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志蘭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校組織我們理科老師參加了圍繞“發揮課堂教學機制,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題的高中理科教學課例研討,為我們青年老師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從課例欣賞到幾位德高望重的教師的點評再到陳副校長的精辟小結都讓我受益匪淺。
通過觀看高華英老師的課例錄像—《圓與圓的位置關系》,我深刻感受到高老師課前的準備是非常充分的,看到每個學生手里都拿著兩個剪好的小圓,一直比劃著,然后一步一步的順著高老師的引導步步深入,很好的突破了教學重點和難點。因此,她的課堂教學是非常有效的。通過這堂課,我對于如何在課堂中提高教學有效性這一問題進行了一番思考。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基本形式,是推進素質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是培養適應四化建設人才的重要環節。我校的教學理念是:“夯實基礎,激活能力,讓每一個學生學會學習,終身受益。”結合這一指導思想,提高教學有效性勢在必行。有效的教學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其中,有效果是指對教學活動結果與預期教學目標的吻合程度;有效益是指教學活動的收益、教學活動價值的實現。下面,我想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談自己是如何在課堂中提高教學有效性的。
1.重視提高時間效率:一節課只有40分鐘,現在課時普遍比較緊,教學內容又較多,提高教學效率顯得尤為重要。比如我們物理,根據新課改要求,我們必須在高二一年的時間上完四本教材,內容有增無減,而課時還是那么多,所以我每天備課總是慎之又慎,改了又改,一般都要修改兩次以上,而且每次課前我會通知學生盡可能做好充分的準備。雖然我是第一年帶學生,但是由于自己在備課時看了很多遍教材,對于教案也是手寫兩三遍,所以一般到上課的時候我都能不看教材或者教案,幾乎都能背下來了,這樣上起課來比較流暢,幾乎不浪費什么時間,而且也能在學生心中建立起更高的威信。每當我倒背如流地說出哪道題出自哪本教材的哪一頁時,學生都是一副欽佩的眼神,聽得格外認真,這樣其實也在無形之中提高了課堂效率。另外,上課前我會提前三分鐘進教室,檢查作業,組織學生準備好教材或者作業等,為上課能夠盡快進入狀態做好準備。總之,我會想盡一切辦法盡可能的利用好課上僅有的40分鐘,每一堂課都不會馬虎對待,對于教材更是認真鉆研,堅持一年多下來對于自己的教學效果有著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2、重視教學的“將來有效性”。學生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可以點燃的“火把”,教學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學生學會學習和獲取新知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判斷教學是否有效,就不僅要看學生現在學得怎樣,更要看今天的教學對學生終身發展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終身受用的知識,發展了哪些終身受用的能力和非智力人格特征。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重“眼前有效性”、輕“將來有效性”的傾向。我非常看重學生的“將來有效性”。例如現在物理很多的知識其實都可以用大學的微積分求解,我們班上有一位酷愛物理的學生,他利用課外的時間自學了很多大學物理教材,在平時的作業或者考試中也經常用大學知識求解,但是每次考試分數卻不高。不少老師對于他不用中學常規方法解答表示非常擔憂,認為在高考中會吃虧;甚至個別老師都沒有耐心來看完他用比較高深的解法密密麻麻地去解一道高中階段的題而直接判給他零分(事后證明他的解答是正確的)。這個讓他感到非常失落也非常受打擊,甚至他一度懷疑自己不是讀書的材料是否需要休學等等。當我事先了解了他很多的背景資料之后跟他詳談了一次,首先對于他的很多地方給予有力的肯定,因為我覺得不能用我們現有的體制去限制他的潛能,而應該響應我校的教學理念—“夯實基礎,激活能力,讓每一個學生學會學習,終身受益”,要讓他相信他的能力一定能夠得到很好的發揮。我堅定地告訴他高考中只要他的解答是對的一樣是可以得滿分的,所以他無須過分焦慮,而且我們不能那么短視,只瞄準高考,我們真正的目標是今后的發展,我們中學的教育就是為大學輸送人才,你現在比別人還先走一步,說明你離理想更進一步,那你今后成功的機會就會比別人大,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同時,我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單獨給他分析他的作業,次次給他面批,除了幫助他修正一些做題方法之外,不斷鼓勵他,現在他的做題步驟非常標準,對學習充滿著濃厚的興趣且對自己的前景充滿著信心,讓我看到了他成功的希望。
3.重視課堂管理的有效性:紀律不良和問題行為等課堂管理問題是困擾有效教學的重要因素。在課堂教學中25%-30%的學生有問題行為,課堂教學中存在紀律不良和問題行為現象的原因是教師課堂教學和管理缺失,有些表面上是學生自身原因的問題,實際上也與教師直接有關。如有的教師常常不顧學生問題行為的性質和種類,動輒中斷正常教學過程,對學生進行冗長、頻繁的訓斥,甚至不惜花費整堂課的時間去進行所謂的“思想教育”,從而浪費了大量教學時間,影響了教學的有效性。有的教師不能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和興趣,教學的深度、坡度、密度、速度失控,從而造成大量的課堂管理問題。有些教師以維護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名,當課堂秩序出現混亂或學生注意游離于課堂教學之外時,不敢批評和管理學生,從而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教學時間。每次制作課件的時候,我會精心選擇一張很有吸引力的照片作為開頭,目的就是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引起他們的興趣,這樣能夠讓課堂有一個很好的開始,不用刻意去維持紀律也能讓學生很快的安靜下來。我們都知道,學生的注意力不可能時刻集中,所以在設計題目的時候不要一味地講,要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要留給學生思維休息的時間。如果是新課,我會在中間插一段討論與交流環節,如果是習題課,我會逐步展開,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從而讓學生的思維能夠層層打開,在講到一兩題之后,我會有意地停一下,一方面是讓學生思考幾分鐘,另一方面我會繞著教室走一圈,關注全班學生的動向,提醒個別打瞌睡或者走神的學生。如果這節課大家普遍感到比較累,我會跟大家講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或者開一個善意的玩笑。只有想辦法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才能保證課堂效果。
總之,有效教學是師生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作為一名教師,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一直要努力的目標。我們要以最優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等方面獲得整合、協調、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從而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