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靜
當學習者自主性在一個國際水平被研究和實踐的同時,大多數中國外語教師仍然使用很老套的講義使用填鴨式教學法,在以教師及課本為中心以及配有很多考試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所學的知識,難以擺脫對老師的依賴。如今“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觀點的確立,使培養學習者自主性成為近20年來外語教學界許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員的共識。
外語教學界引入自主概念20年來,教育學家和外語教學工作者對什么是學習者自主性仍有不同的觀點。最早開始外語自主學習研究的Holec(1981:3)認為自主指“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即,讓學生能夠負責就有關學習各方面的問題進行決策。這是一種“潛在的,在特定環境中可以實施的能力,而不是個體在此環境中的實際行為”。許多研究者認同Hole關于自主性的觀點,主體
1.長期以來,我國語言教學界研究較多的是教育者如何教的問題,而教學中起主體作用的學習者如何學以及對外語學習過程的影響等方面的研究卻很少。如今學習者自主性作為一種可取的教育目的被普遍接受。在英語語言教學過程中,學習自主性能力被強調。自主學習理論源自于19世紀60年代那時有關于一生學習技巧的發展和獨立思考的辯論。在柯林氏Cobuild英語字典中有一個關于自主性的定義“你自己決定去做什么而不是被某人影響或被告訴去做什么的能力”。類似地,Holec,語言教學中最早的關于自主性的倡導者之一,定義自主性為“負責自己學習的能力”。Dickinson認為自主性是一種學習者完全對與自己所學所做的決定以及執行這些決定負責任的一種狀態。總而言之,教師不再是傳統的知識的傳授者,而應該是學習的促進者和監控者,學生不再是消極被動的接受者,自主學習能力依賴于學生主體意識的建立,改變學生依賴老師的思想。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工作更具要求和挑戰性。教師應把重點放在如何去學而不是如何去教。“自主性”是一種能力,和其它能力一樣,它需要實踐。
2.提倡學習者自主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最近一些年,文學概要顯示出學習者自主性吸引了很多研究者的注意。學習者采取一種自主的高度能激發人的以及積極的方法去學習以及在參與學習任務過程中靠自己而不需要催促和監督這無疑是教育的一個目標。當今知識信息的全面擴大與爆炸要求學習者一生中堅持學習。Mary Spratt指出“在學習中終生學習的必要以及對深層次學習的需求,自主性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現代教育的目標越來越傾向于人的全面素質的培養。如今,信息和科技的飛速發展,要適應迅速變化的環境,在學校接受的教育已不可能受用終身。未來的社會要求人們繼續學習,更新知識,不斷發展自我,才能適應競爭與變化,這種終身教育要求人們能夠培養可以獨立于教師和課程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決定了教育必須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為目標,所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是很必要的。外語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素質就必須培養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采取以學習者為主的途徑來達到這一目的,通過課外自主學習將課堂內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反復實踐并應用于交際中,才能真正提高外語的綜合素質。
3.自主性的組成部分
Dickinson認為自主是“一種對待學習的態度是一種獨立學習的能力”。Littlewood認為自主主要是學習者能力以及獨立做選擇的意志力。意志力要依靠動機和自信對選擇負責。他強調:“學生的意志力能獨立地展現要依靠他們動機和信心的高低。
Benson認為在語言學習中自主性有三個基本的范圍:
自主性是依靠自己學習的以及專門去這樣做的能力
自主性作為內在的心理上的能力去指導自己學習
自主性是學習內容和過程中的自控力
我們可以從上面的描敘總結出自主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
態度也就是學習者愿意在學習中采取積極的態度,愿意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能力即學習者有必要發展能力開擴知識面以及尋找學習方法去實行自主性學習,獨立于老師。
狀態即學習者被提供機會去對自己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做的決定負責以及發展獨立學習的能力。沒有外在的支持例如,老師、設備、學習材料特別是早期自主性發展,幾乎是不可能啟發前兩種組成部分所帶來的內在的改變即對于學習者的態度和能力。
4.當我們對學習者自主性的定義、組成部分及重要性有所認識后,我們知道要促進學習者自主性不僅僅是從一兩個方面入手而是從一些或多或少相關聯的方面去提高學習者自主性。本文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去促進學習者自主性:
4.1激發學習者動機
自主性和動機在語言學習中的關系是一個被爭論的問題,即,自主性使動機增加還是自主性產生動機。Mary Spratt和他的伙伴表明“動機可能導致自主性或是自主性的前提條件”。動機對于語言學習者的訓練是很重要的。學習動機在外語學習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外語教師只有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相應的措施,當學習者抵制自主的練習或拒絕/逃避學習的機會時,教師應通過激發學生的動機去促進他們的自主性
4.2改善學習者學習環境
在高度競爭以及伴有許多考試的學習環境下,學生們被迫為了考試而學習以及把考試和分數看得很重要,因此形成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習,減少了學生自主性,這種學習環境在中國的學校是普遍的。促進EFL中學習者的自主性,教師可以創設一些討人喜歡的學習環境以達到改善學習環境促進自主學習的效果。。
總結
至此,我們簡要介紹了目前英語語言教學的一大熱點——學習者自主性。從社會的進步,教學的要求,學習者自主性都應被強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應努力從各方面促進學習者自主性能力,使教學更加成功有效率。
我們必須認識到在我國目前的教育環境中,要促進學習者自主能力,就要與舊的教學模式和舊的學習習慣徹底決裂,改善教學制度、教學環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只要我們在英語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和提高學習者自主性能力,我們會離目標越來越近。
參考文獻:
[1] 杜翠花,宋鐵花.農科大學生英語學習狀況的分析,山西農業大學學報[J].2000,(3).
[2] 高鳴涵等.外語教學與研究論文集(2)[C].武漢: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1998.3.
[3] 魏玉燕.促進學習者自主性外語教學新概念,外語界[J].2003,(3).
[4] Baishuqin,Jingjangbo.Promoting ELT Learner Autonomy In China:from theory to practice,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J].2003.9 Vol.26 No.3.
[5] Wangxiaoling.On Autonomy:some theoretical and pedagogical considerations for Chinese EFL contexts,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J].2002.6 Vol.25 No.2.
[6] Weiwangdong.Factors Affecting Learner Autonomy In ELT:a starting point for its promotion,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J].2004.8 Vol.27 No.4.
(作者單位:東方半島小學 ?深圳市 ?51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