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岐洋 尹泰霖
摘 要:以改革開放作為契機,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現代社會金融市場資源配置的有效性不斷提高,可以說,在輔助釋放市場自我調節活力方面金融市場發揮了重要作用。經濟發展逐步邁入新常態的今天,市場經濟的活力在供給側改革的大方向下不斷迸發新的生機和活力。對金融市場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關聯關系進行研究分析,有利于未來市場經濟金融秩序的穩健發展。本文將圍繞經濟發展與金融市場之間的關系,探索在供給側改革的大發展背景下,未來的金融市場應該如何適應經濟多樣化發展不斷增加的多元化需求。
關鍵詞:金融市場;經濟發展;供給側改革;融資
一、金融市場穩定與經濟發展二者之間的關聯關系
金融市場穩定是經濟發展所需市場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市場的穩定增長是經濟發展的資金保證。要想創造新的經濟增長態勢需要保證金融市場的平穩運行。二者之間的關系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穩定的金融市場環境可以保障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目前,對正處于經濟轉型關鍵時期的我國經濟,金融市場的發展不斷推動社會主義經濟結構的建立和進一步完善,并且這種推進力量不斷壯大,可以說金融環境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在推動經濟制度機構完善方面發揮的作用愈發明顯。實體經濟的發展活力在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體系中是最大的組成部分,在提高居民收入和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方面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實體經濟的資本運作離不開完善的金融市場管理體系做后盾。
第二、金融市場穩定發展與市場經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是緊密聯結、不可分割的部分。經濟增長創造了對資本的需求,也促使相關金融制度完善,促進金融系統的更快發展。金融市場為經濟增長提供金融信息,連接融資者和投資者,使金融資源配置更加優化。
供給側改革背景推動下的金融市場運行狀態供給側改革要求市場發展要做到“三去一降一補”,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供給側經濟結構改革的進行需要金融市場充分發揮資金融通的經濟職能,一方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合理管控社會資本的優化配置,另一方面要能夠集中一切力量匯集金融市場的閑散資金,統一調配,精準投資,實現社會資本的最大化收益。
二、推進社會經濟發展與金融市場共同發展的路徑選擇
就目前的金融市場發展狀態來看,大部分金融資源掌握在少數實力雄厚的大企業手中,那些實力相對弱小的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融資周期長等問題。同時,因為現代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轉入門檻較高,小企業基本上無法通過這兩種渠道進行資金融通,再加上銀行為了最大程度規避貸款風險,也不愿意輕易貸款給小公司,在金融市場資源分配嚴重向大公司傾斜的市場背景下,小公司的發展舉步維艱。這就導致金融市場資源分配不合理,阻礙了經濟發展?,F有金融資金供給結構已不能滿足新興產業和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因此,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改革金融結構、優化金融配置迫在眉睫。
(一)不斷優化和調整資金流通方式以及資金供給的渠道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金融市場要想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需要不斷優化和調整資金流通方式以及資金供給的渠道。同時,金融機構應深入市場調研,優化金融信貸結構和業務,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金融機構要發揮好橋梁作用,連接企業和投資方,降低信息不對稱性,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二)金融市場內部多層次聯動、協同發展
金融產品的創新可以推動金融產品之間的差異化不斷加大,更好的迎合市場經濟發展衍生出來的新需求。就目前市場發展的情況來看,金融機構更應該全面提高服務精準度和有效性,為不同特點的客戶量身打造契合其發展特點、承受能力的金融產品。建立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有利于提高服務精度、充分釋放和調動市場機制的活力。最大程度上緩解當前金融市場融資體系較為單一,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融資困難等問題。
(三)金融規模要和實體經濟協調配合,完善配套制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當前,金融規模擴大并沒有拉動實體經濟的同步發展,大多數企業依然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資本是企業運轉的血液。沒有充足的資本,企業就無法高效地運轉。企業金融方面的資本瓶頸制約著企業技術的進步和創新。因此,金融規模需要和實體經濟協調配合,完善相關配套制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金融體系應服務于實體經濟。提高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發展的匹配度,是金融市場改革的有效措施。
三、結語
經濟發展需要多方力量的支持和助力,這其中金融市場發展是重要推進力量之一。金融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資金基礎?,F代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金融市場的穩定良性運行可以為市場經濟的發展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與此同時,金融市場發展過程中還能夠不斷地拓寬經濟發展的范圍,一方面能夠保障資金融通水平,另一方面還能拉動經濟增長速度,是雙贏的發展成果。正因為金融市場和經濟發展有著密切聯系,迫切需要完善金融市場制度。
參考文獻
[1]龍海明,吳迪.金融發展推動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路徑選擇[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8(4):21-28.
[2]張志明.金融化視角下金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8(1):30-37.
[3]劉易斯.經濟增長理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4]杜勇,張歡,陳建英.金融化對實體企業未來主業發展的影響:促進還是抑制[J].中國工業經濟,2017(12):113-131.
[5]張振家.從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角度評價我國金融發展[J].財會月刊,2018(4):1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