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林
摘 要:藝術課程是高中課程的組成部分之一。它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有積極的作用。但是,在當今的高中美術教室中,教學模式是傳統、單一,教學僅僅是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筆者鑒于當前美術教學模式的這種創新,對優化高中美術教學質量進行了以下研究分析。
關鍵詞:美術教學;高中;新課改
美術課是一種審美教育課,審美教育課和音樂課,它們的共同作用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與音樂課程不同,美術課的重點在于讓學生欣賞美并創造美。值得一提的是,欣賞和創造力對于高中生的身心發展至關重要。美術課可以培養學生的情緒,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減輕學習壓力,并幫助高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盡管高中學校已經開始重視美術課,但是美術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必須改進和改進美術教學。鑒賞教學法可以解決高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供有效的方法和對策,使高中美術課豐富多彩。
1.高中美術教學中的問題分析
今天,“新課程改革”在中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其教學方法,學習方法和教材各個學科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美術老師也將信心和熱情帶入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但是,高中美術課上仍有許多學生表現出困惑和冷漠的現象。他們對美術老師的解釋漠不關心,甚至厭倦了美術課。這種現象是由于許多學生都受到高考的影響,他們對“音質美”的學習態度漠不關心,并且思維偏向強烈。盡管學校付出了很多努力,但老師們都認為高中美術課很難教,而學生們抱怨高中美術課毫無意義,難以理解美術學習意義。
普通高中通常承受著高考的壓力。整個學校的重點是高考沖刺。很少有教師非常愿意提高學生的欣賞美和欣賞美的能力。因此,美術教師的教學思想與整個學校的教學方向背道而馳,他們常常感到無能為力。過了很長時間,美術老師放棄了努力,一方面,一些感興趣藝體生也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金錢,學生們負擔不起學習美術的費用。結果,許多學生只愿意參加美術鑒賞課。因為在欣賞課中,學生不必思考和去做,他們學習的藝術理論和實踐嚴重脫離了聯系。這種學習狀況常常導致學生不能真正理解藝術品的內涵,也就無法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對于優化高中美術教學的策略分析
2.1改變教師和學生的地位
今天的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被動學習和機械學習。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教師進行的,教師可以隨時支配。學生無權獨立參加教學活動。在基于探究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職責不再僅僅是傳知識而是直接灌輸知識。對比教師的仔細教學,教學生如何學習,讓學生積極地學習知識和能力,為學生獨立學習,體驗美感,更利于學生學習智力和創造性思維提升學生藝術發展和自我學習的能力,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高中美術課上,我們應該改變傳統的“講師,聽學”的教學模式,而應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即讓學生在這種情況下獨立地探索和分析美術知識。并在老師的指導下,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地位,并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2.2優化教材
結合現代美術教學發展,如今的美術教學已經不能夠局限于美學的審美和模仿。在信息化教學的背景下,教師應當以激發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能力為主,提升學生的學習綜合能力,可以靈活運用教學教材,將教學內容內容變得生活化和廣泛化,最終讓學生擺脫傳統的學習困擾,提升學習質量。
2.3使用終身教學模式
教學相長一直都是我國教學的主流方式,美術教學應當意識到知識教學和現代教學發展的關聯性。通過建立有效的教學途徑來幫助學生提升美術思維認知,并拓展學生的認知領域,幫助其感受美、理解美、創造美。對此,高中美術教師要勇為擔當,要廣泛的涉獵美術知識,不斷拓展自己的視野和教學方式,最終完善教學工作。
2.4多媒體教學
傳統的高中美術教學模式向學生傳達了錯誤的信息,教師站在講臺上指手畫腳,不一定能夠為學生傳授新的知識。美術教科書的內容可以以直觀的圖像,采用多元化的教學信息和內容,讓學生能夠更為直接的理解美術世界,見自己的情感和思維融入到多媒體的畫面中,最終實現美術的多元化和創新化教學。
3.結語
綜上所述,結合現代教學發展,我國美術教學的方式和內容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新課程改革的新時代,我們必須及時認識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創新構建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模式改變了美術課程對學生的無聊印象,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調動其熱情,最終改革美術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閆慶祥.試論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有效方法與對策[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1):183.
[2]吳群.試論高中美術教學模式的創新[J].亞太教育,2016(02):206.
[3]李海鶯.試論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美術教學[J].學周刊,2016(14):223-224.
[4]吳志平.試論在高考美術分層教學中進行示范教學的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6(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