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澤龍 萬芯 張宇
摘 要:環境保護和扶貧扶困是現今社會面臨的發展問題,我組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走訪、實際操作等過程,分析舊衣的潛在資源,深入研究公益性舊衣的實用性改造,提高公益性舊衣的利用率,以及舊衣物的創新性改造,并對于舊衣回收與改造提出可行性的意見與建議。
關鍵詞:舊衣;背景;改造
1 研究背景
貧困問題已成為當今世界最尖銳的社會問題之一,截止2018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仍有1660萬人,如何解決他們的吃穿住成為一個難題。同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服裝淘汰的速度越來越快,于是很多舊衣物成為家中的“雞肋”。但隨著循環經濟和環境保護等經濟觀念的普及,舊衣物如何處理也成為人們心中關注的焦點。而公益性舊衣在捐贈過程中產生的浪費和污染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2 舊衣公益利用的意義和改造
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都在提倡低碳環保,然而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和當今社會豐沛的物質條件,依然致使人們過于盲目地追求潮流,導致越來越多的舊衣物產生,因此所造成的過度浪費已經成為一個影響環境的重要因素。過量的舊衣已經背離“綠色設計”“低碳經濟”的思想倡導,如何合理的處理舊衣過剩的問題已經成為了社會發展的需要。
2.1舊衣公益利用的意義
據中國經濟網數據表明:據統計,由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占到我國GDP總值的15%,嚴重影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測算,如果我國廢舊紡織品能全部循環利用,相當于每年可節約原油2400萬噸,減少近三分之一的棉花種植面積和80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2.1.1情感需要
我國擁有十分龐大的貧困人群,他們終日里缺衣少食,如果將這些過剩的舊衣用于公益捐贈,不僅會給予貧困人群以極大的幫助而且將會對環境保護產生巨大的影響。這樣做既能滿足人們在紛繁物質生活中的精神情感需要,讓人們在心理上得到放松和寧靜,使身處困境的人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幫助和人性的溫暖。
2.1.2環保價值
舊衣物完全可以作為公益贈予給身處困境中的人們,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它既可以避免服裝的閑置與浪費,又能使舊衣重新得到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服裝的使用周期,從而降低了碳排放量指數。
2.2舊衣的實用性改造
2.2.1問題與建議
(1)舊衣改造需要消耗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
將舊衣改造剩下的邊角余料,以及不實用的舊衣,改造成為環保、時尚的工藝品,通過網上售賣、公益集會、線下銷售等方式填補一定的舊衣改造的成本。
(2)舊衣改造需要一定的相關專業知識
為踐行十九大“綠色、科學、時尚”的新理念。通過聯合高校或職高服裝相關專業,開展相關舊衣改造課程,既能培養學生的改造創新能力,又能將改造的舊衣作為公益捐贈給所需要的人。
(3)高校開設相關必修課
高校、職高服裝專業開設專門的舊衣改造必修課程,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專業知識的鞏固,又有利于利用資源并捐助貧困地區群眾,
2.2.2改造過程
(1)舊衣物收集
(2)改造過程與問題整理
通過與導師溝通,我組最終選擇兒童為服務對象,改造舊衣物為馬甲背心。這是出于對服裝合身程度、季節氣候變化等因素的考慮。
首先,我們在收集的舊衣中,根據面料的質地、薄厚進行了簡單的分類,整理出服裝改造的組合。對于服裝的改造手法,我們討論出幾種實用可行的手法;
拼接法;因為收集舊衣適用的人群從10-44歲不等。所以在不同版型上,使用分解和重組的方式進行拼接,使得服裝的版型發生改變。寬大的服裝進行縮減,不進行再重組的碎料進行工藝品的設計與制作。通過碎料的花紋與邊緣的設計形式,可以完美的結合實用與美學的設計。
減法;在原有的舊衣上,根據它原有的破損情況,盡可能減少浪費的基礎上進行減法。
對于面料較厚的秋冬外套,我們原本的計劃是盡量的減少面料浪費,在原來的款型上進行對實用性功能的增強設計,但發現服裝袖子的破損已經不能支持再設計。所以我們選擇在原有的服裝上根據兒童馬甲原型版的版型刻版,這樣即能減少服裝的浪費,又可以實現版型的再生。
其次,這次搜集的服裝中有很多面料輕薄、設計感較強的女裝。蕾絲花邊的設計與鏤空紋樣的陰陽結合給我們設計加入了新的活力。我們用拼接法,將質地輕薄,面料呼吸感強的白色女上衣拆分重組,通過分層的縫紉來減小原有較長的服裝長度,我們保留了衣服原有的碎花風格的設計感,并在最底部進行邊緣的活褶設計,在底部分層兩邊進行四厘米的縫合,這樣使服裝又不失原來的可愛甜美又增加了設計感。
接著,我們對于耐磨的牛仔短褲進行設計,考慮到它原有耐磨性和它的長度,剪裁做成適用于日常生活的帆布包,保留褲子上原有的松緊帶與鏤空圖案的設計,裁剪掉不耐磨的內襯,進行底部與邊緣的縫合。使整個包型呈現出上緊下松的流線型,原有腿部松緊帶改為包的手提袋,即具有彈性又有裝飾性。
3 結束語
舊衣的回收與再利用是循環經濟背景下社會資源合理利用,也可以創造出更大的環保價值和經濟價值,有利于降低生活中的碳排放量。隨著現代設計理念、環保理念的不斷更新與發展,綠色改造設計理念也將成為回收利用領域的主流理念,這對于促進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現和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
當代中國經濟的發展與人們的思想進步不統一導致人們對于舊衣再利用的意識并不高,經濟利益的驅使和公益捐贈機制的不完善導致舊衣公益行改造存在的許多問題對人們的公益積極性也頗有影響。導致舊衣公益性回收與改造推行的社會基礎現在還相對薄弱。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經濟的發展在向循環、持續、綠色、健康的方向發展。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公益性質的項目是有絕大的前景的,舊衣的公益性回收利用將會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推廣逐步完善。并且,我更愿意相信貧困的現狀一定會隨著社會的發展消失,舊衣的可利用方向也將失去一大途徑,那么舊衣的回收與改造設計就將是一場更加迫切、更可行、更科學的重大變革。
參考文獻
[1]我國紡織品回收利用率不足10% 舊衣新用難在哪兒?[J].廣西節能,2018(02):26.
[2]周映黎,劉思岐,肖彩紅,燕佳玲,文君,文婷.關于舊衣公益性回收利用問題研究[J].企業導報,2015(07):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