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晗臻
清晨,一束束金色的陽光照向大地,帶走了長夜的寒冷,帶給人們新的溫暖。陽光無聲無形,卻用它的熱量溫暖哺育萬物。曾經,我以為自己只是受陽光普照眾生中的一員,接受滋養,茁壯成長,而沒想到自己也可化身為一束陽光,可以溫暖他人,帶給別人希望。
蔚縣扶貧
在這個中秋之前,我從未踏入過這樣一個村莊,它沒有秋收的喜悅,沒有厚實溫暖的房屋,有的只是一筐筐破破爛爛的菜葉,一間間如乞丐般“衣衫襤褸”的房子,縱使這個場面腦海里構思過千百遍,我的心依舊不能平靜。
沒有如詩如畫,位于山坳里的村莊,灰暗,說不出的氣息在蔓延。陽光似乎很少光顧到這一條條狹窄的道路。一陣寒風吹過,好不蕭瑟凄寒。“我們需要做什么呢?”隊伍里有人問道。帶隊的老師不多言語,只是一直向前走,向前走到一戶人家門外停住了腳步。
門虛掩著,向里面張望,我依稀看到枯老的樹木,東倒西歪破爛不堪的器具,就連臥在樹下的狗都瞇著雙眼,像一尊雕像,安靜的沒有活力。同樣,這里也缺少溫暖的陽光。“吱呀”的一聲,那道門開了,映出了一張蒼老充滿皺紋的臉,老奶奶躬著身軀,身上看不出顏色的大衣,顯得她無比瘦小,雙眼幾乎緊閉,沒有光彩。
老師趕緊上前輕輕扶住她并充滿笑容的說道,“老人家,我們來看望您,中秋節了,送些東西過來問候您。”老奶奶本無生氣的眼睛一亮,似乎閃爍著陽光般的光彩。她咧開了嘴,笑了起來。我們也趕緊擁了上去,紛紛拿出五顏六色的禮物。“祝您中秋節快樂,身體健康,祝您長命百歲,越活越年輕!”我看著老奶奶臉上展開的笑顏,是那么開心,那么幸福與滿足。
老人有個電視,很老很老那種,大人們幫著重新搜臺設定頻道;老人有相框掛在墻上,里面照片東倒西歪,我們幫著摘下來邊聽老人慢慢回憶過去邊重新整理;老人有個手機,有幾個聯系人都抄在一個很破舊的小本上,我們試著教會老人怎么存電話號碼然后錄入名字或者編碼方便老人一鍵撥出;大家一起幫老人收拾收拾屋子,整理整理院子。
破敗的院子里,昏暗的屋子里,因為我們的存在有了許多朝氣,溫暖了許多,老人也不再唯唯諾諾健談了許多,爽朗了許多。
我們幾個人組成小分隊給村子里幾個留守兒童帶來了嶄新的書籍,給他們講故事,陪他們做游戲……。
那一天,整個山村因為我們的到來,有了不一樣的生機與歡聲笑語,連幾條小狗也歡快的圍著我們。我們如同一束束陽光給神色暗淡的孤獨老人們帶來溫暖,給孩子們帶來歡聲笑語,給孩子們播種希望。
短暫的扶貧活動或者偶爾的小舉動算不了什么,但它就如同一束陽光能給一個在灰暗里的人一點點照亮,一點點希望溫暖他的心靈。
故鄉寒夜
爺爺家鄰居的女兒文靜與我年齡相仿,比我高一個年級,父母是菜農,每次在老家的日子基本就是一起學習,一起玩耍,一天去她家七八趟,感受多是 “故鄉多勝事,賞玩忘歸期,山中空氣爽,林里雞鵝戲”。
少年不識愁滋味,聽長輩講冬天如何咬著牙關鉆被窩,如何早上起來冒著寒風撿拾柴火為班里生爐子就像天方夜譚,殊不知夜半三更喲盼天明,寒冬臘月喲盼春風,故鄉的寒夜在那個冬天不期而遇。
初一年級寒假期間,為了完成社會實踐,跟文靜商量早起去蔬菜大棚收割蔬菜然后到集市去賣,雖然事先有心里準備,包括文靜自己也非常不樂意,但凌晨三點起床,尤其是在沒有空調暖氣,光靠爐子取暖的平房大院里,外面沒有城市的路燈只有呼呼作響的凜冽西北風,不捂的嚴嚴實實出門那是多么痛的領悟,退堂鼓是不能打的,咬緊牙關坐在農用三輪車上,跟文靜抱著也不是摟著也不是,顛簸到大棚口,借著大棚里微弱的燈光,趕緊閃進菜棚,帶著厚厚的手套是沒辦法去拔芹菜,沒辦法去掰花菜,沒辦法摘豆角,摘掉手套,前幾把還可以接受,打個捆,把整個菜花分割開來,把豆角一捧一捧放到筐里,手指已然麻木沒有知覺,好不容易湊了幾筐,整個人已經完全機械運動了。稀里糊涂跟著去了菜市場,已經叫賣不出聲音,滿手的泥水凍在一起總想著體驗學校里跳蚤市場的喜悅變成了哭喪著、呆呆的看著大人們熱火朝天討價還價直至收攤,然后灰溜溜的跟著回到家里。欲哭無淚的看著爺爺奶奶準備好的早飯,清晨的陽光灑在熱氣騰騰的稀飯饅頭以及剛出鍋的炒圓白菜上,知道肚子很餓,卻沒有一點勇氣坐下來吃飯。
知道文靜爸媽辛苦,卻不知道大人是如此的辛苦,即便這樣,聽爺爺講菜農一年到頭辛苦下來掙不到多少錢,省吃儉用還得給文靜報各種輔導班,為的是有朝一日能像我一樣生活在大城市。那個寒假,我和文靜在當地批發市場挑選了很多小東西,帶到北京賣給同學們,給他們講家鄉的故事,然后把賺的錢寄給文靜。我多么希望自己是一束陽光,能在每個寒夜照亮、溫暖菜農的鄉間小路。我知道這道光微不足道,但我相信,這道光未來會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溫暖。
大洋彼岸的陽光
記憶深刻的一個夏天,爸爸和我長途飛行太平洋島國斐濟,那里既有爸爸的朋友也有我兒時的伙伴。由于各種原因飛機延誤,耽擱十幾個小時后終于抵達斐濟楠迪機場,迎來卻是南半球的陰霾,然后是繼續暈暈沉沉坐車好幾個小時,終于到達目的地蘇瓦。
兒時伙伴居然在上課外班,我心里還納悶,國外也有那么多課外班么,心里小有不爽。在總統府前面廣場終于見到幾年未見的老友,會心一笑,一個眼神就陰霾散盡,往日各種打鬧記憶歷歷在目。斐濟并非發達國家,伙伴所在國際學校大部分同學來自澳洲或者歐美國家,想來語言文化以及飲食的差異會影響到整個生活狀態。我和爸爸的到來,或許似一束陽光,溫暖了兒時伙伴的心房。面對西南太平洋,朋友開始了以往的滔滔不絕,手舞足蹈……,躲藏了數日的太陽奇跡般的突破重圍,一點點的陽光灑向海面,繼而一縷縷,然后整個金黃鋪滿蘇瓦港。
不遠處,居然有一艘懸掛五星紅旗的船只正緩緩駛入蘇瓦港,“……每當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渦,我分擔著海的憂愁,分享海的歡樂……”,彼時,遠在他鄉,那種對祖國的親切感,親近感,油然而生。經同學的爸爸解釋才知,那艘船是中國的移動醫院,載著精良的醫療設備,帶著醫護專家,不遠萬里停靠斐濟,給他們帶來先進的醫療援助。祖國的醫療援助恰似一片陽光,溫暖著這片大地,為祖國獲得榮光。
春夏秋冬,寒來暑往,無論你身在何處,陽光能照到的地方就是心的家園。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歷練,生活也處處充滿陽光,我愿做一束陽光,也愿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束陽光,照亮自己照亮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