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魯迅,我腦海里浮現出的,就是他不茍言笑的臉。黑白的木刻畫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他火一樣的情緒,鋒利的眼神輕而易舉地流露出輕蔑來。猶記得他寫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錢”。一個“ 排”字,何其戲謔。我每每讀至此段,忍俊不禁和嘆惋之余,心里騰升起畏懼:魯迅果然是銳利的,一針見血的,不留情面的。抱有這般成見,我主動對魯迅晦澀難懂的雜文和陰陽怪氣的小說敬而遠之。隨著距離的慢慢拉長,我對魯迅的偏見也寸寸延伸——他可真像那一排冷冰冰的銅板。
在我看來,魯迅脾氣暴躁,隨時隨地都要跳起來與人決一死戰。他宣揚的革新是與流血、狂熱緊緊勾連的,實在不能叫人喜歡。更何況,我每每在網上查閱關于他的資料時,總有好事者不懷好意地推薦給我若干鏈接,讓我對魯迅的偏見更加深了。
直到一場語文課,我對魯迅的偏見才被焚滅。“這樣的寂寞,就像放在門口無人認領的一只雨傘,或是洗碗水上漂的一只筷子。”如此生動細膩,入心到令人戰栗的描述,竟然出自魯迅筆下。震驚之余,我發現,孔乙己排出的銅板已不再是黑黑硬硬的鐵餅,它們上面出現了嶄新的美麗的花紋,邊角折射出羽毛一樣弧狀的金光。“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安寧和幸福是要凝固的。”“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這還是那個咬牙說著“我一個都不寬恕”的好斗者魯迅嗎?
原來,我從未讀懂過魯迅,正如我從未懂過孔乙己內心的痛苦與掙扎。我想當然地用課本上固有的知識對他以偏概全,而忘記了,他同樣有一個人的愛與死,同樣有溫軟的歲月和回憶的明明滅滅。他的心有血有肉有溫度,不像銅板。
很多年后,當我再次讀到孔乙己排開銅板的那一段,我不由自主地想起當初我是如何把銅板的冰冷古板與魯迅緊緊勾連,也想起后來我如何為他的精彩語段擊節贊嘆。我終于釋然:那可怕的,險些讓我失去魯迅的偏見,已被移去。
楊笑顏:江蘇省睢寧高級中學17創培(1)班學生
指導老師:朱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