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赴慧
隨著新一輪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推進,學科核心素養理念已然成為眾多一線教師研究的重點。數學是提升學生思維方式、邏輯概念的重要課程,因此在日常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含義、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育的意義、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育的課程設計三方面進行簡單論述。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含義
核心素養是新課程理念中提出的一種新的概念,數學核心素養是以數學日常課程教學為依托,根據所學的知識技能,引發對數學的思考,從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真正做到情感與態度上的發展。它是人們通過數學的學習建立起來的認識、理解和處理周圍事物時所必備的品質與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在數學課程中,應當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為了適應時代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數學課程還要特別注重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小學數學課堂應著重培養學生基本的數學素養,為學生提供基本的數學思維方式,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以數學的思維方式分析解決問題,從中體悟數學的價值,有助于學生終身和未來發展。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育的意義
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小學時期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不強,但卻是各種能力快速發展的階段,而且思維邏輯的增強也不是短時間形成的,尤其是數學這樣一個相對抽象的學科,需要一個緩慢的形成過程。所以,小學時期是培養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最好的時期。而傳統的數學教育只是注重學生對數學公式和算法的機械式教育,思維方式單一,會逐漸讓學生的思想固化,機械化,不利于邏輯思維的培養。在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中,學生需要先自己探索了解數學解題的過程與思路,透過數學問題看到實物本質,嘗試用自己已知的數學思維去解決問題,發散思維,看清問題的本質。通過培養,學生可以逐漸提升自己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更加科學地看待問題,更好地解決問題。
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來源于現實,應用于生活,小學數學教學離不開現實生活。小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均在較低的水平上,數學的抽象也讓他們很難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科學的歸納與總結,更加不會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培養小學生數學的核心素養不僅可以引導他們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幫助他們構建框架,形成知識體系,更可以讓同學們提高實踐意識,將課堂所學的數學問題解決方法和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增加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核心素養培育的課程設計
數學教育應尊重學生差異,面向全體學生;數學課程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這三大理念是數學教育多年來的指導思想之本,創新應用之源。
數學課程應當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為了適應時代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數學課程還要特別注重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在課程教學活動中應把這些核心素養逐步滲透,逐一落實。
借助幾何直觀,建立空間觀念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說:“形缺數時難入微,數缺形時少直觀”。幾何直觀是利用圖形描述幾何,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的重要數學工具,借助幾何直觀可以把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空間觀念是指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需要建立在觀察、感知、操作、思考、想象等基礎之上。
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要重視經歷和體驗,要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操作中思考與想象,尤其要借助幾何直觀,通過實踐操作活動去培養。因此教師要設計豐富多彩的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觀察、猜想、交流、比較,從而建立空間觀念。
加強計算教學,培養運算能力 在接受核心素養教育后,學生應具備適應環境發展的個人素養和能力。學生的知識、技能掌握良好,自我的人文素養、科學精神和學習的態度與方法正確,具備創新能力。這是現實素質教育改革的基礎,也是能力培養的最終目標。
創設具體情境,建立應用意識 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要精心設計研究問題,借數學問題的魅力引發學生探究的需要,還要為學生創設具體的真實情境,引發學生主動學習的需求,為實際問題解決,建立應用意識注入活力。
學會獨立思考,提升創新意識 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一文中,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解放兒童的頭腦、雙手、眼睛、嘴、空間和時間,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力。”要讓他們學會獨立思考,做有意思的活動,手腦并用是形成創新意識的開始,手腦雙全是提升創新意識最終目的。
總之,核心素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應把數學學習中所需要的各項技能有效融入課堂,讓學生在一次次成功的體驗中不斷前進。
(作者單位:?北京市崇文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