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逢亮 淮敏娟
[摘 要] 黨紀國法是管黨治黨、治國理政的基本依據。國有企業紀檢監察機關認真履行監督職責,找準職責定位不“越界”,正確運用紀律和法律“兩把尺子”“兩種語言”,對企業黨員干部的行為進行衡量和認定。這樣既能防止以紀律處分代替法律制裁,又能防止以刑事處罰代替紀律處分。用紀律管住大多數黨員干部,再用法律的尺子守住底線不放松,實現紀法各顯權威、相互銜接貫通。
[關鍵詞] 國有企業 監督 紀法貫通
中圖分類號:F272.9 文獻標志碼:A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后簡稱《監察法》),監察委員會應運而生。紀檢監察體制的改革是新時代黨和國家反腐敗斗爭的重要體現。這不單單是一部法律、一個部門的成立,而是全面總結過往反腐敗斗爭的勝利經驗。縱觀我國漫長的歷史,朝代更迭、強盛興衰都與反腐敗的力度直接相關?!侗O察法》不僅能夠推動反腐工作深入發展,而且是國家監察體制的一次深化改革。此外,還使監察職能向基層延伸,從本質上突破了“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傳統思想。監察委員會的成立全面推進從嚴治黨,依法治國,增強了人民對于黨和國家的信心。從法律的層面來講,是由原來的“法制”到“法治”的轉變,這也給國有企業的監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監督是個細活,關鍵在精準。精準找出問題,精準運用政策,再作出精準解決方案,是對踐行“兩個維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的重要考驗[1]。
一、紀法貫通法法銜接,煉內功,修外功
面對新時期紀檢監察工作的新要求,國有企業紀委必須以黨紀國法為標尺,切實增強依法依紀履職的“內功”,做好與司法機關銜接配合的“外功”,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做實、做細監督的首要職責。
(一)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
國有企業是經濟和政治的統一體現,是政治屬性市場的“主人”。2019年4月份以來,F集團認真落實中央《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和省委《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十條措施》,開展了專項治理,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為組長的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以及以紀委書記組長的專項治理工作小組,均取得了顯著成效。一線生產車間二季度較一季度收文數量下降49%,運營管理總部將“創新驅動年”“雙對標”活動推進會數量減少67%;工藝研究所制定《工藝研究所通知管理辦法》,從根本上解決文件多、通知多、任務多的問題,為基層減負和發展貢獻力量,進一步明晰了一個企業在紀檢機構的責任歸屬、理順體制機制、提升履職能力。同時,建立企業紀委與地方紀委監委之間的溝通協調機制、把黨的規章制度與國家法律法規有效結合起來。
(二)堅持依紀依法履行職責
依紀依法履行職責是嚴肅的政治要求和政治責任。國有企業紀委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在日常監督中,傳導紀法貫通,釋放法法銜接的有力信號,確保權力運行規范、高效。從2017年第四季度開始,由公司黨委批準,F公司紀委主動在全公司范圍內開展巡察工作,將中央八項規定、“四風”問題、黨風廉政建設等與企業的風險管控、流程制度執行情況結合起來進行監督檢查,按照季度推進。2017年至2018年,已對公司17個業務部門、3個生產車間、1個子公司開展了巡察工作,共列出76項問題清單,下發整改通知書11份,對巡察出的問題要求限期整改并形成閉環;2019年,已向子公司和基層車間拓展,以期在2019、2020兩年實現全覆蓋。同時,公司紀委也建議上級紀委監委重視并加強對國企紀檢監察工作的指導,經常性開展監督檢查、執紀審查、問責追責等業務培訓,促進企業紀檢業務人員監督執紀標準化。
(三)堅持紀在法前、紀法貫通
習總書記曾多次強調,要把執紀和執法貫通起來,做好監督工作。紀法貫通,關鍵是要堅持紀在法前、紀嚴于法。要時刻把法律這個無形的武器放在眼前,精準有效地運用好“四種形態”,才可能用紀律來約束人民,降低黨員干部小錯釀成大禍的概率。同時,要做好紀法銜接,對黨員的違法亂紀行為要嚴格依照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及有關規定處理,與《監察法》等法律有效銜接。企業紀委執紀辦案手段單一,水平有限,需要上級紀委監委經常給予指導、支持和幫助,做到精準發力[2]。
(四)堅持抓好執紀能力建設
國企的資產體量大,企業領導人員職權運行風險點多,現行體制下企業內設紀檢監察機構承擔大量的監督執紀任務。國企紀檢監察機構和廣大紀檢監察干部要強化使命擔當,時刻牢記黨的使命,要切實履行職責、職能,建立一支有擔當、忠心為國、潔身自好的紀檢監察鐵軍隊,以此來推動國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做實做細,精準監督
(一)突出政治監督,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位
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要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把握“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到哪里,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里”這一政治監督的重要要求。做到“兩個維護”,進一步明晰企業紀檢監察機構的職責定位,理順體制機制,提升履職能力,建立企業紀委與地方紀委監委之間的溝通協調機制,使黨的規章制度與國家法律法規有效合理地結合起來。
(二)構建科學機制,推進對權力的制約
要立足企業實際,進一步調整、優化紀檢監察機關機構設置,保障紀檢監察機關的人員和設施配備,突出監督職能,將紀檢監察與業務工作、調查與審理、監督與處置等權限分離開來,建立嚴密規范的內控機制。嚴格執行監督執紀工作規則,深入推進自身制度建設,圍繞線索處置、談話函詢、初步核實、立案審查、審理等關鍵環節,嚴格按照程序規范,建立健全統一決策、高效運行的執紀運行機制。堅持學法規、用法規,嚴格按照規章制度的要求開展工作,確保各項工作都在“依紀、依規、依法”的前提下進行,推動內部監督實現全覆蓋[3]。
(三)狠抓日常管理,嚴肅紀律要求
就目前來看,監督的重中之重就是加強企業領導干部的清廉教育工作,并且讓其認識到監督這項工作。將權利、義務與責任之間相互聯系,以及監督和被監督之間的相互聯系,積極配合監督工作,能從自身出發做到自我監督,坦然接受監督。要切實把清正廉潔與企業文化融為一體,加大宣傳力度,讓監督管理成為企業的一部分。加強監督檢查,始終在糾正“四風”、轉變作風方面做到嚴要求、高標準。
(四)開展調查研究,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把基層調研作為解決和發現問題的重要抓手,為確保調研成效,公司領導班子與基層單位確定了指向性的調研主題,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領導干部“跨系統大調研”。班子成員與各基層黨支部書記、員工代表座談交流,征求企業發展、管理運營、生產生活的意見和建議。調研結束后,班子成員及時梳理調研情況,首先把存在的問題羅列出來,其次對問題進行剖析,找出責任歸屬并找到解決方案,形成調研報告,限期解決整改。將“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體現在推動基層工作創新、“雙對標”活動取得成效上來,體現在推動全面加快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
(五)依托群眾,營造監督氛圍
落實工作匯報制度,自覺接受上級紀檢機關和同級黨委的監督。堅持廣開言路,充分運用問卷調查、座談了解、信訪舉報、明察暗訪等方式,征求群眾對紀檢監察機關工作的意見建議,增強內部監督實效。探索執紀辦案回訪制度,讓一切非法案件、以權謀私等違法亂紀的行為被扼殺在搖籃中。通過上級紀檢機關、同級黨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立體監督”,推動紀檢監察機關自我監督氛圍的形成,讓監督這把寶刀永遠懸在頭頂。
三、結語
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正在深入推進,隨著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監督體系的不斷構建,積極推動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政治任務。國有企業紀委要把改革的制度優勢轉換為治理效能,統籌運用紀法“兩把尺子”,借勢借力深化日常監督,在推進黨的政治建設征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確保國有資產增值保值。
參考文獻:
[1]王希鵬.完善國家監察領導體制及推進紀檢監察一體的思考[J].湖南社會科學,2018(2).
[2]陳旭.探析如何深化電力紀檢監察部門監督職能[J]. 科教導刊(電子版),2017(11).
[3]陶治國.用好“兩把尺子”,充分履行監督職能[J].中國紀檢監察,2018,No.563(09):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