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產后抑郁癥引發的悲劇時常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但仍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不少患上產后抑郁癥的媽媽們,時常被親人誤認為“矯情”,靠著一句“為母則剛”度過病程。近日,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了史上首款專門針對產后抑郁癥的新藥。
這再度引發國內社交平臺上中國媽媽們對產后抑郁話題的討論。有網友為之點贊,產后抑郁這個全球女性的問題,終于開始得到重視。微博認證果殼網主筆@游識猷在權衡此藥的利弊后認為,不管如何,終于開始有了專門針對產后抑郁的藥物。也有網友回想當初的產后生活,很想回去幫幫自己,“雖然很貴,但很欣慰,終于有產后抗抑郁藥了。”
產后抑郁這個概念在國內仍未得到足夠的重視。首先,我國尚無針對產后抑郁障礙的診斷標準。此外,國內目前尚無針對這類抑郁發病情況的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只有一些小規模地區性的調研,而且數據差異巨大。“丁香醫生”上月底援引2014年《產后抑郁防治指南的專家共識》的一組數據:“我國的患病率為 1.1%~52.1%,平均 14.7%,與目前國際上比較公認的10%~15%的患病率基本一致。”最后,如今我國只有北上深等發達地區的少數醫院,在以試點的形式進行著產后抑郁的篩查和干預。“丁香園”認為,隨著“二孩政策”全面開放,也許會與之相伴的產后抑郁復發也會變得形勢嚴峻。
就在2月24日,南寧安陽路某小區發生一起墜樓事件:一對母子相繼從小區31層樓墜樓,25歲的母親當場死亡,四歲男孩搶救無效死亡。事后,有居民通過微信朋友圈透露,這位年輕媽媽患有嚴重的產后抑郁癥。事發當天,夫妻曾因故發生爭吵。“產后抑郁不僅僅事關產婦一個人的問題。”心理專家孫嘉怡表示,“對于產后抑郁的患者,丈夫和家人的知識儲備和積極引導是至關重要的。”
(綜合《科技日報》、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