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志華
在學前教育快速發展的今天,幼兒園與家長的有效溝通顯得尤為重要。家園是合作關系,我們的共同目標就是為了孩子的快樂生活和健康成長。
新時代,新發展,針對新情況要采取新措施。北京市通州區臺湖鎮臺湖中心幼兒園于2013年正式開園,而隨著科學育兒越來越受到關注,臺幼也逐漸開始關注特殊兒童的教育問題。
2015年,小班的張某某表現出不與其他幼兒接近,只在自己一平方米的區域內活動,只要其他幼兒闖入就會哭嚷不止的情況。開始以為他只是分離焦慮,可入園近一個月仍然不見改觀。班內教師通過與孩子媽媽的溝通才了解到:孩子父母都是高知留京人員,很少陪伴孩子,而孩子的爸爸則性格內向。了解到這種情況,保教室的干部及時和路園長做了詳細溝通,與班內教師做了細致交流,并建議家長帶孩子去專業機構進行咨詢。孩子媽媽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對此十分配合,經專家測試孩子的智商沒有問題,只是在與陌生人交流方面能力偏弱,需要家長帶孩子定期治療,需要教師積極配合指導。家長對此十分激動,真誠感謝園方能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提出寶貴建議,積極配合專家給予孩子治療。班內教師心中有了底,平時會很用心思地實施一些小策略。比如常讓張某某和喜歡的小朋友挨著坐,慢慢的,張某某敢和其他小朋友坐一起了,那一平方米的“雷區”也漸漸消失了;再如教師將張某某誦讀《弟子規》的視頻分享到家長群里,獲得了其他幼兒和家長們的贊賞和鼓勵……不知不覺,那個曾經一進園就低頭不語的小男孩,臉上漸漸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在張某某大班畢業時,他不善言談的爸爸也手捧錦旗,感謝幼兒園的專業教育和精心照顧。作為保教干部,作為負責家長工作的教師,那一刻,我們既感動,又自豪!

自此以后,幼兒園就更加關注新入園的特殊兒童了。
2016年,小班新入園的男孩潘某某,入園沒幾天就表現得與眾不同:咬班內教師和保健醫生的胳膊,爬到玩具旁,喝雨水……當與家長溝通時,他們認為孩子只是淘氣,并不認為孩子有問題。我們了解到,孩子父母在孩子幾個月時就分開了,因此姥姥全家人都非常寵愛孩子;孩子對爸爸沒有概念,爸爸來看他,也沒多大反應,不交流。我們將孩子在園活動的視頻發給家長,和家長作深入的溝通,家長終于同意到專業機構進行咨詢,測試結果是重度抑郁。家長先是吃驚,而后到園表示感謝。看著潘某某的媽媽眼含熱淚離開幼兒園,我們越發感到關注新入園的特殊幼兒的重要性,這關乎孩子一生的成長,也牽動著每個家長的心……
2017年,新生入園沒幾天,小班的石某某引起了教師和保教干部的注意:他不能好好排隊,不能安靜地坐幾分鐘,走路時小腿用不上力……出于安全考慮,需要專人拉著,以免受傷。主班教師多次與家長溝通,建議帶孩子到專業機構進行咨詢,但家長覺得孩子只是不聽話,不會有什么問題。但經過再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石某某的平衡能力明顯比別的孩子弱,這會嚴重影響其在關鍵期的健康發展和成長發育。于是,我撥通了孩子媽媽的電話,并進行了半個多小時的長談,最終孩子媽媽終于答應帶孩子去看看。經過專業測試,專家建議及時對孩子進行康復治療,否則孩子的平衡能力會受到影響。為了治病,媽媽決定辭去工作,先專心帶孩子進行康復治療,同時對園里的教師表示了感謝。
如今,幼兒園特殊兒童工作和新生入園工作不斷完善,我們會在幼兒入園前本著自愿原則讓家長簽署《心理行為異常篩查知情同意書》和《兒童心理行為發育預警征像篩查問卷》,讓每一名新生家長從幼兒剛入園就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增強科學育兒的意識。而幼兒園也會將每屆特殊幼兒的情況做詳細記錄,作為特殊兒童保育教育的借鑒。
家園共育,科學育兒,我園一直在做;而今,我們又提出了“關注特殊兒童,一個都不能少!”的口號。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臺湖鎮臺湖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