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伊秀
隨著藝術教育受到重視,家庭美術教育在兒童成長發展中的價值越來越得到肯定,親子繪本是家庭美術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元素和輔助工具。本文旨在研究繪本在家庭美育及親子共讀中發揮的作用及影響并通過對繪本市場、親子共讀模式、家庭美術教育等多方面調研為繪本設計及家庭美術教育進一步提出有利建議。
繪本被視為藝術的一種,無論意義或實際運用,都給人以精致細膩的藝術感受。其功能包括提供有意義的背景情境、提供情感抒發、經驗學習情境,制作繪本還可以提升孩子的專注力,鍛煉動手能力等。作為兒童美育的橋梁,繪本廣受大眾歡迎。尤其隨著兒童早期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與親子陪伴的重要,開始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家庭美術教育和親子共讀上,在這一環節中不可缺少的就是精美的老少皆宜的繪本。
借助繪本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家庭美術教育活動更有活力。低齡兒童正處于認識世界、感受生活的初級階段,而美術無疑是他們接觸這個世界的有效途徑,是他們表達自己內心情感的語言。繪本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其中不乏兒童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事物。而美術原本就是對生活元素的一種體現,幼兒通過閱讀繪本能夠學習到親近生活、親近自然的方法,積累生活經驗,激發其主動表達自己想法與需求的欲望。家長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把那些既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又體現生活色彩的繪本提供給幼兒,讓他們喜歡看,樂于看。教師要引導幼兒對繪本中顏色、線條、構圖等元素進行感知,通俗易懂的文字加上鮮明生動的圖畫,能讓幼兒意識到文學藝術來源于生活,同時還能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例如,繪本《可愛的身體》系列,會告訴孩子如何認識自己的身體,科普人的器官知識等。
從調查中家長的講述可以看出,通過繪本的學習,幼兒能慢慢積累生活經驗,這有助于提升繪畫時的想象力,對于美術素養的提升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繪本促進幼兒情感的表達,把繪畫當作一種情感表達方式。在把繪本融入家庭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家長要讓兒童真正掌握相關的繪畫技巧與方法,是一件很難的事,從調查中可知,大部分家長自己的美術技巧也是匱乏的,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應當注重對幼兒進行情感的引導,讓他們通過對繪本的觀察、思考,對自己的思想情感進行充分表達。家長要對繪本故事所蘊含的道理和寓意進行充分挖掘,讓幼兒在形象生動的圖畫中接受教育,陶冶性情。例如,在繪本《我的爸爸叫焦尼》中,講述了孩子對父愛的渴望,家長要引導兒童用心感受爸爸與兒子之間的對話,體會每一個溫馨而生動的畫面,鼓勵兒童勇敢表達自己對父母、對親人的愛意,并把這種愛意用畫筆表達出來。
通過對繪本的學習,提升兒童的情感表達能力和繪畫能力,這也是家長們最大的期望,是他們最引以為自豪的事情。
借助繪本培養兒童的創造力,讓兒童繪畫更加生動有趣。繪本鮮艷絢麗的色彩與形象豐富的圖畫給幼兒創造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在繪本的影響下,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會越來越豐富。兒童正值思維活躍、天真爛漫的時期,家長要充分把握幼兒這一特點,不能阻止或者否定兒童天馬行空的想法,鼓勵幼兒打破常規,將自己頭腦中的想法用繪畫、手工等形式展現出來。
繪本是非常好的繪畫范本,是兒童繪畫的輔助工具書。通過走訪書城、書展等調查發現,很多經典的繪本里的畫都是很不錯的,可以是孩子學畫很好的范本。比如畫人物可以看《我爸爸》《遲到大王》等,畫動物可以看《猜猜我有多愛你》《親愛的小魚》等等。優秀的繪本是給孩子看的,孩子通過看繪本來學習畫畫。在孩子畫畫遇到困難時,或是沒有靈感不知道要畫什么時,讓孩子翻翻他喜歡看的繪本會很有幫助。專業的繪畫指導書,應該由家長來看,因為對于幼兒來說,要自己看懂書上的材料如何運用、技法的使用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多數家長并不了解美術專業知識,對許多的美術材料和簡單的技法運用都不了解,家長通過學習后,可以更好地引導孩子運用材料來進行繪畫。
繪本具有美術鑒賞功能,有助于提升兒童的審美感知力和知覺敏銳力。優秀的兒童繪本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為兒童進行美術鑒賞提供了廣闊空間。兒童對美的感知力越強,其對繪本的理解力就越強,從而影響他們對現實生活的態度。著名心理學家、藝術理論家阿恩海姆曾強調觀看本身就是提升知覺的訓練,視覺經驗的積累為人知覺的提升創造條件。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在閱讀繪本過程中,許多家長忽略了引導孩子對繪本中美術畫面的欣賞,跳過了繪本本身的美術屬性,這個問題值得家長反思。
兒童繪本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視覺體驗。兒童時常閱讀兒童繪本,不僅可以提升審美能力,而且可以積累知覺經驗,從而提升知覺敏銳力。兒童繪本有助于激發兒童的審美表現和創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