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妙瑜
【摘要】 ?兒童習作失真成為普遍現象,繪本為兒童習作創設了一個域場,為習作找到一個切入口,支起一個思想的“起飛點”,我們通過教學實踐,探索兒童習作回歸本真的通道,讓繪本成為回歸本真的橋梁。
【關鍵詞】 ?繪本 習作 域場 切入口 起飛的 橋梁
【中圖分類號】 ?G623.2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2-106-03
長期以來,兒童習作教學一直處在“虛擬”的狀態,在應試教育的威逼下,兒童作文出現了言中的胡編亂造,虛情假意、抄襲反問等異化現象,這種“偽作文”在小兒童精神生活中肆虐,由來已久,應命的違心,應題的束縛,應體的拘謹,應套的就范,應法的困惑和應試的無奈,使兒童作文只能是假話、空話、套話組裝起來的,這從根本上違背了作文是言語生命的自我表現活動,我認為,作文教學應該是孩子自由表達和傾情交流的本色原點。
基于上述的原因,我們一直都在探索解決的辦法,我嘗試給教學尋找一個載體,讓兒童在閱讀與寫作同步進行的方法做嘗試。
一、繪本為習作教學創設了一個“場”
好文章須有真性情。說真話,不說假話、套話,以真請打動人,這是衡量一篇好文章的必備的特點,也是衡量一篇文章是否有價值的底線,繪本習作的課堂,兒童往往一改其他形式習作時的無精打采、冷漠麻木或畏懼逃避,變得興高采烈、高度投入、傾吐欲望勃發。概而言之,繪本習作教學與兒童心靈相應。
(一)繪本是童話世界
繪本依據兒童的接受能力和欣賞趣味,塑造人物,安排情節,設計裝幀,以擬人、夸張、對比、循環反復等手段為繪本的表現模式,將兒童生活、心理和趣味投射到繪本中,使之彌漫著濃厚童真、童趣和童心,具有鮮明的兒童性。繪本不僅具有熱鬧的色彩、鮮明的視覺形象、有趣的故事情節,更融合了神奇的想象和童話式的幻想,使兒童繪本亦真亦幻,并成為兒童繪本的突出特征。越是想象豐富、幻想奇特的繪本,越受兒童歡迎。
例如《要是你給老鼠吃餅干》講的是一個圓圓的故事:
要是你給老鼠吃餅干,他會要杯牛奶。等到你給他牛奶,他會問你要根麥管。吃完了,喝完了,他會要塊餐巾。他還要照鏡子,不要有牛奶沾在他的胡子上。他一照鏡子,會看到他的頭發要剪一剪。他就會問你借把小剪刀。等到頭發剪好了,他會要把掃帚把地掃干凈。他一動起手來,可就來勁了,把整座房子一個個房間都掃遍。不但掃,還會用水把地板大刷大洗!
等到他的畫貼好,他會退后兩步欣賞它。這么看著冰箱,他會想起來他口渴了。于是……他會要杯牛奶喝。既然他要喝牛奶,自然會要塊餅干來一起吃。
兜了一個大圈子,又兜了回來。在這本書里,因果關系真像是多米諾骨牌一樣環環相扣,一塊餅干,既是故事的結尾也是它的開始。哇,接下來可怕的一幕又要重演了,這太可怕!孩子們一定會咯咯地笑出聲音,一定會纏著大人重讀這一頁,因為他們知道老鼠又要說什么了。孩子們喜歡老鼠這個一刻也不停的小搗蛋鬼,更樂意看到那個被老鼠玩弄得頭昏腦脹的男孩的樣子。
兒童讀完之后,我安排了一個創編好玩的圓形故事《要是你給()一個()》
(二)兒童可自由游走于童話世界
有關研究認為,兒童把無生命客體看做是活的和有意識的認識傾向是暫時的、不穩定的,它直接依賴于知覺或表象中所注意對象的某一擬人特點,這是兒童的泛靈心理,而非泛靈觀念。但是,即便只是心理傾向,也足以讓兒童可以自由游走于現實和非現實之間。因而,兒童的生活和心靈世界是亦真亦幻的世界,是童話般的世界。
兒童在美麗的圖畫及充滿童真的語言的感召下,營造出一個真實、安全而又溫暖的場,他們只有在這樣的場中,才會安然地寫出自己想說的話。
例如《逃家小兔》就是這樣的一本書,一本繪本中的經典。一個看起來很簡單的故事,卻令人回味無窮。繪本中用簡單同一的句式“如果你變成……,我就變成……”將故事串講下來,讀起來就像一首優美的散文詩,再加上如夢如幻的圖畫,真是一個放飛兒童想象、激發閱讀興趣、豐富兒童情感的好作品。
讀完之后,我讓孩子們續編故事。讓他們采用繪本中的語言表達方式來表述。把繪本語言遷移運用到自己熟悉的、相似的情境中,實現語言的學習遷移。這種選擇性的模仿,不是對繪本語言的機械模仿,也不是在強化和訓練的情況下發生的,而是從正常的自然情境中發生的語言獲得模式。這樣獲得的語言既有學習和模仿的基礎,又有新穎性。兒童不但積淀了富有童趣的典范語言,更為重要的是愉悅了心靈,豐富了精神。
二、繪本為習作教學尋到了一個“切入口”
提到習作,兒童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無話可寫,沒有生活積淀,缺乏真情實感。好文章必學要寫自己熟悉的生活,。只有讓孩子們寫自己熟悉的生活才能達到習作的“真實與具體”。由此,寫作教學應該有一個切入口,從切入口進入熟悉的生活領域,兒童就不再無話可說,而是樂于表達。
(一)繪本習作讓兒童樂于表達
兒童對繪本有著出自本能、發自內心的喜愛,繪本作文的課堂是妙趣橫生的課堂。兒童消除了緊張感,擺脫束縛,無拘無束,輕松愉快,興味盎然。在繪本習作的課堂上,兒童沒有恐懼,精神得到釋放,情緒得到極大調動,煥發出巨大的傾吐熱情。繪本習作觸及小兒童特別是中低年級孩子的情緒、意志領域和精神需求,充分激發了非智力心理因素,孩子們更樂于表達,而這恰是習作成功的重要保證。
1.現成的“下炊之米”
習作是綜合性的活動,受制于感知、注意、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言語能力等幾乎所有智力因素。對中低年級孩子而言,這些因素都還處于很低或較低水平,習作自然是一件難事。鑒于此,課程標準特別注意降低習作的門檻,要求讓兒童“易于動筆”。繪本習作與中低年級小兒童的能力發展水平相適切,有助于兒童“易于動筆”。
“動筆不易”的表現有多種,尤以“無下炊之米”為最,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表,一句話——無從下筆。這不僅因為該學段兒童尚未學會如何選擇習作素材,更因為他們還不會細致地觀察真實的生活世界,也不會像成人那樣冷靜地審視事物。對真實的生活世界,兒童總是印象模糊,也了無興趣。即便與自己相關的現實生活事件,也恍若過眼云煙,他們是徹頭徹尾的“健忘一族”。
《我的爸爸叫焦尼》里,爸爸來了又走了,而那一天里,“我”不斷地告訴別人:“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不光是文字,更多的是畫面對于生活情境的強大再現力,使這一幕幕似曾相識的生活場景在孩子們面前展開。從繪本出發,回憶,發現生活中相似的影子,孩子們努力“搜索”著生活中的這些素材,一件小事,一個小東西,一句簡單的話語。
繪本直呈于前,可寫畫面的內容,寫畫與畫之間的空白,寫畫與文“合奏”的連貫的情節,寫故事之后的故事,有了現成的“下炊之米”,加上孩子喜歡繪本而開啟了的話匣,無話可說、可寫的狀況得到根本的扭轉,下筆便相對容易。
2.現成的語言圖式
“動筆不易”的另外一種主要表現是不知道如何說、如何寫,即使有話可說可寫也無法下筆,尤其是中低年級兒童,他們書面語言學習剛剛起步,識字量、詞匯量少,書面語言圖式有限,下筆必然捉襟見肘。
如《我爸爸》教學:
第一板塊:讀圖說話
(生讀:我爸爸吃得像馬一樣多……他像大猩猩一樣強壯。)
師:我把你們說的這些話放在一塊,發現了什么?
生:每個句子都有“像”,還有“一樣”。
師:你也能這樣說說你爸爸嗎?
生:我爸爸像老鷹一樣自由飛翔。
師:噢,可以。
生:我爸爸像老虎一樣威猛。
師:噢,你爸爸好威猛啊!
生:我爸爸像獅子一樣在草原上稱霸。
師:呵,就像《獅子王》中的獅子王一樣。
第二板塊:讀寫結合
1.認識我爸爸,感受一個生活化的爸爸。
2.出示第一組圖,一個勇敢的爸爸。
3.出示第二組圖片,是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爸爸。
4.出示第三、四組圖片。
5.復習感受最深的幾幅畫,體會句子的表達方式。
6.創作:為爸爸畫一張像,為爸爸寫一句話。提示①像一樣。②像一樣,也像一樣。
可以說讓兒童獨立創作《我爸爸》應是一個比較難的題目,但是老師通過這個小小繪本的引入,給兒童了解一個“全新的爸爸”,繪本中一個個生動形象的圖畫,一個個美妙的比喻,讓兒童對于生活中的爸爸不得不重新思考,這是對生活內容的陌生化過程。在寫作階段,兒童不僅有豐富的想象,讓爸爸變得立體和豐滿起來,還有相關的語句可以模仿,從而寫出一個個生動形象的語言。教師通過對圖畫的精心組織,讓兒童最后把相關的句子連綴成文章,從而實現了從寫句子到寫段落的目的。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繪本習作,其實質都是讀寫結合。讀與寫可在多方面結合,繪本習作除了在內容方面的聯系外,也為兒童提供了現成的語言圖式和寫作寫法,學用結合。繪本語言,是文學性的語言,具有審美性,但同時又是高度兒童化的語言,通俗淺近,生動簡練,朗朗上口,悅耳動聽,適合兒童閱讀,也適合模仿和借鑒。繪本中最常用的擬人、夸張手段也為兒童所相對樂于運用。借助讀寫遷移,活學活用,甚至依葫蘆畫瓢,可極大降低動筆的難度。
(二)樂于表達與易于動筆的良性循環
“樂于表達”和“易于動筆”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當兒童饒有興趣、以積極的心態習作時,他們的思維、想象、語言的潛能得以充分釋放,達于自身的最佳狀態,有助于“易于動筆”。而“易于動筆”又讓兒童們樂于表達。自信心是“樂于表達”的重要因素,而自信源于成功的體驗。“易于動筆”,再加上老師慷慨不吝的激勵性評價,會讓兒童消除對習作的神秘感,甚至產生一不小心就成為“作家”的高峰體驗,從而自信滿溢。繪本習作有助于兒童“樂于表達”和“易于動筆”,由是,“樂于表達”與“易于動筆”便形成良性循環。
《母雞蘿絲去散步》是一本外國經典繪本,它的文字與畫面形成一種非常滑稽的對比,文字講述的是母雞蘿絲去散步的平淡無奇的故事,而另一個主人公——狐貍,卻在母雞的背后上演了一出滑稽可笑的“捉雞”屢屢受挫的故事。狐貍一次次地想要抓住母雞,卻一次次地遭了殃。每一次遭殃的畫面,都是讓孩子們進行看圖寫話的好抓手。讓孩子們自由選擇狐貍的某一次遭遇來寫一個片段,許多孩子都寫得有聲有色。
課后,我還引導兒童想像,以《母雞蘿絲又散步》為題寫一寫“后來的故事”,激起他們續寫故事的愿望。
三、繪本為習作教學支起一個思想的“起飛點”
好文章須表現思想。對于正處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他們的作文也應該有思想。沒有思想的文章只是一堆語言材料的堆砌,它可能是華美的,但卻毫無價值。我們不強調思想的高深,也不刻意追求思想的新異,我們只看重思想的自由飛翔。思想的飛翔不應該有固定的方向,更不是只有一個方向。同樣,寫作也不應有固定的模式束縛,更不是只能表達一種思想。有多少思想就寫多少思想,能想多遠就寫多遠,那時,對學習寫作的孩子來說,寫作就變成了一種成就。由此,寫作教學應該給孩子一個起點,思想就從這個起點起飛,自由地飛向自己想去的地方,寫作就會到達一個無限迷人的境界。
繪本的語言簡約鮮活,有些還有幾分俏皮幽默,很能抓住兒童的眼球。這些不可或缺的文字,也是兒童愛讀繪本的一個重要方面。此外,一本繪本中的語言連綴起來,即是在言簡意賅地表達繪本的主旨。這對于有些畫面或內涵豐富的繪本,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兒童的觀察很容易分散,沒有文字的聚攏,很可能出現認識的零亂。尤其是對低中年級的兒童來說,有了文字的引領,就不致一味地被畫面本身所吸引,而能從繪本的整體來正確地解讀繪本的主旨。作文教學中,若是能適時引入繪本,就可以讓兒童在簡約的語言中,自覺把握習作的主旨,不至出現天馬行空的散亂表達。
《愿望》里那個總愛許愿的小男孩鹵蛋,還有那個純真可愛的小女孩茱莉,作者用極其素樸而又美好的語言傳達了他們心中那些同樣素樸而美好的愿望,是那樣引人遐思。我們在教學中,安排了三個步驟:
第一次寫話:“明天就要考試了,我要許下三個愿望……”
兒童作品:我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我許下三個愿望:第一,爸爸媽媽千萬不要發現;第二個愿望,即使發現了了,也別打我;第三個愿望,就是打我,希望爸爸媽媽也是輕輕地打。
第二次寫話:“我還有許多美好的愿望……”
兒童作品:我曾經有過許多美好的愿望:我希望能有個泰迪熊,在我孤獨時,她能陪我一起說說話;我希望有一支馬良的神筆,在我國西南大旱地區畫寫雨;我希望這個世界充滿陽光,和平永駐人間。
第三次寫話:“也許有些愿望并不能變成現實……”
兒童作品:也許有些愿望不能變成現實,但我會把它永遠珍藏在心里。因為愿望是人生的目標,有了目標,人生就會朝著目標前進,與沒有愿望是完全不一樣的。沒有愿望,人生就沒有了目標,人生就會永遠停留在起跑線上,就沒有了追求的動力,不會前進。
梅子涵先生說:“繪本的出現,繪本的豐富多彩,使得兒童文學有了真正的豐富多彩和童年面貌。”愿繪本能為兒童習作架起一座回歸本真的橋梁,能讓童年本來面貌展現得更加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