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積奐
摘 要:目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非常強調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教學需要結合能力的具體養成需要,也要注重學生在教學中的語言表達意愿。本文介紹了高中語文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教學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推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應用語文知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教學
語言表達能力的組成較為復雜,需要積累語感、語言組織能力、組織思維能力和表達技巧,還需要表達應變和知識應用能力,這些能力和知識基礎共同促成了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知識應用的綜合性體現。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既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同時要訓練思維,從而保證能力培養教學的有效進行,使學生在能力獲得的同時,語文的綜合素養也得以提高。
1、強化朗讀,培養語言感覺
語言表達能力中,語感是極為重要的,用詞怎樣才準確、生動、平實、得體,語言表述怎樣才規范、通順、連貫,句群怎樣安排才有條理,什么句式符合語言習慣?這就要靠語感的積累。語感從何而來?主要靠閱讀,特別是朗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繼續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良好語感。”而很多高中語文老師對課文朗讀往往重視不夠,這就導致不少學生對語言的積累受到限制,語言運用不是很規范,內容組織比較混亂,對此教師應引起注意并加以彌補。教師可以通過強化朗讀教學來實現,讓學生在朗讀中讀出節奏、讀出韻律、讀出情味、讀出文質,通過朗讀吸收課文中的表達順序,在朗讀中掌握詞匯的組織。例如,《華羅庚》這篇課文,我就是將朗讀代替默讀,讓學生在大聲朗讀中進行閱讀理解,這樣學生對課文的寫作順序,對一些事件和情境的介紹的邏輯思維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形成語言組織能力,建立完善的語言組織結構,從而為語言的表達打下良好的基礎。
2、鼓勵表達,訓練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是學生語言有效表達的基礎,也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主要體現。只有建立了邏輯思維,學生才能在表達時結構嚴謹、先后有序,表達更為準確。《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育必須同時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與思維品質的提升。”而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組織思維便得到了鍛煉,并逐步學會有條理地闡述自身的觀點。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自主表達時,要注意多鼓勵,對學生所表達的給予積極的反饋,使學生在自主表達中可以大膽組織語言,清晰表達出自己的意思。在具體做法上,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對學生的表達要認真傾聽以示重視;當學生做表達完后,教師的反饋要真實有效,能針對學生所表達的內容做具體分析,使學生從中找到自身表達的漏洞和思維不嚴密的地方,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并促進學生語言組織能力的提升。
3、讀寫結合,夯實語言表達基礎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以致用才能體現語文的核心素養。“讀”為了是走進文本,感受作者的心路歷程;“寫”則是對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用語言表達出來。但有效的語言表達需要豐富的語文基礎知識做支撐,如果沒有良好的基礎知識,那么表達出的內容就會呈現空白化,難于被讀者或聽者所接受。在語文教學中進行讀寫結合,可以讓學生將積累的語言知識在寫作中活化,從而夯實能力基礎。因此,教師在語言能力培養中,必須開展讀寫結合,讓學生在大量閱讀中進行有效的知識積累,并在寫作中進行練習,從而完成對知識的鞏固吸收和能力形成,讓語言表達能力在不斷的寫作實踐中得到提高。例如,在《熱愛生命》的閱讀教學中,筆者就針對閱讀教學的內容讓學生進行仿寫,將課文中的知識變成自身的語文基礎知識,這樣就可以使學生的語言表達有詞匯和表達意境的支持,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在讀寫結合的方式上,還可以將仿寫的形式從書面表達變成口語表達,將寫讀后感變成寫讀書筆記,將對文本進行評論變成名句賞識等,既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拓寬了寫作的廣度,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培養。
4、組織表演,檢驗語言應變能力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在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方面的全面發展。”這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需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讓學生在表達和溝通中提高,因此組織表演活動,是培養學生表達應變能力的有效形式之一。在表演的設計和對話中,表達應變能力可以得到鍛煉,這種能力養成更符合學生的成長需要,能夠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形成[3]。例如,在《寶玉挨打》教學中,筆者在閱讀教學之后讓學生自行建立小組,自行設計臺詞表演這段環節,要求將課文的內涵表達出來,盡量展現人物的性格特點。這樣,學生通過設計對話和表演,對小說的內容理解更為深刻,從而領悟小說中語言運用的精妙,有效促進表達應變能力的提高。表演活動的組織,讓語言表達有了新的鍛煉方式,學生參與的興趣大為提高。同時,學生的個性特點在活動過程中得到很好體現,更可貴的是學生從中獲得了語文學習的成功體驗,可謂一舉多得。
5、體驗生活,提高語言應用能力
寫作是培養學生語言書面表達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但長期以來,高中階段的語文寫作教學中,大多數的都是以應付的方式在進行學習和練習,造成教學效果不高,直接影響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針對這種情況,我在寫作教學中增加生活寫作,以貼近學生生活的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寫作的欲望,從而使其在豐富的生活素材下完成寫作,語言應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由于貼近生活,學生不但有物可描、有事可寫、有話可說、有情可抒,達到了葉圣陶先生提倡的“我手寫我心”的目的。這樣,學生在愉悅心境下寫作,語言的表達就會鮮活起來,思維就可以靈動起來,聯想和想象就會飛翔起來,作文水平提高自然是水到渠成。例如,在一次《補充標題》材料作文教學中,筆者在展示材料之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先進行表述,并針對自己的寫作做簡單描述,這就使學生按質按量完成作文的人數大為增加,時間也大為提前,許多都寫得真實生動。可見,貼近生活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法寶之一。
幾年來,通過開展多元化的培養教學,班級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也有所提升。所帶的畢業班參加高考,語文的成績逐屆有所提高,究其原因,無非是作文成績比較理想。但歸根到底,是平時的教學加強了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自然就上去了。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