深入人心、影響范圍更大。
管理者的非權力性影響力,是指對下屬產生的影響,并且是權力性影響力的前提條件。在各項管理活動、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中,需要通過人的管理來體現,而人又擁有情感和需求。因此,管理者需要優化管理方式,利用非權力性影響力去影響下屬,挖掘被管理者的潛在能力,使其自主參與管理活動,并且接受管理,最終實現組織管理目標。
三、管理者的非權力性影響力
(一)人格影響力
人格是管理者非權力性影響力中非常重要的—個因素。人格組成要素包括道德品質、信仰以及人格形象。首先,管理者需要樹立共產主義信念,擁有高超的政治理論能力,在扎實理論的基礎上,靈活運用馬列主義的觀點、立場以及方法等觀察全局,正確行使上級領導賦予自身的權力。其次,在實際T作中要體現出良好的道德品格,需要管理者在T作中求真務實、說實話、重實效。此外,管理者還需要時刻強化自身的修養,樹立良好的形象,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作為管理者,需要有一身正氣,做事公允,才能確保在組織中形成良好的T作氛圍。人格是管理者思想道德和品質的綜合體現,一個管理者如果擁有優秀的人格,也就擁有非權力性影響力,吸引下屬向自己靠攏。人格是很難使用語言形容和概括影響力,管理者擁有人格魅力,也就能夠激起下屬的T作熱忱和忠誠度。
(二)威信影響力
管理者的威信影響力會直接影響管理效果。威信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第一,以威取信。這是管理者權力性影響力中的一種,以權力為核心形成,具有強制性:并且管理者的職位越高,這樣的影響力也就越大。但是,由于權力性影響因素來自權力和地位,是外界賦予的影響力,故而對下屬的影響力有限,雖然管理者的權力在樹立威信的過程中有一定作用,但是權力并不是威信。權力只有用得好,才會幫助管理者樹立威信;如果是濫用職權,或是又不盡責夏新,無論有多大的權力也沒有威信。第二,以信取威。這是權力以外的影響力。以信取威主要依靠管理者的學識、品德、專長、才能等因素產生影響。這是非權力性影響力,是在管理活動中所體現出的管理者的才能和品德等綜合素質,從而使下屬敬佩、效仿、擁戴。管理者利用自身的人格、學識等因素影響他人的心理行為,這是一種內在影響,而非外力強制性要求,能夠提高下屬配合、執行T作的自覺性。
(三)學識影響力
雖然學識與管理之間沒有必然聯系,但是學識豐富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威信和形象,提升管理效果。學識主要指管理者所具有的、與管理T作內容和職位相關的綜合知識、經驗以及閱歷等。一個人的學識與修養關系密切、能力和魅力的關系密切。知識和經驗是一個人的寶貴財富,是一個人的力量,也是產生非權力性積極性影響力的要素。一個不讀書、沒有學識的人很難擺脫“俗氣”;一個沒有知識儲備的人,也不會有遠見;一個學識較淺的管理者,在T作中也很難樹立起自己的形象和威信,不具有非權力性影響力。管理者如果有豐富的學識,就很容易得到下屬的尊重和重視,人際關系也會更好。也就是說,一個管理者需要有豐富的知識素養、實踐經驗,在信息化、專業化等方面有較高的水平,成為所從事行業的專業人士;同時,管理者追求知識的過程,也是樹立自身形象的過程。因此,管理者要不斷豐富自身的學識,提高學識影響力,進而利用非權力性影響力開展管理T作。
四、總結
管理者所擁有的非權力性影響力,能夠使下屬產生信任感和敬佩感。非權力影響力的組成包括管理者的知識、品行、威信、情感以及才能等因素,各因素相互作用、滲透,進而對其他人產生影響。管理者要追求這種影響力,因為它有持久不衷的特點,能夠使其他人心悅誠服,同時管理者將其與權力性影響力結合,可有效提高管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