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育玲

【摘要】 ?在幼兒園里有這樣一類幼兒:他們的外表看起來跟其他幼兒沒有區別,但行為習慣、情緒控制、注意力方面和其他幼兒有著一定的差距,常常出現不同程度的行為偏差、社會交往受挫、攻擊他人、情緒焦躁。邊緣兒童是一群容易受人忽視的群體,面對這一類邊緣兒童,在平時的一日生活活動和教育活動中,教師該如何幫助他們回歸到正常的班級群體當中呢?教師又如何滿足他們的特殊教育需求呢?本文闡述了對多動傾向邊緣兒童個案進行了多次的音樂干預和游戲干預,經過一年的陪同干預,個案在行為習慣、情緒控制方面、專注力方面有明顯的進步。
【關鍵詞】 ?多動傾向邊緣兒童 游戲干預 音樂干預 個案
【中圖分類號】 ?G612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5-141-02
一、問題的提出
在幼兒園里,有這樣的一些幼兒:他們的外表看似和其他幼兒沒有差別,但在行為習慣、情緒控制、同伴交往以及注意力方面都有一定距離的差距,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總是站在游離的邊緣。那么什么是邊緣兒童呢?邊緣兒童是指在普通學前教育機構中,游離于集體邊緣、言行舉止介于正常與異常邊緣的兒童。
1854年,霍夫曼首次將兒童疾病描述為疾病的癥狀,并提出了“多動綜合癥”這個名稱。多動癥的特點明顯,主要有注意缺陷、多動、沖動。
患有多動癥的兒童,他們常常無法在具有學習性的活動中長時的集中注意力,經常坐不住,動來動去,情緒易激動,伴有攻擊性行為等。
2015年9月,一名有多動傾向的邊緣兒童小陽(化名)來到我的班級,本研究以其為研究對象,在對其在行為習慣、情緒管理、注意力方面進行日常觀察的基礎上,采用游戲干預和音樂干預方法對其進行教育和訓練,使該幼兒能夠在一日活動中能正確的自我管理情緒,減少攻擊性行為,提高自身注意力。
二、研究過程
(一)個案行為表現
1.基本情況:小陽,男,出生于2012年4月。2015年9月入園。
2.家庭成員:家庭成員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是農村教師,爸爸是汽車碼頭一名工作人員,媽媽是郵船公司的工作人員。
3.小陽在園基本情況:小陽初入園時,無分離焦慮哭鬧情況,能很快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和班級環境,也能輕松的認識并找到自己的物品,能與老師進行簡單的對答。自理能力較好,但在以下幾個方面,小陽與同齡幼兒幼兒有明顯的差距:
(1)注意力方面:小朋友們都在參加集體活動時,小陽自己一個人跑到各個區域玩耍,老師陪同回到活動中,坐了兩分鐘又獨自離開,任憑同伴和老師怎么叫也不愿回來參加集體活動。
(2)規則意識方面:每天午睡時間,他不愿睡覺,時而大聲的說話,時而唱歌,老師提醒他午睡時需要安靜,但效果并不顯著。
(3)情緒管理和行為管理:區域游戲時,小陽常出現爭搶同伴玩具,如若和同伴有沖突時,他會大叫后出現咬,打對方的行為。
(4)社交方面:在班上或者小區每次小陽出現爭搶玩具都會動手攻擊他人,小朋友都不喜歡與他相處,因此小陽在生活中沒有特別要好的朋友。
(二)個案行為表現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小陽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的,爺爺奶奶對待小陽做錯的事情時會采取打罵教育;爸爸在外地工作,鮮少陪伴小陽;媽媽平日工作繁忙,鮮少陪伴小陽,在家中媽媽不贊同爺爺奶奶的打罵教育觀,對小陽的所求,都會毫無條件答應。如出現媽媽和小陽解決不了問題時,媽媽也會選擇打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家庭教育讓小陽養成了什么事情都要根據他的意愿進行,如果未能達成自己想要時,就會發動攻擊行為來解決問題。
2.小陽在家從不午睡,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因在家無人陪伴,養成了做事情三分鐘熱度,堅持不了從頭到尾完成一個任務的習慣。坐不住,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住。
(三)研究過程干預
1.觀察記錄
2.教育干預研究
(1)針對注意力不集中的干預方法
第一階段游戲干預,小陽喜愛玩益智玩具,所以選取益智區的玩具進行注意游戲訓練,主要目標是使個案的注意力保持時間達到十分鐘。教師設置相應獎勵物品,來激發個案贏得獎品的動力。
游戲1:個別輔導——挑棒游戲游戲玩法:在不觸動其他長條棒的情況下,請個案挑出長條棒,看看能最高抽出幾根。
游戲2:個別輔導——足球迷宮游戲玩法:請按照迷宮線路把小珠子踢進球門。
第二階段小組游戲干預。有了第一階段的基礎,小陽的注意力有所提高。因小陽在自主游戲中,常出現爭奪玩具以致大多數同伴不愿與他一起玩,本階段的活動除了提高小陽的注意力時長外,還重在提高他與同伴之間的社會交往能力。
游戲1:小組游戲——音樂籃球炸彈玩法:五人一小組(人數可變動),一個籃球,聽到音樂響起時,按順序依次傳球,音樂停止時,手抱炸彈者需拿著炸彈偷偷的放在其中一人背后后跑回空位坐下不被抓到。
游戲2:小組游戲——打地鼠玩法:人數至少3人以上,游戲成員推選一人當玩家,其他人當地鼠。音樂響起時,地鼠需站起蹲下,玩家需觀察地鼠,如地鼠站起時,要輕輕的摸地鼠的頭。音樂停止,游戲結束。
本階段游戲中小陽能愉悅地參與游戲,但在遵守游戲規則方面較弱,有時會出現不按照順序傳和不按順時針方向追跑。
第三階段奧爾夫音樂干預。共有六個音樂活動:《拍蚊子》、《走跑停》、《獵人和動物》、《長短音》、《童話小屋》、《庫企企》,主要目標是小陽能參與集體活動,與老師和同伴有積極的互動的同時能聽從音樂指令,并且注意力保持時間提高到二十分鐘。本階段的音樂活動選擇多數是互動音樂,是為個案與班上其他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互動氛圍,改善個案與同伴的關系。
(2)行為自控能力的干預
①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針對小陽以哭鬧方法解決問題的情況,老師和家長可以采用冷處理的方法,對他的哭鬧暫時不予理睬,讓小陽明白哭鬧的方法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等到小陽冷靜后,停止哭鬧后,再上前擁抱他,跟他講道理。老師和家長可以用另一種強化物幫助個案學會延遲滿足。
②印章計分獎勵,強化良好習慣
本次研究中,采用斯金納的操作性行為理論,利用漸進強化時間安排制定塑造行為的程序,以食物獎賞、禮物贈送、自主游戲機會增加、玩具獲得、家長允許看電視時間等手段進行強化。制作印章計分表,從而來增強個案的行為自控能力。
3.研究結果
經過這段時間的干預,小陽在注意力方面,規則意識、情緒行為管理和社交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1)小陽在一日生活活動中的表現,明顯比干預前進步極大。
(2)情緒管理行為控制
通過干預,小陽的問題行為和情緒問題明顯減少,注意力保持時間有所增長,涉及到他感興趣的活動,注意力保持時長會更持久。干預后,在引導下學會了等待,自我控制能力變強了,攻擊行為也逐漸減少。情緒哭鬧方面也有所緩解,現在入園哭鬧行為基本沒在出現過。
(3)社交能力提高,能和諧的和同伴溝通玩耍。
小陽在干預前想要玩具時,會動手搶或動手打人。因此,班上幼兒跟他的關系越來越疏遠了,通過干預,小陽溝通技能增加,能用語言簡單表達自己的要求,如果同伴不同意,他會想辦法說服對方同意。和同伴互動增多,在自主游戲中,能主動加入同伴的游戲,有時在團隊里還起帶頭作用。
三、教育啟示與建議
(一)以寬容之心接納邊緣兒童,為邊緣兒童提供適合的融合教育環境
一個班級里有邊緣兒童會給班級老師以及同伴帶來很大的壓力。同伴之間的關系會變的很緊張,對于家長工作也比較難開展。但這樣的環境不利于邊緣兒童的成長,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老師們應樹立正確的觀念,以寬容之心接納每一位邊緣兒童,提供一個充滿愛和關護的班級氛圍,讓同伴與之和諧共長,讓邊緣兒童生活在一個不受歧視并能適合自己教育的環境中。
(二)提升教師自身對于邊緣兒童的教育能力,因材施教
很多幼教工作者缺乏相對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應對策略,對邊緣兒童的問題行為不理解,造成了不必要的排斥,加重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因此,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先清楚的認識理解邊緣兒童,學習更多的特教理論知識,提高對特殊需要幼兒的指導教育能力,設計適合該類幼兒的各類活動,讓邊緣兒童能更快適應班級生活,各種行為問題得到有效改善。
(三)加強家園溝通,讓家長與老師攜手合作,重視幼兒教育,促進幼兒發展
在本次研究中,教師常利用電話、家園聯系手冊和面談等方式與家長溝通孩子的情況,并將在園進行的一系列干預告知家長,讓家長積極配合相關的訓練活動,同時也為家長提供相關幼兒教育指導建議,使家長和幼兒的親子關系能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吳婷婷.對一名邊緣兒童干預的個案研究[D].西南大學,2010.
[2]宋秋容.對幼兒園邊緣兒童現狀的思考[J].新課程(下),2012,(01):161-162.
[3]邱學青.論邊緣兒童產生的成因及其游戲治療[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6):86-91.
[4]邱學青.邊緣兒童游戲治療的生態學取向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
[5]嚴丹.論邊緣兒童的概念與構成[J].湘潮(下半月)(理論),2009,(08):30-31.
[6]賀文馨.邊緣兒童處境和教育干預的個案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
[7]特殊兒童的音樂治療\胡世紅編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2(21世紀特殊教育創新教材·康復與訓練系列).
[8]兒童注意力訓練手冊\(德)勞特(Lanth,G.W.),(德)施洛特克(Schlottke,P.F)著;楊文麗,葉靜月譯——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5.10.
[9]聰明的孩子坐得住——注意力訓練趣味游戲\心雅,元子著——上海百家出版社.