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春杰
摘 要:技校學生在參加技能競賽時,知識和技能達到一定程度后,繼續提高的速度減慢,有的參賽選手甚至發生停滯不前乃至倒退的現象。本文立足于理論實踐,探究高原現象的產生與解決方法。
關鍵詞:技能競賽;技校;學生;心理;高原現象
一、何為“高原現象”
所謂“高原現象”,它是教育心理學的一個概念,指的是學習或技能的形成過程中,出現的暫時停頓或下降的現象。在成長曲線上呈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有所下降,但是在突破“高原現象”后,又可看到曲線繼續上升。這種“高原現象”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也不勝枚舉。
二、高原現象的具體表現
參賽選手在競賽準備過程中常會有這樣一個階段,即知識和技能達到一定程度后,繼續提高的速度減慢,有的參賽選手甚至發生停滯不前乃至倒退的現象。在備賽的初期,每一位選手都信心十足,學習效果也很明顯,但過一個階段后,即在經歷一段時間的備賽之后,知識和技能就很難再有較大提高,甚至忽高忽低,起伏不定。
三、高原現象的危害
處于“高原”階段的選手,每天都無精打采,精神萎蘼,學習效果效果差,甚至有同學失去進取的信心。這種現象是非常有害的,這主要是由心理疲勞引起的。處理不得當,會影響自信心,帶來不良后果。因為選手越是臨近比賽,越是感到時間寶貴,發現自己遲遲不見進步,會有再學無用的錯誤思想,放松甚至放棄學習。這也是造成許多選手本來知識和技能都很不錯而比賽成績成績欠佳甚至失利的重要原因。
四、高原現象的產生原因
在長時間而又相對集中的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中,學習熱情下降,身體過分疲勞,舊的知識技能技能結構的限制等。
一是由于學習成績的逐步提高,需要淘汰舊的學習架構,方式方法,使用新的學習架構,方式方法。在選手沒有完成這種蛻變以前,學習就會處于停頓狀態,在這種蛻變過程中,學習成績甚至會出現暫時下降;當完成蛻變過程,成績又會提高。
二是學生經過一定時間的學習后,因學習興趣降低,身心疲憊或身體疾病,也會產生知識和技能進步的暫時停滯的現象。
五、如何幫助學生度過"高原現象"
當學生出現高原現象時,指導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原因,指導他們改變活動結構,采取新的方式方法,鼓舞其學習信心,突破高原,繼續進步。
(一)更新學習方式方法
有些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使用相同的學生方法。實踐證明,有的學習方法在學習開始階段效果很好,但是到后期就不再適用。在學習效率降低時,還一味的使用不當方法,不能及時調整思路,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不改進方法,就會不由自主的迷失自己,喪失信心;
(二)提煉學習內容
越是到比賽前,學習的強度越大,就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學生的精神,時間都很緊張。學生雖然身心疲憊思路混沌,但還要爭分奪秒的犧牲休息時間進行訓練,學習效率的學習效果自然難以提升。那么到最后的階段,就要求教師按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提煉學習內容,減少干擾,抓住重點,建立信心。
(三)修正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太低,不能激發學生克服困難,奮發向上的主管能動性;學習目標太高,目標定的遙不可及,只要稍有挫折就會影響情緒,給自己無謂的增加壓力,在成績跌宕起伏中患得患失。參賽學生都是想取得好成績取得好名次的,有遠大的理想,學習努力,但也可能因為目標定的過高,即使奮發努力也無法實現,所以眼看大賽臨近,內心會被負面情緒影響。所以要求教師幫助學生修正目標。讓適宜的目標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壓力,積極的激勵,助學生取得好成績!
知識體系的不完善也會導致在學習時效率低下,進而擊垮心理防線,造成“高原現象”階段提前到來,或者增加在“高原現象”階段的時間。
(四)具體解決方法
在體育運動中,例如長跑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專業運動員,都會到達體能的極限,運動生理學里稱”極點“。到達極點的人兩腿發軟、全身乏力、呼吸困難。專業運動員的應對方法是不會因身體的反應而停下來,而是保持冷靜并有意識的進行深長的呼氣。這樣”二次呼吸“就會很快到來,可以繼續運動下去。
通過借鑒“極點”的處理方法,我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高原現象”是正常的心理反應,如果處理得當不但可以戰勝“高原現象”,還可以通過“二次呼吸”取得理想的成績。
克服“高原現象”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
到達“高原現象”階段,學生已經對知識和技能復習完畢,但是遇到具體問題時會有無從下手的感覺。這是“高原現象”的標志性反應。解決方法是在思想上堅定學生必勝信念,決不退縮。在理論方面,教師要舉例子找方法,深入淺出,樹立學生信心。在實踐方面,教師要查找學生技能弱點盲點,通過示范指導,引導學生走出誤區,樹立信心。
(1)鞏固基礎知識,理清知識和技能脈絡,往往會有茅塞頓開的感悟;
(2)勤加練習,并結合歷年大賽試題進行系統化訓練,畢竟熟能生巧;
(3)每日練習前,留一定時間進行學習總結與反思。
(4)讓學生找到他在學習中的興奮點,點燃學習的熱情。
比賽到最終的階段,是學生自己與自己的較量,不應再去想”沒有拿到好成績,好名次怎么辦?“,”同學會不會嘲笑自己“之類的問題。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對的起自己才備賽中的每一滴汗水!
使學生清醒認識自己。能參加技能競賽的學生在同班同屆中是優秀的佼佼者,但是他們也不可避免的會拿自己和周圍的人比較,甚至會用自己的弱點去比較他人的優點,結果越比較越自卑,會形成一個負增長的信心。田忌賽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策略得當,以己之長,攻彼之短,最終取得勝利!
教導學生要客觀的額評價自己,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對自己的心理、情緒,知識技能有正確的評估,就容易明確目標,克服瓶頸,盡快的進入正常高效的學習狀態!
六、實例分析
學生A每天沒開始學習就覺得很累,身體累,心里也覺得很累。但還是要學習啊,一天下來,學習的時間很長,可收獲甚少。
分析:備賽的過程就像弓一樣,不能長期處于滿弓狀態,長此以往,弓很容易折斷。出現上述表現的學生正是因為精神繃得太緊。在備賽的過程中不應該只有備賽這一項事情可以做,不但要鍛煉自己的意志力,也要合理安排學習計劃,文武兼修,張弛有度。
解決方法:無論復習還是娛樂,都要有規律有計劃,養成良好的習慣。每七天為一個周期,1-5學習、6-7作為間歇期。在間歇期里,可以回顧復習,進行總結、適當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