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翅

【摘要】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2016年9月13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正式發布,這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適應當今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教育應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樹立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理念,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因此,文中闡述了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及其意義。
【關鍵詞】 ?道德與法治課堂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 ?G633.2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2-042-02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互聯網+”的口號應運而生。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依靠平板、智慧云平臺等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更加重視核心素養的培養,還需增強學生綜合素質,為學生輕松地學習、提升道德素養創造良好的環境,并為學生成為合格公民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內涵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6大素養,具體細化為18個基本要點。各素養之間相互聯系、互相補充、相互促進,在不同情境中整體發揮作用。根據這一總體框架(如下圖),可針對學生年齡特點提出各學段學生的具體要求。
根據思維導圖,我認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核心素質是:(1)審美情操——能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區分真善美的事物;(2)理性思維——初中生要有一定的思想和理性,能辨別是非,實事求是,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科學精神——勤于思考,勇于探究,敢于質疑的習慣;(4)社會責任——初中生應遵守規則,自尊,正確運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履行相應的責任或義務。(5)國家認同——初中生要熱愛祖國,忠于祖國,遵守中國公民的紀律和法律,支持中國共產黨,維護國家尊嚴和利益,促進社會主義事業,特別是教育事業的發展。(6)實踐創新、公眾參與——課堂中滲透技術運用,提高學習效率與擴大知識面,初中生要有適應社會的情感和責任,善于實現個人價值觀與道德修養。
二、如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關心國家大事,開展時事講堂
課前的5分鐘時事講堂開SHOW.一般情況可以每周2節道德與法治課或者一周一播報。讓全班學生參與,分配好播報小組。各小組輪流播報。播報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完成。時事播報內容要選取當周發生的有代表性的國內外時事。結合課本內容或本人的感受,提出簡短的評論或建議。教師或學生給予適當的補充或評論。通過時事講堂,更好地讓學生關心國家大事,激發學習熱情,一開局就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培養小組合作的團隊意識,增強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讓學生學會思考、分析問題的理性思維,這些正契合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的科學精神、自主發展能力、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由弱變強、由淺入深、不斷增強。
(二)在課堂中如何培養核心素養
1.備“學生”
學生是活動的主角,他們的認知水平、學習興趣、投入程度影響著實施的效果。教師要立足生本,從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心理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備課前期,要善用智慧云平臺與網絡資源,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創設活動情境,讓學生感受真實的體會,從而主動思考、探究,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教學目標。
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一課時,我引用“港珠澳大橋”壯觀宏偉的視頻,從設計、建造、通車落成創造了多項世界記錄。港珠澳大橋工程獲《美國工程新聞紀錄》評選的2018年度全球最佳橋隧項目獎。教師讓學生思考:港珠澳大橋驚現于世,你認為成功在哪里?(或者說明什么問題?),通過直觀形象的視頻,說明了中國人的發揮了民族精神和團隊意識,進一步說明了中國科技的發展與創新。
備學生關鍵的一點是: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能說,讓道德與法治融入到社會生活中,不再是抽象難懂的理論,而是回歸現實的真實存在。
2.三步六段課堂模式
在我校,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三步走”模式:課前、課中、課后。第一步:課前;(1)自主參與——課前預習、提前操作。可引入微課或預習提綱,給學生課前預習、提前做好課堂內容的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第二步:課中。(2)復習交流——課堂小測、共享成果。 “創設情境”,教師可以使用故事導入法,通過選取古今中外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切入新課,增加學生更多的人文積淀和人文情懷;或者使用時事導入法,通過播報國內外重大新聞,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增強國家認同、國際理解等等。在此基礎上,小組合作分享預習成果資料,提高預習實踐能力。(3)師友互助——整體感知、自主探究。共享完成后,學生們回歸教材,重新論證成果,提出質疑。教師則在一邊及時進行重難點的提醒和點拔。(4)導師引領——問題研討、合作探究。教師或學生針對教材知識的重點、難點、或疑點等有價值的問題提出疑問,導師引領學師學友的群學,進行問題探討,小組討論解決問題,組內代表大方大膽地展示小組成果。(5)梳理歸納——評價收獲、提出質疑。教師要引導學生梳理與歸納課堂教學涉及的知識體系與架構、相關的知識與學法,升華學生學習知識后的情感、價值與目標。這些極大地增強學生自主發展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養成樂學善學的習慣,勤于反思、自我管理、勇于探究。第三步:課后。(6)鞏固拓展——強化知識、提升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鞏固性練習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延伸思考,及時遷移,切實提高他們的系統知識整理能力、基礎知識認知理解能力、材料的分析、提取、整合及運用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3.制定有效的評價機制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要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我們制定有效的課堂評價機制。通過有效課堂機制對教師、學生進行引導,促使課堂進行有序的教學改革,形成良好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評價分為教學過程評價與教學質量評價、學生個人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等形式。學生的課堂積極表現、作業工整、完成度、教學成績的進步等都是參考的指標,這樣讓學生有興趣學,覺得自己可以通過努力都可以獲得相應的等級與分數。通過對課堂教學評價機制的有效制定,可以有效地對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等過程進行有效的評價,引導學生進行高效學習,讓學生在面對問題的時候,能夠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勇于探究與實踐,提高他們的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也實現對學生思維方式、學習方式、情感態度等方面進行有效地考察和評價。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漫長的培養過程。因此,在初中思品教學當中需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們課堂參與度,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生成。
[ 參 ?考 ?文 ?獻 ]
[1]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
AD%E5%9B%BD%E5%AD%A6%E7%94%9F%E5%8F%91%E5%B1%95%E6%A0%B8%E5%BF%83%E7%B4%A0%E5%85%BB/20361439.
[2]齊愛軍.“互聯網+”時代下初中思品課堂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7(16):64-65.
[3]陳蘭芳.淺議初中思品教學與學生核心素養提升關系[J].文理導航(上旬),2017(05):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