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夢
摘 要:初中階段是人的一生發展中最為的階段,此時個體在生理上迅速發展并逐漸達到成熟,而心理相對于生理發展來說則顯得落后,因此容易造成初中生心理發展的一系列危機。青春期是一個人身心變化最為迅速和明顯的時期,而中學生恰恰就處在這個特殊的階段。在這個時期,人的生理和心理機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而在這個時期中學生能否處理好人際關系,能否提高自身能力對于完成中學階段的任務和個人的社會化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受到社會經濟和學校,家庭以及同齡群體社交知識的匱乏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使得中學生人際交往地需求得不到滿足,可能會出現人際交往能力低下甚至人際交往障礙。本文從社會工作的角度,運用小組工作專業技巧與方法對其進行干預,探索小組工作在中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提升中的應用。
關鍵詞:交往能力;原因;小組工作方法
一、正文
在社會工作的領域中,青少年社會工作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關注青少年問題,發現中學生在人際關系交往中的問題,運用小組工作專業方法介入,解決其中存在的困惑,有利于中學生的自由成長和身心健康。通過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和歸納之后,發現目前中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問題有以下原因:
(一)現有教育的遺漏
對于中學生人際關系的教育不僅在于學校的教育,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同輩群體的影響都包括在內,近年來,學校不斷重視升學率,教師重視專業的教育,忽視了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并且國家對應試教育的不斷重視,更多的中學生把精力放在學業上,大部分時間用來學習,忽視同學間的交流,自然而然的不會意識到人際關系的重要性;再者父母的嬌生慣養,使得現在的中學生獨立性極差,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弱,現在大多數父母都雙雙在外上班,工作忙碌,父母與孩子交流時間少,家庭教育在中學生人際交往方面明顯不足。
(二)認知錯誤,以自我為中心,自卑與自負心理
中學生處于青春期的初始階段,是人的性格養成、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青春期的中學生對自己和周圍的人、事物、環境的認識發生改變。學生對自己的認知不足,對他人的認知存在偏差,既不能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也不能客觀的看待他人對自己看法。而在當代,中學生被家長溺愛大多數人在與他人交往時會出現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他人身上的現狀。同時也會出現自卑或自負心理,在與人交往中總感覺自己不如別人,認為自己不具備獨自解決困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者是極其自負,與比人意見不統一時,認識自己永遠是對的,堅持己見,態度極其強硬,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三)不能正確的處理情緒
情緒具有外顯性并且不穩定,情緒是反應性、活動性的過程,具有較強的情境性、激動性和暫時性,會隨著情境的改變以及需求滿足情況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中學生還未經社會歷練,更容易情緒化,遇事不沉穩是他們普遍存在的現象,不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所有的情緒都會隨時爆發出來。在有負面情緒時經常將負面情緒帶到人際交往中,阻礙了人際關系。出現人際沖突時更是無法管理自己的情緒,導致人際沖突不能化解引起人際交往障礙。
(四)人際交往日趨功利性
在人際交往中,當代中學生大多是選擇學習好,有一定家庭背景的或者是對自己有一定程度上的幫助的人成為朋友。追名逐利在現在中學生身上已是普遍現象,在與人交往時抱有某種目的,或是出于滿足自己某種利益才人交往,這種思想導致在與人交往時不是考慮精神層面而是想著自己能否從中獲利。這種想法對于其價值觀的養成十分不利,會造成中學生人際交往陷入不和諧的地步
二、小組工作介入中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建議
人際交往能力是學生在校生活的關鍵,也是以后他們走出校園,踏入社會,建立完整和良好的人際關系網的關鍵。一次小組工作活動的開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人際交往能力。
(一)個人方面
對中學生進行人際交往能力的小組社會工作,要重視他們的不同需求,社會工作者要秉持以人為本的和個別化的社會工作價值觀,針對中學生對于人際交往的不同問題和需求,有針對性的運用不同專業方法即進行介入。自身要有正確的認知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人際交往和品行端正的交往對象,有利于自身的健康發展,品質對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也有很大的影響。此外,小組工作的開展還需要個人的積極配合,積極主動參與小組活動,促進小組更好的發展,更有利于人際交往能力提升目標的實現。
(二)學校方面
學校應該結合中學生的身心特點,積極開展教育活動,多開展有關人際交往技巧的講座或者是教育課,對中學生人際交往關系起到引導作用,促使其形成正確的人際交往觀。邀請社會工作者指導舉辦一些人際交往小組活動,通過讓學生有設計有目的的小組活動強化人際交往技巧。為中學生搭建更多的互動平臺,使其在實踐中學會正確的處理人際交往問題。
(三)家庭方面
家長應該學會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不能過于溺愛孩子,在某些原則性問題上堅持不讓步,不妥協,不要給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讓他們學會接受不同聲音。家庭教育對于中學生的人際交往方式有重大的影響。當孩子表現出問題時,家長要及時了解,并且配合專業的社會工作工作者進行求助,通過專業分析找到問題所在,通過雙方配合,采取有針對性的專業介入方法,幫助孩子解決人際交往問題,增強其人際交往能力。
(四)社會層面
社會各方面應該重視并積極參與到學校社會工作,積極主動的推進學校社會工作的建設和發展,對小組工作介入中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提升給予一定的支持,幫助學校發展。并且加大有關社會工作者的人才建設,鼓勵社會工作者對小組工作實務模式創新,更好的幫助中學生解決人際交往問題。中學生群體不僅有人際交往的問題,還有各方面的問題需要社會的介入,優化社會環境,創建良好健康的社會風氣,正確的引導中學生進行人際交往學習。
參考文獻
[1]王英春、鄒泓.青少年人際交往能力的類型及其與友誼質量的關系[J].中國特殊教育,2009(2):75-79
[2]葉奕乾、何存道、梁寧建.普通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 張陽.學校小組工作方法在中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培養中的應用與探討 [D].山東大學,2009.
[4]劉夢.小組工作[M].北京:高等教出版社,2013
[5]彭惠青、郭競月.小組工作方法介入高中生人際交往困境的研究——以湖北省鐘祥市DY高中為例[J].社科研究,2010
[6]王靜.小組工作在兒童人際交往能力提升中的應用研究[D].鄭州大學,2019.
[7]閆智楠.中學生人際關系障礙的社會工作介入研究[D].山西醫科大學,2018.
[8]湯云宇.小組工作介入困境未成年人人際關系適應障礙的問題研究[D].甘肅政法學院,2018
[9]趙曉甜.初中新生學校適應問題的小組工作介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8.
[10]湯云宇.小組工作介入困境未成年人人際關系適應障礙的問題研究[D].甘肅政法學院,2018.
[11]王曉明.小組工作精細化——“此時此地”技術下對關系的察覺[J].社會工作與管理,2016,16(06):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